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人口流动问题主要是农民向城市流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民流动呈现三次浪潮。目前表现出来的第四次浪潮,特点是伴随产业转移使流动人口就近非农转移。在前三个阶段,流动人口的流动只带来了收入的增加,但没有完成城市市民化。考虑到市民化是未来城镇化的大趋势,今后流动人口政策的制定要注重农村政策、产业转移、金融危机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人口的年龄供给与人口流动、教育分流与劳动力的供给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口大量涌入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东部城市呈现出多民族化特点。准确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来源、结构特征、生存状况等情况,把握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化进程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以及构建新形势下的民族关系融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人口的迁移从未停止过,迁移以民族融合为主旋律,伴随着摩擦冲突。西方移民国家的实践经历了从排斥同化到包容共存的过程,主流移民融合理论经历了融合论到多元文化论的转变。以史为鉴,充分认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历史必然,合理借鉴外国移民理论与实践,加强流入地政府、居民与流动人口间的理解与互动,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个体行为都可能成为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工作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保障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的保障存在典型的差序格局,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这一差序格局具有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其趋势变动之中。本文从公民权利需求、公民维权意识、公民主体结构、政府保障行为四个方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保障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的实现往往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它更多对应的是政府的即时性义务和法定义务(责任),而非渐进性义务和道德义务(道义上的体恤),努力实现公民保障结构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变动趋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行政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行政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进而分析论证了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呈现出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态势。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给我国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民族不断打破封闭,由相对闭塞到逐渐交流,由彼此隔离到密切联系,各民族人口空前流动,民族散居化越来越广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日趋明显,同时加快了个人之间关系的隔离化、冷淡化,这些因素都为犯罪的生根发芽提供了便利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予了高度关注,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流入地公安机关应针对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少数民族人口现代化能够加深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丰富人口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人口现代化主要包括: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现代化、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三方面内容,其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三大内容六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持续增长,改变了城市人口的民族成分比重和经济社会结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出现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明确管理的主体,构建党政主导下的共同责任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推行互联网+对接管理工作,从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犯罪是大规模人口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是当前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案犯的职业来看,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因此,治理流动人口犯罪,须标本兼治,要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减少农民盲目外流,开展综合治理,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对加入WTO后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流动人口犯罪将会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犯罪现象也已不容小觑。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主要有政策和制度导致的社会地位的差别、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弱势人群的诉求难以表达、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及劳资纠纷引发的矛盾等等。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对农村服务业的加强来减少城市流动人口,同时加强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村保障体系,改变既往的人口管理制度来减缓矛盾,改善流动人口诉求表达渠道等对策,会使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相似文献   

13.
对s市M区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城市涉嫌犯罪的少数民族人员以无任何前科记录的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外来男性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实施的犯罪行为比较轻,相对集中于盗窃罪,寻衅滋事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等几个罪名;共同犯罪的规模较小,共同犯罪人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作案手段多元化、相对平和,重特大案件罕见;适用刑罚比较轻缓,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为主。城市少数民族人员犯罪并不是严重的社会现象,其数量和严重程度远远低于汉族人犯罪。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不应当特殊化,应当在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背景下,理性客观地对待少数民族人员犯罪问题,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采取措施使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大城市。  相似文献   

14.
对犯罪行为进行文化分析,是对犯罪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其文化背景发生了与以往较大的变化.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一方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缩小了城乡差距.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造成流动人口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一定意义上说,流动人口犯罪是城市化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人口的高速流动,我国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美国犯罪学家塞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冲突论,从社会文化冲突的视角为犯罪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意义的解读,这一理论对今天我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来京的主要成因包括城市化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和交通设施因素五大方面。从城市化因素来看,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是流动人口涌入北京的主要拉力,同时又影响着在京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从经济因素来看,北京市经济增长与流动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北京市产业结构决定了流动人口数量和结构及其分布;从区位因素来看,首都因素对人口流入的拉力效应明显,来京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而且北京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的竞争力也是其吸引人口流入的关键因素;从北京市的文化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因素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和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流动人口来京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 ,指出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有 :社会控制力的弱化 ;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较弱以及我们打击流动人口犯罪乏力 ;最后认为只有从解决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打击少数流动人口犯罪着手 ,双管齐下 ,才能遏止流动人口犯罪高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流动人口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矛盾增多,侵财型犯罪将会更高。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问题解决得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筹备2008年奥运会,并且欲将此次奥运会办成最成功的一届,此时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其以实施侵财型犯罪为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侦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中没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不稳定人群已经在流入地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治安隐患。因此,应当在庞大的流动人口中重点加强对不稳定人群的管理,在总结流动不稳定人口违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对社会同时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人口的盲目无序流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如何通过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抑制和消除其负面影响,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流动人口现状分析出发,针对流动人口及其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对策与方法,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