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发展的具体历史方位的判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俄国农村公社走向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70到90年代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这一关注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把西欧现代化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作为判断俄国农村公社向何处去的一个主要参照.质言之,他们从未把俄国农村公社作为一个孤立的对象来考察,而是把它纳入到正在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进程中,在"世界历史"视野中观照它,从而使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世界历史性得以清晰地展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着眼于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提出了“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伟大设想,发展和完善了唯物史观。长期以来,学术界就“卡夫丁峡谷”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但问题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当代形态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出场,在实践上佐证了马克思的科学判断。重新解构“卡夫丁峡谷”问题,正确厘清“问题”的自身价值,对于正确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主义是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危机和矛盾,继承资本主义一切成果,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形态,并预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在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列宁率先领导并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开辟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道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理论思想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以深刻的启迪,其对社会改革的实践和经验,也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演变都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生改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结果,也需经过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代社会仍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而社会主义中国只是历史形态中的个别国家、个别地区,它仍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包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过渡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根本方向和唯一正确道路,因此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认识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实现党"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政治要求和目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要做到此,关键是要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以及深刻洞悉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在学界一直存有争鸣之音,为此我们需要回归马克思的文本,推敲马克思要表达的心意,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其社会形态理论的精髓,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汲取有益养分。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看法,同马克思是根本一致的,并不像西方学者所说的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是社会发晨的单线论与多线论的对立.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只是到19世纪末,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俄国发展现实的转变,恩格斯不得不承认,在过渡条件缺失的情况下,俄国农村公社跨越武发展的可能性巴麦得相当渺茫.这正是恩格斯坚持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应用于俄国的经济和政治条件而得出的结论.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是两个既紧密相联又有所不同的社会形态,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只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简单历史继承,而是在超越发展着的。  相似文献   

10.
方卫兵 《理论前沿》2005,1(6):21-23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破除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间接联系论”;第二,阐释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范畴的科学内涵;第三,提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表达形式的中介性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志。文明并非孤立存在的某种社会要素,而是社会各种文明要素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作为社会文明的完整体系,任何一种文明的社会形态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有机组成的,因而,一种完整的社会文明必然在不同的角度上分别表现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底蕴,也为社会主义在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实现文明的进步和超越,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完整建构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落后国家的唯一出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考的重心。他们从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历史方位及历史前景的分析着手,得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结论,并为此设想了一系列条件。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在一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不仅适合俄国,也适合于其他落后国家。他们针对在此问题上出现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刺的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政党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既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我们应从比较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的政党建设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两个特色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丰富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对于特色革命理论,旧民主革命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列主义的传入,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理论基础;大革命失败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次武装起义失败是现实要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代任务要求,又促进其丰富和发展。对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根据;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是时代精神;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其90年的辉煌历程中,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有三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是在关键历史关头提出来的,都是在纠正认识偏差和错误倾向中形成的。这些理论成果科学地阐明和正确地解决了三个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现阶段社会形态的性质;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科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以英、法、德等先进的工业化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指出社会主义将从资本主义这个母体中解放出来,但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和更高形态必然要替代资本主义。在这一普遍规律上,他们又对落后的保存有"农村公社"特点的俄国进行了考察,认为资本主义并非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新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一国胜利的理论、实践,进一步丰富、发展、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论述,是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有三件大事:第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的兴起。第二,90年代初社会主义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第三,八十年代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这三件大事贯穿整个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表明了社会主义从兴起到低落又走向复兴的历史趋向。纵看整个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从中找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实际上,生产力及其相应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发展归根结缔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先进的社会形态要以先进的生产力为基础,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也需要生产力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不仅在中共十七大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作了简洁明快的理论概括,而且于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理论命题。为了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7·23”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为主题,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中所作出的具体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的存在状态和历史过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它,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在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中国人曾经仿效了多种外来的现代化模式,但是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之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找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所有这些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传统体制的自我创新能力太低,文化惰性极其严重.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照搬欧美模式,也不能照搬俄国或日本的模式,必须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