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 《新民周刊》2020,(14):F0003-F0003
(2020年第13期)叮——微信传来一条消息提醒:您的快件已送达。我的内心一阵激动:《新民周刊》抗疫系列杂志共10本,成功送达了武汉市博物馆,他们将被武汉市博物馆收藏展出。从武汉封城到武汉解封的76天,是全民抗击疫情的76天。回过头来看,周刊的每一次策划,都正好踏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新民周刊》的第一本新冠肺炎疫情特刊《战疫》,封面设计是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黄鹤楼。如今回看,紧张和艰难的气氛犹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周洁 《新民周刊》2022,(21):38-40
6月4日,上海重启的第一个周末,瞿立峰又当了两次团长,为小区邻居团购鸡蛋和冷藏鲜奶,他告诉《新民周刊》,做完这两单,他大概率准备光荣“退役”了。“原因很多。一个是复工复产后,商超都已经开业了,居民买东西已经很方便;开始上班以后,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也就没人天天盯着团购群接龙了。”  相似文献   

3.
2020年     
黄祺 《新民周刊》2021,(2):F0003-F0003
(2021年第01期)按照惯例,《新民周刊》在新年第一期杂志上回顾了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主题叫做《2021治愈》。编辑部曾设想了多个版本,最终大家选定了现在的主题和这张温情的图画。2020年,一定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浓重的一笔,没有人能想到,生活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竟然还会遭遇古老的"瘟疫"一词。  相似文献   

4.
周洁 《新民周刊》2022,(24):22-25
6月中旬来到新国博方舱医院,医疗队员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在此次上海众多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中,“方舱内定点医院”无疑是一个亮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本轮疫情中上海方舱医院有三个特点——大;多;创造性地提出了“方舱内定点医院”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从本期开始,《新民周刊》“魔都山海经”栏目推出《为孤勇者呐“罕”》系列,通过一个个不同的罕见病病例,让大家对于这个群体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关注罕见病,让这个“孤勇者”群体不孤独!  相似文献   

6.
致读者朋友     
《新民周刊》2022,(12):F0003-F0003
(2022年第11期)亲爱的《新民周刊》读者朋友:感谢您多年来对《新民周刊》的厚爱!上海正处于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3月28日起上海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由于社区封闭管理,杂志可能无法及时送到您的手中,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待各区域投递条件允许,我们将尽快补投递。您期待的《新民周刊》可能会迟到,但我们对您的牵挂一直都在。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来说,一座座镶嵌在本埠街头巷尾的宝藏小店,一张张穿梭其间的生动面孔,早就成了最温暖的一抹回忆,最深切的一份惦念。三年前,上海曾推出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的“十条举措”,收效显著。三年后,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作为一本上海出品的杂志,《新民周刊》忍不住关心:上海的小店们尚安好否?又该如何伫立寒风、踏雪寻梅,发掘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陈冰 《新民周刊》2015,(22):39-39
人工智能很可能像电和水一样,存在一切的地方。国际知名IT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副总裁、研究院院士、智能机器人领域全球领衔分析师汤姆·奥斯汀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民周刊》:年初的时候,物理学家霍金还有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呼吁要遏制智能机器的发展,不然人类会灭绝。  相似文献   

9.
背靠拥有14亿人口的正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强大祖国,修例风波没有理由不停息。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香港,必将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你觉得香港‘止暴制乱’的目标能达到吗?香港未来会怎样?香港的未来一定好!‘止暴制乱’一定能成功!这是2020年新年来临之际,《新民周刊》记者在光山道马会采访张宇时的一段对话。张宇普通话中带有点上海味道,语态坚定,显露出信心。  相似文献   

10.
鲁道夫·奥格斯坦和他的《明镜》周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道夫·奥格斯坦与世长辞。作为德国资深记者和著名出版家 ,他创办了《明镜》周刊 ,也创造了《明镜》的神话。他倡导的新闻舆论的民主与自由及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给德国战后的新闻媒体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格斯坦其人其事的详尽介绍 ,阐明《明镜》周刊对德国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海霞  王建斌 《德国研究》2011,(1):39-47,80
本文使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德国报刊<时代>和<明镜>中经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形象话语束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中国形象在整体话语束层面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中国经济模式被质疑、得到初步认可和被视为威胁三个阶段;在特定子话语束层面如房地产经济泡沫、人民币汇率和能源饥渴问题等显示持续性特征.两个层面的分析都表明德国媒体中的...  相似文献   

12.
储殷  唐恬波  高远 《欧洲研究》2015,(1):1-20,165
有关欧洲穆斯林问题的大量研究,往往都关注穆斯林群体在西方世界中身份的建构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紧张关系。但这些分析可能恰恰制造了某种盲区,因为它忽略了文明冲突表象下的阶级问题,也忽视了少数族裔的极端暴力行为所具有的政治意义。本文认为,今日欧洲的穆斯林问题,不仅仅是宗教导致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怖主义问题,而且还是福利国家中的阶级压迫以及西方代议制民主危机的结果。所谓文明冲突,很可能是少数族裔、移民群体无产阶级化的结果,而不是源于欧洲穆斯林整合困境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从阶级分化这一因素出发,我们可以摆脱将宗教视为自然属性的偏见,从而深刻认识到伊斯兰教对于外籍劳工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联系上的意义。宗教和身份与其说是人的自然属性,不如说是成长于特殊经济基础之上结合独特文化元素的产物。因此,以一种基于阶级、身份等多维度而展开的更为丰富立体的视角来分析欧洲穆斯林的问题,将有助于研究者摆脱简单的印象式、描述式研究的局限,从而避免倒因为果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程平 《法国研究》2015,(1):1-11
《查理周刊》继承了其前身《切腹》杂志目空一切、尖酸刻薄的精神,是法国颇具激进自由主义传统的讽刺性杂志。它用大量篇幅刊登一些搞笑、伤人甚至蓄意挑衅的漫画,讽刺极端右翼分子、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总统、富商、各种意识形态等。在《查理周刊》遭受伊斯兰极端分子恐怖袭击的大背景下,通过梳理该杂志的前世今身可以分析《查理周刊》在法国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和社会氛围,揭示该刊在法国民众中的影响力和象征意义,并表达作者个人对"我是查理"和"我不是查理"这两个貌似矛盾口号的独立思考:前者是捍卫言论自由的誓言,而后者则强调的是对言论自由这一原则不同维度的微妙理解,探讨的是新闻自由背后的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4.
陈勇  张昆 《当代亚太》2012,(3):147-160
本文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其中国报道的变化与中美关系的变化是保持一致的。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在这二者的共同"折射"下,《时代》周刊所呈现的"中国镜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15.
金晶  张绍铎 《德国研究》2015,(2):114-124,144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始终存在重大分歧,而与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则很好地解决了与邻国的历史认识问题。本文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为对象,考察德国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保尔·策兰的九行短诗《一次》是其诗集《呼吸转折》的最后一首,该诗虽小却占有一个组诗的位置。诗文显示了诗集中诗学转折的最终完成。我们始终坚持诗学文本的语词意义和表述涵义在其结构中自身彰显,而力图避免以客观方法和意识形态,或政治正确来从外部将意义强加给诗学文本。本文秉承诗学诠释学的基本思想,以策兰诗学的整体涵义走向为框架,从文本构造出发,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对本诗进行诗学诠释学的解释。本文的命题是:《一次》表现的是诗人对尘世的决绝,是他出生入死的诗学表述,是对灭绝人性的世界的挽歌。  相似文献   

17.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4,19(4):73-73
目前,翻译和研究德国以及欧盟各方面情况的书籍和文章愈来愈多,这无疑是好事.但同时也出现一些纰漏和失误,把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误译为"<时代>周刊"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例如<老欧洲新欧洲>一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相似文献   

18.
《当代韩国》2009,(1):I0004-I0004
2009年3月13日下午,《当代韩国》杂志韩方主编朴宰雨教授在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部长办公室对安秉万部长就韩国教育以及中韩教育科技交流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9.
让·埃什诺兹(Jean Echenoz,1947-)或被推崇为“新小说”的继承人,或被推举为“新新小说”的先锋,或被誉为“后现代”的代表,对此他本人均予以否定。事实上,让·埃什诺兹是当今法国最受评论家、读者和教育界人士欣赏和赞誉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当代韩国》2009,(4):I0004-I0004
2009年11月23日在韩国世宗研究所,韩中专家联合研究委员会韩方委员长(副总理级)徐镇英先生接受了《当代韩国》韩方主编朴宰雨教授的采访,就韩中两国首脑达成共识的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与促进方向以及韩中专家联合研究委员会的角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