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洪河堤"一戳就破",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怎可如此儿戏?为何"就地取材"?就地取的材达标吗?"水泥也有点儿问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有点儿问题的水泥"? 汛期来临,河堤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1998年的大洪水,大堤决口,九江市的堤坝面对洪水毫无抵御之力,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现代的"与"当代的"?现代与当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表现为"什么"?我们应当从何处入手,通过何种方式来研究、思考与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这与其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学术话题,不如说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当代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3.
2001年5月,笔者在<理论前沿>发表了<正确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集中"问题>一文,现就此问题再做一些探析. 领导制度中的"集中"在许多时候即等同于决策.当"集中"作为决策时便成为领导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其本身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即:谁来"集中"?如何"集中"?"集中"什么?从思想认识和法制规则上明确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不同领导制度在不同领域内得以有效贯彻实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产翁制"这一风俗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曾见于古文献记载或人种志.产翁制的本质是什么尽管学者们存在着分歧,但有一说影响巨大,即"产翁制"是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产物.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假设,母系制与父系制之间并无必然的承继关系,母系也不能必然导致母权.我国学者在古典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在研究"产翁制"时,对古文献的理解存在着严重偏差,应该引起文化史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渊源和演变作了翔实的剖析,并且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1)历史上的社会民主主义不管是从革命角度还是从改良角度加以解释,它所主张或标榜的社会主义都是应当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制度.(2)这种思想并不是主张摒弃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的人们的一家之言,而是也受到主张保留这一概念的人们赞同的.后者实际上认为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的工人运动已使那里的资本主义"改变成一种受到社会节制的、开明的和温驯的资本主义",而且认为从理论上讲也可以设想"有可能实现一种不再主要依靠剥削人的劳动力的资本主义经济",因此他们也不再主张从制度上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看法目前已成为西欧社会党人的共识.文章最后指出大致说来,从1990年起,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追踪考察,到一定时候再对它在性质上的变化发展作出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6.
10年前,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四种类型,笔者提出了"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的概念.10年之后,中国近代化的研究仍然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平衡,对该问题进行再讨论的学术条件依然存在.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不成熟,存在诸多缺失和困惑.应将地域的"边疆"型和族群的"少数民族"型近代化进行区分.地域的"边疆型"是指中国近代化的区域研究,可以将其界定为"沿边型"近代化模式,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四种类型;族群的"少数民族"型是指"近代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属于"沿边型"近代化模式的重要内容.主要讨论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沿边地区各少数民族朝向资本主义工业化、民主化方向的种种努力,及与此相关的观念转换、习俗变迁、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国家认同等.  相似文献   

7.
在"七一"讲话中有一个重要的提法,叫做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提法中所表达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明确指出了把党的执政基础深入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的方向.但是,要使这个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需要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例如,提出这"两个先锋队"的概念,会不会淡化党的性质?会不会降低党的先进性?甚至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党将成为"全民党"?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就会妨碍我们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资本的"社会性"是资本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资本的"社会性"进行客观、历史和辩证的分析,是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进而破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之谜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对于"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我们既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借鉴其在国家与市场关系方面、公平与效率方面、阶层利益调和方面以及国际事务参与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也要看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措施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它虽然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遵纪守法也是我们几千年 来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法",历来都是人们心中神圣不可 侵犯的东西,是一种权威,一种威慑力量。"敬而远之",应该 说是我们长期以来对法律形成的一种普遍法律态度。在大多 数中国人心中,"守法"二字不是意味着别的,而是意味着规 避法律,绕开法律,意味着不好惹不敢惹就不去惹;至于对执 法、司法人员则更是存在着一种莫名的"先天恐惧症"。什么 是"守法"?在大部分中国人眼中,守法就是老老实实规规矩 矩过日子,就是不进派出所不蹲监狱,就是万事大吉一切平 安。在中国,如果说绝大部分守法者都是"法盲"。这是不足为 怪的,因为绝大部分守法者的全部法律知识大多来自从小父 母对他们的道德说教,或生活成长环境中的偶尔见闻,他们 自己从来就很少去专门地学习过法律知识。在某种意义上甚 至可说,他们懂得的与其说是法律知识,不如说是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正>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首先应该有一双"万山大叔的眼睛",带领人民认清何为雅、谁是俗?方向搞错了,就会导致亲者痛、仇者快的严重后果什么是雅、什么是俗究竟什么是"庸俗、低俗、媚俗"?社会各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之间的差别,甚至可以大到完全相反。笔者研究雅俗文化问题将近20年,当年的博士论文就是探讨抗战期间中国文学"超越雅俗"的课题。学术界已有的认知,"雅"和"俗"本来没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由于过度关注国家本质论,较为忽视国家的形式与功能分析,从而在解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形式变迁以及不同国家形式的功能差异、不同政治系统的稳定性时,其理论解释力显得较为缺乏.当代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杰出代表杰索普基于马克思国家形式分析,提出"资本主义国家类型"理论,对国家形式与功能问题做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这不仅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现实国家的形式与功能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也为我们思考我国的国家制度转型或重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诸多误解,这些误解是与客观事实完全相背反的,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对直接的反映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把握住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民主做出了五大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正视、研究和解决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思想史学科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不同研究模式的根本分歧体现在他们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问题的不同回答.张岂之认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精英与经典,而葛兆光则认为是一般知识与思想.这一分歧彰显了思想史学科内在的紧张,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有关"中国模式"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我们需要从"实践历史"的角度重新检讨所谓"自由市场"国家的实质性经济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劳资两利"思想是建国初期我党的治国纲领之一,也是调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劳资关系的基本准则.随着这一理论在私营企业中的成功实践,不仅理顺了当时尖锐对立的劳资关系,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的任务,为稳步地实现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我们今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更好地促进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现代转型, "少年"、 "青年"作为现代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 "青年"象征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富有批判精神,并被赋予青春期反抗、内在冲动和乐观主义等特征,同时又包含了偏激、破坏、狂热、粗暴的先锋精神.新文学运动一直延续着"青年"的特征.从五四文学到左翼文学,从延安时期的工农兵文艺到"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文化.都可以看作是"青年"精神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体现.但经历了"文革"后,中国社会结束了"青春期",逐步进入了告别理想、崇尚实际的"中年期".进入"中年期"的文学的特征是以中年作家的创作为主体,作家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和对社会的稳定看法.他们不再以理想主义为动力,而是沉入民间大地,履行独立的批判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隐患.在21世纪,对照研究两个"新世纪"的文学特点及其精神,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世纪文学的特征、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寻求未来文学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国从上至下,"三农"问题再度成为注意的焦点.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归根到底,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就是: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一种鲜明的反映.为什么"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怎样对待这个"重中之重"?解决这个"重中之重"应该有什么样的政策?很显然,这些大问题的正确解决,应该是以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为前提的.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对"三农"问题的深刻了解和正确认识,对"三农"问题的正确态度、正确政策,是无从谈起的,而且甚至会出现这样可怕的结局:所谓"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说来说去仍然是一句空话!我们在这方面是有过严重教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