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今年2月开始,达州市委紧紧同绕胡锦涛总书记"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为"解决机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五查五整治"活动:查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整治对待群众冷漠生硬、麻木不仁的问题;查干部队伍的纪律作风.整治干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问题;查领导干部工作落实的能力,整治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查党政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整治干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的问题;查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把人才选准、用好,历来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干部任前公示制"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任前公示"好在任前,贵在公示.它将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选人用人中的"暗箱操作",加快了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进程;对于那些缺乏群众观点、只知道密切联系领导的干部也是一种教育和提醒.基于此,"公示制"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认可.但不能否认,"任前公示"在有些地方变了味、走了调,成了摆设.一些有问题的人,一些公示期间反映不良的干部,照样能够提拔升迁.这样,不仅损害了"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也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我们县委的工作搞得好不好,不是上级说了算,也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千好万好,只有老百姓说好才算好.""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是评价干部政绩的最有效的标准."隆昌县委书记刘志诚多次在各种会议上这样对干部说.  相似文献   

4.
甘南州在村级"学教"活动中,正确理解、全面贯彻"让干部受到教育,使群众得到实惠"的要求,在强化干部教育工作的同时,把群众得实惠作为最终落脚点,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学教"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七、解散六千农村公共食堂."雷公"的由来."两开放"."群众饿得这样,死人无所谓,干部熟视无睹,不讲党性,首先要检查人性!" 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受到全县人民的热烈欢迎.也遭到部分干部的反对和抵制.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员、干部,其根本任务就是为群众办点事、办好事、办成事.入了党,当了干部,不办事、不办好事、办不好事,即使你挂了几年党员、干部的招牌,也是徒有虚名,不算合格!"站在获得的一撂撂红色的省、市、县各种先进荣誉证书面前,宋玉英干脆而又坦然地说出了获奖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农民群众居住相对分散,白天忙于农活、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导致群众集中开会难,干部和群众见面难、沟通难.针对这个实际情况,去年以来,都江堰市建立和推行了"干部夜访恳谈"制度.这个制度首先在两河、蒲阳、胥家等乡镇展开.乡镇领导干部带头,乡镇机关干部和村主要干部纷纷利用傍晚和晚上八九点钟的时间深入农家,零距离接触农民群众,宣传方针政策,传递市场信息,传授致富技术,开展民情调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陆续从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和农业科研单位选派16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村支部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和流通助理员,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这种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高位嫁接"的做法,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实践"三个代表"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一些中青年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浮、粗、骄、逸"的问题. 浮,就是作风漂浮,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做表面文章,解决实际问题少.粗,就是总觉得自己高明,习惯于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把群众看作是"大老粗",作风简单粗暴,飞扬跋扈,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相似文献   

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2008年以来,珙县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村务、党务"点题公开"活动.这项活动变"干部公示什么,群众就了解什么"为"群众想了解什么,干部就公示什么",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村务、党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民主管理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相似文献   

11.
依靠群众,这话当然不错.共产党的干部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依靠群众带领群众走发家致富的道路,保一地群众的平安.眼下,一些部门也常说,反腐败要依靠群众,治安要依靠群众,打假要依靠群众,等等,也都不错.历史已经证明,不依靠群众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然而,我们似乎也应当警惕一种倾向,就是有人将"依靠群众"当成一顶"帽子"给群众戴上,而自己却在"帽子"底下或疏于职责,或视而不察,或吃饱了喝足了躺在那里睡大觉.  相似文献   

12.
下去考核干部,常常感到对干部政绩的考核缺乏一些客观尺度,因而对一些政绩的认定不好把握.我想,是否可以把机械原理中的"参数"引入干部考核中,对干部的政绩也设定一些"主参数"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政府实行机关干部下乡挂职锻炼,驻村干部工作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一是当"攀客"。蹲在村干部或富裕人家里享富,不进急需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二  相似文献   

14.
提名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干部只有被提名,才有可能被组织上任用.2008年6月,兴文县创造性地采用"'海推'提名、'阳光'遴选"的方式公开选拔了县民政局局长等5名科级职位的领导干部,切实提升了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实现了组织认可和群众公认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沉到最基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有37个乡镇495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到3/4.近年来,在全区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和农村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农民心里盼望致富,但苦于找不到好路子.区上想让农民快点儿富,但一些决定往往又因为脱离实际而落不到实处,结果形成农民干部两头急;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增多,农民上访不断,而一些干部由于了解情况不细或作风不扎实又导致矛盾加剧;三是一些部门干部长期浮在上面,深入基层少,接触群众少,加之工作方法粗暴,惹得不少群众说:"平时不见干部面,见面就要粮和钱."  相似文献   

16.
干部记"民情日记"已是很普遍的事儿,群众记"干情日记"却是一件新鲜事.在巴中市巴州区柳林镇,"民情""干情"两本日记一起记,干部群众心连心.  相似文献   

17.
华蓥市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助村兴产业、助农增收入"活动,选派党员、干部到农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双助"工作队队员亲民、爱民、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爱戴和信任.图为双河镇的"双助"工作队队员在柏木山村帮助果农管理果园.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以来,绵阳市涪城区在全区194个村(居)党组织中全面开展了"公推直选"工作,改革了基层干部的选任方式,实现了由委任干部向"公推直选"党内干部的成功过渡,一大批由党员、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推选出来的勤政廉洁、年富力强、一心为民的干部纷纷挑起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担.  相似文献   

19.
干部不希望群众上访,群众也不愿意上访,所以说,平息上访是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但平息上访要以解决问题为前提.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目前出现的信访问题80%产生在基层,80%以上都应该也能够在基层解决,那么,要从根本上平息群众上访,还要从源头做起.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营山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难找、事情难办、问题难诉、建议难提等问题,全面推行"民事代办制",变"百姓事"为"大家事"、"群众跑"为"干部跑",明显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办事效能,探索出了一条全方位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