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满腐败横行,“印度海龟”专门办网站,搜集各种行行贿故事。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行贿犯罪的宽宥是反腐败斗争中的软肋。在近年来查处的贿赂腐败案件中,一个个高官“中箭落马”,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他们的丑恶行径也纷纷被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接受社会民众的谴责和鞭挞。然而,作为“腐败共同体”的行贿方,多数却侥幸逃过了惩处, 其面目也在公众的视野里模糊不清。不可否认,在行贿一方中,确有一些人是迫于腐败官员的威逼、勒索,拿钱去“打点”、“进贡”的,这些人得到了法律的宽大和社会的宽容“情有可原”。但是,另外也有一些人,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拖官员“下水”,发射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去炸开“缺口”,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劣、危害之严重,并不亚于受贿者。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在捡出“坏蛋”的同时,对那些嗡嗡乱飞的绿头苍蝇,我们能够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吗?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并将此作为未来反腐败实践的重点;但国内学者对公众行贿意愿的议题却鲜有研究和讨论。因此,深入探讨公众行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能够为以社会公众为切入点的反腐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对河南省居民的调查分析发现,公众腐败容忍度在公众行贿意愿的诸影响因素中发挥了双重中介效应。一方面,反腐败绩效不会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却通过影响公众腐败容忍度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公众腐败容忍度在腐败经历与公众行贿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强化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完善行贿黑名单制度、涵养社会廉洁文化氛围、深化反腐倡廉宣传以有效降低公众腐败容忍度,就成为抑制公众行贿意愿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6):21-21
总部设在德国的“透明国际”组织日前发布了“2013年全球腐败舆情表”,通过对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11.4万人的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同公共机构和公共服务部门打交道时行贿。报告还娃示,36个国家的受访者把警察列为最腐败的部门,因为平均有53%的受访者曾有被警察索贿的经历;20个国家的受访者认为司法部门最腐败,在这些国家中,约有30%的受访者反映,在同司法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受到明示或暗示要交纳贿赂。  相似文献   

5.
公款行贿犹如瘟疫,已经渗透到了许多领域,它的滋生和蔓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此,不妨让我们掀起公款行贿的盖头来,看一看行贿者以公款为“法宝”到底玩出了多少花样。讨好上...  相似文献   

6.
警惕行贿“经纪人”田原穿针引线又一族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将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促成交易,从中取得佣金的人称为经纪人。但在社会生活中,却有这么一些人,乐于为人们行贿送礼穿针引线。因而,有人称之为行贿经纪人。只要稍稍留意一下,从近几年查办的一些受贿大案中就...  相似文献   

7.
李永群 《理论导报》2014,(12):62-62
正在西方媒体报道中,发展中国家是腐败的重灾区,而发达国家则多被描绘为"清廉先生"。然而,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12月2日首度发布的《跨国行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打破了西方民众过去对腐败现象的狭隘认知,迫使他们开始对腐败的国际性和严重性重新审视。《报告》指出,政府发起的公共项目是跨国公司行贿的重灾区,此类腐败在发达国家的情况要远多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行贿者和受贿者都来自发达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1,(2)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赵登举副检察长明确指出,今年,检察机关将在打击贪污受贿案的同时,加大打击行贿犯罪力度。 赵登举指出,行贿犯罪已由过去热点的生产经营、金融证券等经济领域逐渐向包括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领域渗透;行贿犯罪的动机也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扩大到跑官买官,追逐权力;行贿犯罪分子的身份也发生明显变化,由一般企业经营者发展到了国家工作人员,甚至出现党政机关的厅、处级干部;行贿分子行贿手段日益恶劣,从送金钱、首饰发展到送股票、房子、美色,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过一人击倒多人现象…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3,(9):53-53
“高雅”的行贿 历史小说《胡雪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地方官员给京宫行贿,先要按惯例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清楚想给哪个大官送多少银子,然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告诉他应该送一张什么样的画,而这幅画正是那位大官自己收藏的。字画店老板随后到大宫家里,用行贿者事先给的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幅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需拿着这幅画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10.
虎啸 《廉政瞭望》2006,(2):16-17
制度反腐重拳出击,遏制行贿高招迭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近日表示, 已在2005年底建成涉及建设、金融、教育、医药卫生系统和政府采购部门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以下简称“行贿黑名单”),并于今年1 月1日起正式对外受理查询。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此举既给全国各地的相关从业人员戴上了一道“紧箍咒”,也将有效斩断官员受贿的“上游链”。  相似文献   

11.
龙云 《廉政瞭望》2012,(12):36-37
围绕这份三角债里的“行贿账单”,三人各怀心事。有人认为属实;有人在法庭上坚称账单为假;有人出示给警方的情况说明中,压根就没提到账单。而该账单上的行贿行为,已有一部分被证实……  相似文献   

12.
行贿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是往往在打击和处罚中只是对受贿者绳之以法,对行贿者却给予了宽恕和免予处理的做法,这既不利于打击腐败行为,更不利于预防腐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张舟逸 《廉政瞭望》2013,(18):30-31
任增禄,甘肃平凉市人大原副主任,曾担任平凉下辖华亭县县长、县委书记。在“打老虎”的反腐声浪中,副厅级任增禄的倒台不起眼。然而,该案牵涉的129名向其行贿的同僚和下属,几乎完整覆盖了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及各乡镇政府机关,呈现出“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的共罪结构,成为揭示基层政治潜规则的绝佳样本。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在全国率先正式启用新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这一新系统取消了录入和查询范围的限制,所有领域的行贿犯罪信息实现全国联网,从而使行贿"污点记录"覆盖所有行业。单位和个人可免费向检察机关查询行贿犯罪信息,避免在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中受到这些曾经行贿者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何丹翩 《先锋队》2010,(11):13-15
非物质贿赂是相对于物质贿赂而言的,是将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转向隐蔽的新型贿赂,属于隐性腐败的范畴。非物质贿赂的滋生蔓延,是腐败形式的一种“转移”,也是行贿与受贿双方为逃避党纪国法制裁的“被迫迁移”。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1,(3):10-10
近年来,在一些大案要案的腐败链条中,频现“权力掮客”身影。这些人有接近掌权者的独特优势,身份深受行贿、受贿双方的信任,极大降低了行贿受贿者的风险成本,为其开辟了一条相对封闭可靠的捷径。专家认为,“权力掮客”作为一种“权力暗箱”的衍生物,是我国腐败蔓延的重要推手,加上其增加了腐败的间接性、隐蔽性,也构成当前反腐败打击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7.
由35个富裕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今年6月底在日内瓦开了一次非同寻常的碰头会,讨论如何实施已获32个经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通过的反行贿法案。早在1997年,该组织就通过一项决议,声称各成员国均视商业贿赂为犯罪行为,并着手制定相关法律。该组织希望在“5年之内,在像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地方,贿赂不再有市场。至少,经合组织国家的公司不再从事行贿活动”。  相似文献   

18.
黄柑与行贿     
“小”者,微也!“小”若与钱财搭界,自然是些“小玩意”、“小意思”,诸如烟酒糖果之类。然“千里堤坝,毁于蚁穴”,从这一点上说,“小”不廉,必成大贪。《海录碎事》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庐江太守张盘,素以廉洁著称。一日,有一个下属官员,给了张盘的儿子两个黄柑,竟被张太守鞭打一顿,斥之曰:“何故行贿吾子?”对于张太守的这一“认真”,有人似乎会觉得不可思议,两个黄柑,价值几何,怎么同“行贿”扯在一起,真是小题大做。然而,细细想来,却发人深思:“廉”当如此。廉从何来?来自平时的一点一滴,所谓“一尘不染”,就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最高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管理中心受理了涉及建设领域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这是最高检对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并正式受理中央困家机关和中央企业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后受理的首次查询。  相似文献   

20.
官商在封建社会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汉朝时就有大将军霍兴之子霍禹私营屠宰业和酒业。到了后来的一些朝代更出现了太子、后妃、公主都经商的现象。官员及其亲属子女经商主要依靠特权,经营有利可图的项目。另外,一些官商不惜以重金行贿,“交通五侯”,甚至“力过吏势”。“官商”也是吏治腐败的重要表现。在政治比较清明的王朝,对“官商”也加以抑制,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官商”始终是吏治腐败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