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5,(23)
费城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后,在征求各州的批准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力。联邦党人为争取新宪法在各州的批准将自己观点发表成一系列的论文文集,即《联邦党人文集》。文集中充分体现出了联邦党人的使命感,他们承接起了如何为美国民众的持久幸福和团结做出抉择的重任,并为此进行了理性思考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情感沟通工作中运用理性把握其发展变化方向,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对弱势者给予更多关爱,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从经验的角度研究人的需要和追求,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结构的联结方式以确保其作用的稳定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认识判断理性与实践准则理性是笛卡尔哲学理性的重要体现,"我"与"清楚明白"等一些基本原则都与这双重理性紧密相关。从这一点看,探究笛卡尔理性中的认识判断理性与实践准则理性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示笛卡尔哲学的理性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田红静 《学理论》2012,(7):98-99
《管理行为》是赫伯特.西蒙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他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更是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而第四章《管理行为中的理性》是该书也是他的决策理论的核心。基于对该章的阅读,并以其提出的理性概念为引子来对决策理性进行探究,内容主要涉及决策理性的内涵、决策理性的若干争议、决策理性的趋向,以及对决策方法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冬梅 《理论探讨》2007,2(2):26-2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理性思考,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发展的特殊性上解读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概括起来就是,科学把握各方面重大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完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视野中的政府角色: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一方面强化了政府的传统角色,另一方面又使民族国家的政府面临着权威缺失、政府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的情况。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各国纷纷对传统政府角色进行调整和重塑,强调和强化政府作为“掌舵人”、“服务者”以及国家利益“维护者”等的角色定位。为适应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必须在认真审视本身存在的差距的情况下,积极对政府的角色进行必要的重新定位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制度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在这一制度背后 ,自然渗透着西方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对沉默权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功能进行探索和揭示 ,将有助于增加国人对这一制度的了解和把握 ,也是我们进行法律移植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 ,通过对国内有关学者的不同观点分析 ,充分论证在我国确立沉默权规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并结合现实国情提出了中国沉默权规则的完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雪明  程书强 《理论导刊》2012,(3):38-39,51
理性与乌托邦既相矛盾,又辩证地统一于现代化实践中。工具理性是乌托邦理想形成的根据,乌托邦理想体现了理性主义与人文关怀的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当在理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张仁德 《行政论坛》2009,16(4):96-96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深化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研究转型国家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构建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对中国建立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政策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把老黄土》是樟楠(本名张可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政研会会长)新近出版的散文集。这本散文集是以亲情为唯一表述对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正曾志敏、李乐两位年轻学者、博士研究生合撰的《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构建》一文,首先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公共决策理论,认定它们的基础在于个体理性;接着从现代哲学的公共理性尤其是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公众"的界定出发,构建了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决策模型,以期在公共决策中实现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内在融合;然后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案例,探讨了该决策模型的应用与验证。这不仅对决策理论的发展有所推进,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克服目  相似文献   

12.
平锋 《学理论》2009,(11):83-84
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了结构主义学派,并使之迅速发展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继存在主义思潮之后西方最为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然而,列维——斯特劳斯所发现和缔造的“结构”与结构主义人类学,实际上是感性与理性“邂逅”的结晶。本文分别从列维——斯特劳斯对“结构”的发现、结构主义的形成和结构主义的方法等三个方面阐述和论证了这一理性与感性相交和化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秩序问题虽是转型研究的副产品,但绝对不可忽略.有关秩序与制度设计关系的理论探讨,并非泛指任何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而是"以转型国家为例"来研究,将制度理性与秩序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这对转型研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把握更具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在奥克肖特看来,理性主义与强调宗教信仰、道德情感和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见解相对立,其核心内容是强调理性无限。从哲学方法论来看,理性主义者具有强调理性至上,强调方法或技术至上的局限性。从哲学认识论来看,理性主义则表现为一种人类知识本质的错误。对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强调理性有限的观念,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是存在于人类的理性之中,还是存在于历史传统之中。人类只有立足于从历史传统中发现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其规律,尊重传统,注重秩序,才能顺利走出现代性困境。  相似文献   

15.
白八斤 《学理论》2009,(30):122-123
《社会学的想象力》已经成为社会学领域公认的经典,很多人能够从中根据自己的需求汲取养分,却忽略了作者原初的关怀,有大材小用舍本求末之嫌。事实上,米尔斯所关注的“公众论题”就是自由与理性这一人类所普遍珍视的价值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没有转变为公众论题。他正是呼吁社会科学家们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重新回到对自由与理性的关注上来。  相似文献   

16.
政治实践既是人类文明社会历史演进的主题,也是政治理论发展的现实土壤。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便围绕公共权力展开活动,政治实践便应运产生。政治实践本质上是政治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这正是刘吉发教授《政治实践论》广义视角的立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1)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德国的人民理性和国家理性之间的弊端日益显现。与黑格尔唯心主义不同,马克思另辟蹊径,从现实角度出发看到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不合理之处,进而从政治层面对普鲁士政府的社会等级制度、官僚阶级以及政府法律予以批判,这种从现实出发的理论解释对马克思现实国家观的最终形成以及"两个转变"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意是使我国吏治进入“能上能下”有效运行的官员复出机制,却面临着非公开化、非责任化、非透明化、社会认同度低的困境。要有效解决被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是完善问责的基础,明晰官员的职责和构建相应问责程序,这是建立被问责官员正常复出机制的前提;二是转变问责的模式,由“权力问责”转变为“制度问责”,使被问责官员复出具有制度上的正当性;三是建立官员复出的回应机制,使体制外的“权利问责”与体制内的“权力问责”、“制度问责”形成完整体系,以减少官员复出的外部阻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以提高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郝涛 《学理论》2014,(9):1-2
罗尔斯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以及《万民法》。《万民法》是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这个版本的《万民法》收录了"公共理性再探"一文,由此构成了罗尔斯国际政治思想的整体架构,也同时标志着罗尔斯从道德哲学领域迈入了国际政治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在时代和民意的呼声中,《民法总则》应运而生,且载满浓浓的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从民情与民意、财权与物权、环保与社会三个维度再考量,期待能够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深入系统理解《民法总则》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并用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益于促进民法典的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