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抢劫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银行抢劫犯罪现象,提出了银行抢劫犯罪行为与犯罪目标,犯罪手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一致性的观点。提出了从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分析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描绘、刻画犯罪人的年龄、职业、学历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信息,为侦破银行抢劫犯罪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浅析女性犯罪人由被害到犯罪的"恶逆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人具有从被害人到犯罪人转变的过程,即女性犯罪的"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在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中比较突出,所侵害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女性犯罪"恶逆变"的发生是一个犯罪动机形成的过程,其直接动因是消极的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为泄愤导致"恶逆变";急于摆脱当前不幸处境,以恶抗恶,导致"恶逆变"的发生;对人生的绝望,导致"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与犯罪主体的消极心理密切相关.要预防女性犯罪"恶逆变",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的作用;各级司法部门要及时、严厉打击家庭暴力犯罪,运用法律手段预防女性犯罪;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女性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3.
非典型性犯罪在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等方面有别于常规的、典型的犯罪。非典型性犯罪原因包括社会的、个人的原因。防范非典型性犯罪关键在于对非典型性犯罪有所认识并予以重视 ,对其极小预警、极早防范 ;既要运用犯罪防范的基本模式实施防控 ,又要对症下药以非典型防范应对非典型性犯罪  相似文献   

4.
犯罪学对犯罪人的假设是“理性犯罪人”,理性犯罪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是一种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性犯罪人在动机冲突过程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犯罪收益,二是犯罪成本,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犯罪动机的产生并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同犯罪收益成正比,同犯罪成本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具有愈加鲜明的独立人格和权利地位。同时,女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相应的转变,女性犯罪率急剧增长,社会危害也更加严重。女性犯罪因其特殊的心理、生理因素,形成了区别于男性的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和犯罪手段[1]。因此,犯罪现场痕迹会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某些稳定而特有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运用、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非接触性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是非接触性犯罪中发展最为猖獗的一种。电信诈骗犯罪的过程就是非直接接触的心理诱导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电信诈骗犯罪多发的原因,识别电信诈骗者实施心理诱导的骗术,切断犯罪人与被害人互动链条,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构筑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法治防线、心理防线、科技防线和制度防线。  相似文献   

7.
犯罪过程是犯罪人连续不断地选择行为的过程。犯罪中行为人无论是对犯罪时间、地点、目标的选择,还是对犯罪工具类型、犯罪行为方式等的选择,都是犯罪人个体的有意识活动。犯罪人在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高低决定了其行为的具体性。从犯罪选择行为生成的结果,逆推或回溯选择行为的水平,去感知犯罪人的水平以揭示其犯意,进行犯罪人特征描述。因此,分析研判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可以服务于案侦实践。  相似文献   

8.
评英国犯罪预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情景预防试图通过增加犯罪风险和成本、减少各种目标物对犯罪人的吸引力的途径,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情景预防的主要举措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一)目标加固;(二)目标转移;(三)降低犯罪收益;(四)正式监视;(五)行业职员的非正式监视;(六)环境设计;(七)环境管理;(八)邻里守望。文章还对入室作案的景情预防作了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9.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区别性、协同性地体现于犯罪行为无意识动机的各个方面。青少年犯罪动机包括意识的犯罪动机与无意识的犯罪动机两大方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典型地体现在犯罪的行为动力中,它们是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深度心理力量,并与意识状态的犯罪动机共同构成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动机力量。在多层面无意识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具体体现为本能冲动力、罪恶情结动力、好奇心动机、逞强动机、逆反动机等多个动机成分。它们对于犯罪侦查、罪犯矫正与犯罪预防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常熟市近5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案件种类多元化、犯罪人低龄化、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城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犯罪人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当这些原因共同作用时会使犯罪动机出现异化,不能机械地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