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社会,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是内在统一的。在近代工业社会,科技理性得到片面发展,并与价值理性发生分离。在现代社会,价值理性在技术理性的压制之下日趋衰微。与之相关,在传统发展观上也存在着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离。科学发展观是在现实实践基础上的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阳海音 《学理论》2010,(1):82-83
马尔库塞一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发展科技合理性所导致的种种危害,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不能全盘抛弃科技理性,科技理性在计划和开发可用资源等方面,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人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理性观念。这种新理性是一种包含批判和否定精神的历史理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科学理性和艺术理性的统一,是理性与感性、与幸福的统一。马尔库塞的上述思想对于我们思索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具有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政府官员的责任担当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产生的内在机理包括:依照科学理性设计的责任机制运转失灵;工业生产模式的复杂体系致使个人无法负责;社会变迁中政治的失势导致政府官员的权责不对等。为了使政府官员走出责任担当的困境,必须突破理性官僚制的束缚,打破政治的失势,倡导和培育政府官员的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9,(1):51-55
现代性作为西方公共行政的宏大叙事背景,与行政责任伦理的诞生有着直接关联。以工具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框定了公共行政思维与实践走向,使其走上技术化、工具化、非人格化的道路。在此背景下,一种强调价值性、主体性与责任性的行政责任伦理被提出。行政责任伦理是行政主体即各级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对社会公共需求的积极回应以及对自身行为后果的伦理担当,它具有个体与公共、自律与他律、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特质。从对现代性危机的反思与应对的视角来看,行政责任伦理理性回应了行政的现代性危机,充分彰显了行政的价值理性和有力地改变了行政与道德无涉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中外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处,但其理性缺陷也十分明显。正确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我国新型的生态伦理关系,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从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两个方面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生态理性对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4)
生态理性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现代理性导致生态异化,经济理性与科技理性具有反生态性。生态理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价值性、和谐性,这是生态理性基本原则。只有使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上升和转换成为生态经济理性和生态科技理性,培养和造就生态人,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科技发端较早,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以及约束使用科技的主角(即工匠)的行为,便形成了与工匠职业相关的伦理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整顿规范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责任.同时也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因此,进行中国工匠伦理的研究,有利于当代技术伦理的研究,也有利于工程师等职业伦理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宽容互让、价值多元、诚信友爱、道德彰显的理性社会,其实践哲学基础则是表征世界秩序、呈扬人文精神与凸显伦理蕴涵的理性,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诉诸子理性的进路:在交往理性的进路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在价值理性的进路中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主流核心价值与非主流多元价值的和谐,在道德实践理性的进路中实现道德底线与道德信念、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与自律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注重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特点和基本原则.在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范围确定,技术活动的经验传统,科技文化的传承等都与之有着密切联系.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但同时它也是古代科学技术未能迈进现代之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和历史的维度,对中国古代科技活动中的实用理性原则进行分析与批判,对于我们建设现代科技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建华 《理论视野》2009,(10):28-30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列宁坚持政治伦理“在实践中”的基本原则,遵循重在自律、本在他律的建设规律,贯彻时中和权变相结合、因循和革新相统一的建设思路,在实践中巧妙运用实用理性的方法论,积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的俄国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11.
秦莉 《学理论》2012,(8):35-36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大胆探索,另一方面也唤醒了人类对自身文明的高度尊重,人们的伦理道德观也逐步趋向科学的理性和非理性、统一和多样化的综合,人们会在科技发展和伦理道德之间找到合理平衡点,最终达到社会发展和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20,(18):1-1
不违科学,尊崇科学,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开展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用科学红利不断增进人类福扯,这是当代人类发展进步的大逻辑。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向世人展示了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图谱。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与把握,是人类战胜病毒,走出危机的力量之所在。阻击新冠肺炎的全球行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人类科学理性和科学伦理的一次全球科普。  相似文献   

13.
伯恩斯坦基于诠释学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了科学家对经验的理解、理论选择和学术对话等科学实践活动中蕴含的实践理性,在后现代主义和新实用主义的语境下重塑了科学的理性形象,并为科学与人文的交流和对话开辟出了一条极具启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政治伦理问题无论从中西政治思想资源还是社会实践处着眼,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应有新意。政治伦理问题的实质就是基于人类自我关切的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反思。至为关键的是,哪一种政治权力真正基于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时代背景和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层转型,作出了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责任承诺和社会道义担当。中国政治伦理的当代建构可以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维度说开去。优良政治伦理的真谛,一定是优良制度理性、优雅道德理性和优秀观念理性的三位一体及其长效自我修复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网络曝光揭露腐败是网络时代网民行使监督权力的有效方式。从后果论、义务论、契约论、责任论和美德论等伦理学理论视角来分析网络曝光,发现网络曝光一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伦理价值,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伦理困境与问题。对网络曝光行为进行伦理"协商",达成网络反腐伦理"共识",有利于我们理性对待网络反腐,促进网络反腐的制度完善和实践拓展,切实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秩序。  相似文献   

16.
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强调应遵循“人是目的”的伦理要求,将自我对功利的追求与他人对功利的追求相统一,反对以个人的功利作为道德的基础。其二,指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至善的人生是道德与幸福统一的人生。其三,为了实现“人是目的”的伦理要求,提出要履行职责,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提出并论证灵魂不休、上帝存在的假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翔 《学理论》2012,(25):50-51
西方的现代性文化中",理性"是一个核心性和主导性的范畴,对于西方乃至当前全球的现代文化都有着强大的统摄力。理性作为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范畴,也需要"理性辩证法"的审慎反思。理性的怀疑论、修正论、批判论构成对理性再反思的三重主要维度,对于哲学的"理性辩证法"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20,(4):53-59
公共管理制度建构是人类的一种典型的理性化活动。制度的理性作为制度本身内蕴的理性品质,既体现着人的理性认识与能力,也反映着制度化建构的公共理性成就,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便是惯行的两个核心解释维度。公共管理制度的工具理性至上观在造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断裂的同时,也加剧了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有必要立足整合思维,超越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制度的一元理性化思维,探索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融通的制度结构的理性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9.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倡行人文理性的政治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其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而今,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借鉴儒学独特而有价值的文化内涵、道德伦理,有助于造就推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理性批判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二分法存在诸多问题。理性的本质是"有我之思",理性对世界的认知内容可以分裂,但理性自身不能分裂,也从未分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只是同一理性的两种属性,价值理性支撑工具理性,工具理性实现价值理性,二者本质同一。现代性问题的根源不是理性的分裂,而是资本的统治,解决之道只能是回到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之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