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曹颖  王红梅 《学理论》2008,(18):70-73
当前,网络交往风行。在众多的网络交往媒体中,网络游戏这种新生的网络交往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网络游戏根据其运作方式及其内容的设定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这其中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广泛的当属角色扮演型游戏。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的互动性特点具有强粘合力,对网络游戏的玩家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群体,因此探讨当前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者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小兰 《学理论》2009,(23):184-185
网络游戏成瘾症如同“电子海洛因”一般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含义及现状,深刻剖析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并从内外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表现了极高的认同感与参与热情,网络游戏业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资料搜集、非结构武访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问卷,以了解大学生网络生活尤其是网络游戏的现状,并剖析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雪梅 《学理论》2010,(2):104-105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游戏,超乎想象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今天,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调查,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力军,也是网游成瘾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网游成瘾在给自身带来多种危害的同时,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的防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5.
曹颖  王红梅 《学理论》2008,(10):61-63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交往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青少年是社会群体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于探索和追求、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群体。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很快会融入网络,共享网络文化成果。在规范良好、引导得当的情况下,网络游戏完全能够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彤 《学理论》2012,(15):71-72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游戏的开发和普及,网络虚拟财产逐渐浮出水面受到大家的关注,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产生于网络游戏、依赖于互联网空间的新型财产,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保护措施,因此导致了很多纠纷和矛盾。加快对我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对游戏玩家的利益有了保障,同时又促进了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从长远来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伦理道德必须超越技术层面,从道德价值观念和法律层面上考察和研究网络行为,建立相应的网络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8.
杨斌 《学理论》2010,(24):123-125
随着消费者对于传统广告形式的规避行为日益加剧,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置入式广告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出现。这种全新的新媒体广告蕴含着巨大商机,具有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优势,对网络游戏置入式广告的市场、网络游戏置入武广告的模式及其优势等进行分析并预测了网络游戏内置广告强劲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是人类20世纪的创造物,它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以加强沟通为直接目的,影响着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迅速扩张,足以考验一个社会求同存异的包容度。而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社会的和谐,正是建立在这片摸不着却感受得到的胸襟下。一些网络游戏者们说,如果说工作与学习是现代生活的主要部分,随  相似文献   

10.
游戏主义的滋生与网络游戏的流行有关,新自由主义在网络文化的喧嚣中被放大,技术主义源自于对信息技术的崇拜,全球主义借助全球网络化而泛滥。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下,这些非主流或反主流的网络文化渐渐汇聚成流,表达情绪、传播观点,一点一滴地改变着网络意识,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分进合围。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根本的是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冲突中的自卫能力,这就要求它集中网络智慧,转向网络话语,关注网络心理,改进网络创作方式、包装方式和扩散方式,强化自身的渗透功能。  相似文献   

11.
作为娱乐媒介,网络游戏有可能消解玩家的公共参与,但网络游戏中的玩家互动社交和集体游戏行为又使之具有促进公共参与的可能。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网络游戏中的集体游戏行为是否与玩家的公共参与相互关联,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机制是否受玩家群体认同和线下接触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玩家的集体游戏行为能够促进公共参与信念,但集体游戏行为本身并不能直接激发公共参与行为,而是要借助玩家的群体认同和线下接触的中介作用。这说明网络游戏本身并不具有直接激励玩家投身于公共生活的效应,其作用是通过构建稳定的且能接入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孙延东 《民主》2007,(2):39-40
网络,似乎为中国人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过去无法听到的、看到的、玩到的事物,在这里几乎都可以得到满足。网络对现代生活的正面影响和促进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在虚拟世界中,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伦理道德、美育教化也同样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网络派生出的网恋、一夜情、性交易、金融犯罪、隐私偷窥、八卦新闻、个人秀等一系列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问题,正在无形中影响甚至侵蚀着许多中国人,使他们沉溺于此,不愿自拔。更为严峻的是,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不健康网站,正在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三大杀手。为此,规范网站,整治网吧,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高度重视危害青  相似文献   

13.
曾玉洁 《学理论》2012,(3):65-66
在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因网络游戏而发生的纠纷也随之而来,虚拟财产的相关诉讼也不断出现。网络虚拟财产自身具有的虚拟性、技术限制性、交易性、价值性以及期限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是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一种财产权利。将从虚拟财产的概况,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以及虚拟财产保护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论述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赌博罪的认定及其立法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赌博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形式,它凭借其犯罪成本低、风险小、利润丰厚等优势在全球迅速蔓延。相对于传统 赌博罪来说,网络赌博罪隐蔽性更强、监控难度更大、犯罪来势更猛、危害更加严重。网络赌博罪的构成要件有其自身的独特 性.不易认定,再加之现行刑法对此规范不明确,它已成为一种危害严重但又打击不力的犯罪。对此,我国必须尽快完善赌博 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定刑,积极寻求刑事法律冲突的国际协调和合作,以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6,(21)
“我懊恼,如果能够早点认识到网络游戏的真实本质,我就不会踏上犯罪的道路,更不会有25条生命的逝去。”这是来自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小芳(化名)对自己曾沉迷于网络的忏悔, 她是2002年北京市“蓝极速”网吧悲剧的策划人之一。“希望我的亲身经历可以给同龄人警示,可以提起全社会对网络的关注, 能够唤醒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评价一款游戏的好坏,就是看它“粘”人的程度强不强,游戏开发商的宗旨就是要把玩家“粘”住让未成年人沉溺于“网游”,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网络游戏自身的“粘”性太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于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来说,“网游”往往成为他们遁世的温床和陷阱。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7.
林倩 《学理论》2013,(33):374-375
网络游戏产业的膨胀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同时网络游戏既带来了积极方面的影响,又带来消极方面的影响。解决网络游戏给高校教育带来的难题,就必须弄清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行为的原因及其影响。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其影响,为解决网络游戏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戏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网络游戏财产盗窃现象也成为网络游戏产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深入分析网络游戏财产盗窃行为的主观目的、侵害对象、实施方法后可以认定网络游戏财产盗窃行为就是由刑法规范的盗窃罪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1)
网络已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网络服务、网络媒体、网络游戏、网络商品交易等等,这些有别于传统的虚拟世界影响着大家的观念、思想以及思维方式,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与快乐。同时,利用网络违法的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呈愈演愈烈的趋势,给广大网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也对和谐的社会秩序产生极坏的影响。政府作为网络社会的管理者和为民服务者,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责任,公安机关网络执法是打击网络违法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网络执法机制,为网络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网络虚拟财产一般包括游戏装备、QQ号码等,具有无形性、易变性、对网络环境的依赖性等特征。本文通过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深入分析,并结合网络游戏发达国家(地区),如韩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探讨了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