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德育适应了当前高校德育改革的需要。传统德育只注重学生个体心性道德建设,忽视德育制度建设;只注重德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忽视德育制度的德性;教育目标有些过于崇高,偏离实际;忽视学生对制度的遵从心理和敬畏意识的培养,忽视制度执行中的公正。为此,要充分发挥制度对德育的保障作用;德育制度的形成要采纳学生的意见;制度运行离不开一定社会基础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与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存在岗位迁移能力、法律与规则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等职业核心素养与社会需求之间适应程度不高等不足。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培养目标、专业实习、组织构架、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全方位设计培养思路,全员协作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质量监控与评价,以促进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联通,为高校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需要,高等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强调了高校教代会制度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强化领导的民主意识,加强教代会制度以及教代会自身建设等措施来促进高校的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4.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国家政策、社会层面、学校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加之严峻的金融危机,怎样破解大学生“就业难”,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本文试从我国国家政策、高校学科设置以及学生就业意识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的独霸天下而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及学科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一直以来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术理论探讨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需要强调对政治理论的认同,还应当从承认的视角从个性培养塑造政治人格; 使政治理论知识得到"承认",促进政治、学术理论获得普及; 从大学生特殊的公民文化身份入手培养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下的正确的主体意识,形成对社会的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重要目标之一。在众多影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要素中,育人理念、制度是较为关键的因素。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对知识继承、传播和创新的态度等育人理念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大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直接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提升及行为选择。构建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育人理念,建立有效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制度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大学育人的目标是当下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总体规模呈稳步增长之势。而且,当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总体呈现出若干主要特征。但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存在基层党组织统战意识不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脱节、对无党派知识分子的领导存在"盲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平台不完善的问题。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应当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建立健全统战工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成才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高校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基地 ,其社会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当今社会 ,人才竞争尤为激烈 ,竞争的含义更为深广。对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现实、高校特点和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使学生关心社会、刻苦学习、塑造健全人格和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的高校英语教育正跟随者国际化发展的脚步,逐渐迈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高校英语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稀缺性人才;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可以满足国家需要,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研究和分析高校英语教育在当前的社会价值,能更好的制定出符合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培养女性的积极主体意识,是国家实现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构建融洽、和谐两性关系以及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必需.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主客观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制度,正确认识和引导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的困惑与迷失,以期推动女性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群体意识的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勤工助学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开拓性个性,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创业心理,激发创业兴趣和自我设计能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知识型高层次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提倡新文科的背景下,高校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促进妇女发展的社会性别或女性学相关课程在教学实践上需要总结既有经验,为新文科探索提供参考。新文科的理念之一是以解决问题为轴,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与融合。全国高校开设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学课程在知识内容、价值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对此作出了新探索。在知识内容上,课程结合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整合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对性别与女性发展的不同方面给予系统全面的教学,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实现了学科的交叉与互通;在价值观念上,课程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予以辨析、反思,对传统性别观念有批判和继承,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引导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课程融合案例教学、互动教学、雨课堂等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将被动的教学变为主动探索,同时一些高校的课程还将课外的活动、讲座乃至学术年会整合在一起,丰富和延伸了课堂内涵。全国高校开设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学相关课程不仅在推倒学科隔离墙的道路上真正先行,为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提供了路径参考,也为真正完善妇女权益保障,促进男女平等的国家使命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14.
开展环境、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教育),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理念,注重贯彻主体教育思想,以主体参与、合作活动、共同关心、创新发展为策略,采取多种实施途径,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综合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和价值现,以及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健康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除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培养学生能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各种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设计项目及教材、转变教学中心、采取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并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相对集中的地方,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民主党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在总体提升的同时,也还存在政党意识比较淡薄、参政水平有待提高、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组织生活不够丰富、发展成员比较缓慢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现实国情出发,从制度、组织、实践等方面提升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法浩国家不仅应包括完善的法律制度,还应包括所有公民应有的宪法意识,两者同样重要。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不仅要通过宪法教育来进行,还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和宪法实践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夹缝中的高校青年女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来自工作、家庭、健康、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优化青年女教师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增加高校决策结构中女性比例和强化男性决策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增加高校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技能、构建后勤配套服务系统等,来为青年女教师的成长提供政策性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国防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柯 《工会论坛》2008,14(6):96-97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因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政策的改革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而面临众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国防教育从培养方式、教育目标、制度法规、文化理念等多个层面能够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积极而深广的影响。通过师资队伍强化建设、组织制度正规化建设、课程标准化建设、教育内容渗透化建设、教学设施完善化建设等措施的施行,可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并使其与学生工作在工作制度、工作主体、工作目的、工作标准化水平上相互结合起来,实现双向促进。  相似文献   

20.
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它的取得是经过较系统的、有目的的训练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文通过对篮球战术意识的概念诠释、篮球战术意识在高校训练和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学生运动员篮球战术意识的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