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第197条新增加了实现担保物权程序,这是我国首次通过程序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规则,衔接了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也实现了我国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非讼化"。由于立法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无先例可资借鉴,加之审判实践中长期形成的以诉讼方式实现担保物权的固有思维方式和审判定式,致使对该程序的理解与适用存有诸多意见。本文以《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第197条为中心,结合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审判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就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法律属性、申请主体的范围、法院的管辖、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条件、法院审查的标准、裁定的作出、收费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船舶抵押权的实现途径直接关系到实现船舶抵押权的时间成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实现担保物权非诉程序,适用于船舶抵押权的实现,改变了船舶抵押权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传统模式.就船舶抵押权适用担保物权实现程序涉及的主体资质、管辖权、受理与审查等相关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实现担保物权程序被纳入新民事诉讼法的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予以规定。201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赴浙江调研司法服务金融改革期间,在谈到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等新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新制度时,鼓励浙江可以先行先试。2012年12月25日,浙江高院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个指导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审理的地方性业务指导文件—《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4.
实现担保物权程序是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设的一项新制度,首次明确了以非讼方式作为担保物权实现的新途径。浙江法院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特别程序快审快结的制度效用。本文在总结浙江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人民法院审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中遇到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思路,供审判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雅萌 《中国审判》2021,(21):34-37
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正草案)》)作了说明。本次《民诉法(修正草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提出了总计16处调整的建议。其中,新增条文8条,修改条文8条,较为集中地针对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司法确认程序和独任制适用等相关制度的部分法律条文进行了修改调整。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于2013年1月1日施行。在审判监督程序领域,民事抗诉条款的修改或新增,无疑是此次修改的亮点。新《民事诉讼法》用第208条、209条、210条及211条4个条款,较为系统全面地完善了检察院民事抗诉的程序,新增检察建议的法律监督模式,确立了“法院纠错先行、检察监督断后”的顺位模式.明确了检察院的调查取证权,进一步理清了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法院、检察院、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分析17772份裁判文书发现,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适用在2016年之后趋于萎缩和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2015年民事诉讼法解释改变了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适用标准,加剧了司法实务对本就笼统模糊的立法条款的保守解读和观望心态,加上送达程序和债权主体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制度慢慢被“束之高阁”,新民事诉讼法解释对此也未作修改。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确立要素式审查标准,结合最新出台的民法典,重构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司法审查规则;二是建构“金融+司法”协同创新审理模式,建立金融风险前置防控集约体系;三是重构担保物权实现程序审查新机制,通过“金融+司法”协同创新改革探索实践经验,转化成专项司法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8.
2012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增设"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一节,为担保物权的实现新设了一条快速通道,建立了非讼与诉讼相衔接的担保物权实现模式。但是,由于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是一项新制度,实践中无先例可资借鉴,加之该制度规定较为原则,因  相似文献   

9.
潘劍鋒 《中国法律》2012,(5):9-15,65,71
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二)》)颁布,追一修正案的颁布,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总结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情况,对修改过程中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思考,对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08,(11):2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制定于1991年。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今年4月1日《决定》开始施行。《决定》对《民事诉讼法》共作了19处修改,主要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和“执行难”问题,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环境侵权案件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案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与其有关的程序法律问题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来执行。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生活领域需要法律调整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充.近年来,我国立法机构在整合实体法规范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全新的制度规定,例如颁布的《民法典》.作为实体法,《民法典》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需要程序法即《民事诉讼法》的衔接配合.同时《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也为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协调对接提供了契机.结合我...  相似文献   

13.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共对《民事诉讼法》作出16处调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看民事检察抗诉新抗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检察抗诉的新抗点 (一)检察机关抗诉条件与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已完全统一 修正前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6种情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的4种情形。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切实解决“申诉难”问题,2007年修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时,通过明确规定申请再审"上提一级"管辖,列举再审事由,增设对再审申请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期限等内容,对当事人行使申请再审权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上次修正《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审判监督程序作详细、系统的修改,解...  相似文献   

16.
再审制度修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该修正案主要在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这两个方面进行较大的修改。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在完善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汤维建 《法律适用》2011,(10):17-21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进入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当被界定为"全面修改",其内容贯彻于《民事诉讼法》的始终。在种种修改的内容目录中,有的属于新增加的原则、制度和程序,有的则属于旧原则、旧制度和旧程序的新改造。其中,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就是对于旧程序的新改造。  相似文献   

18.
编辑提示: 《民事诉讼法》修订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不容置疑的是,《民事诉讼法》是法院在民事审判中适用的一部保障程序理性的法律,因此在法律修订中,检察机关、律师、学者乃至公众的意见确实重要,法院的声音也是沟通与达成共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期特别策划邀请来自最高法院不同庭室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工作小组成员,从权力与技...  相似文献   

19.
秋天 《中国律师》2012,(1):48-49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与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通过的,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范作了修改。虽然《民事诉讼法》对保证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事案件数量持续增多,新的案件类型不断出现,现行民诉法的规定在某些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会后,立法机关将草案予以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齐树洁接受《中国公证》之约稿,为《中国公证》撰写卷首语《关注民事诉讼法修改》(载2012年5期),就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公证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抒陈己见。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受《中国公证》杂志之托,笔者对齐树洁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