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曼海姆的思想历程卡尔·曼海姆(Karl Manheim,1893—1947)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布达佩斯当时是德国文化传统的中心之一,曼海姆早期接受了卢卡契、席美尔、胡塞尔和李凯尔特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限于文学和哲学领域。1922年,他撰写了博士论文《认识论的结构分析》,主张对概念和逻辑的理解,不能孤立地看待,必须把它们放到总体的认识构架中才能把握。结构分析后来成为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从1920年起,曼海姆先后在德国的海德堡和法兰克福学习和任教,这期间他接受  相似文献   

2.
文艺社会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文艺社会种种现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我国的文艺社会学研究刚刚起步,所以介绍和研究国外文艺社会学研究情况及不同的流派、观点、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迄今为止,国内提到国外文艺社会学研究的文章都误以为这门学科始于十九世纪下  相似文献   

3.
在宗教问题上,冯友兰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早期时,他力主以"诗歌的态度"来看待宗教,反对简单地否定宗教;中晚期时,他认为哲学能比宗教更好地解决人生价值问题,提出了以哲学代替宗教的命题。事实上,冯友兰主要是从思维方式上来理解宗教,他未能看到宗教存在发展的深层社会根源,不免夸大了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藏族牧民女性在两性劳动分工中承担了更多的生产和生活事务。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两性劳动分工起因和动力机制进行理论梳理,将藏族独特的地域环境、宗教禁忌、民族文化及现代化影响等因素纳入分析视野,对藏族两性劳动分工模式的特殊成因、延续机制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宗教性安全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今天,美国宗教学者对宗教与国家安全关联性的研究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流派:世俗主义,宗教自由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他们均承认,宗教的全球复兴和全球化的深化导致世界各国面临着严峻的宗教性安全问题,他们观点上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关于宗教对国家安全影响程度的估计上和强调重点的不同,以及由此所提出的不同的政策主张。此三种学派既有其成功和有益的地方,也有其严重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青少年吸毒群体的研究,更多地是选择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在研究路径选择上,大致沿着青少年吸毒群体的"群体成因"、"群体表现"以及减少吸毒群体的相关对策这条主线加以开展;在研究方法选择上,往往倾向于从定性角度开展相关研究亦或是选择样本代表性不强的问卷调查方法加以开展,导致相关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应当摆脱学科思维限制,从综合性视角探讨青少年吸毒群体问题,将研究重点放在对与上述主线相关领域的不断细化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推动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青少年吸毒群体数据库,获取更加科学全面的样本数据资料,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有效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相关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谭贤楚  张明波 《前沿》2008,(7):31-33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生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热点问题。基于社会学的视角,本文通过挖掘整理魏晋时期宗教社会思想中的生存智慧,认为其生存智慧的提出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进而指出先哲们有关个体及社会的生存之道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宗教社会学一改长期与社会学理论发展脱节的弊端,同时,伴随着帕森斯功能论的衰落和西方宗教运动的兴起,诸多社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当代宗教现象进行探讨。其中影响较大,且较成体系的有贝拉及卢曼在功能论视角下延续的研究,贝格尔和卢克曼倡导的现象学研究视角,以及斯塔克等人提出的宗教理性选择理论,他们在方法论、研究取向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国内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类,描述性研究主要涉及新型合成毒品的概念鉴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相关性特征、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行为描述等领域;解释性研究主要着眼于探讨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的社会学解释、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成瘾行为的社会学解释及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性研究等方面。现有的对国内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理论视角等多个层面还应争取创新性地突破,以契合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安德烈·勒鲁瓦-古昂(AndréLeroi-Ganrhan)是法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其代表作《史前宗教》在批评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径,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一、借助民族志的片断材料来填补空白,简便易行,只须在这些确实的材料上加个假设就行了,然而史前人一披上假设的外衣,就一无所得了。——勒鲁瓦-古昂“史前人只给我们留下零碎的信息……”《史前宗教》的这句扉页题辞道出了史前宗教研究的难处:一方面,史前宗教无论是观念形态还是仪式层次的,都不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让·迪维尼奥(1921—)是法国巴黎文学院助教,著有《戏剧社会学》和《艺术社会学》等书。本文译自《社会学国际手册》1959年总第26卷,第137—146页;限于篇幅,本刊选用时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12.
环境社会学20世纪诞生于美国并成为一门显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东亚地区是社会、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或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环境社会学家也在不断地建构环境社会学这门学科,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加强交流,共同构建东亚地区的环境社会学学科,2013年11月在河海大学举行了以"多样性: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法学     
社会学法学或者法律社会学具有一部连绵不断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初具规模,这时社会学法学的理论命题完全来自于欧洲学者;接下来是针对英美普通法环境的社会学法学逐渐开始发展起来,社会学法学不仅开始反思自己的特点,而且还推出若干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如利益,社会工程,以及社会学法学的历史观等;在法律现实主义运动之后,社会学法学开始扩展到整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之后,社会学法学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分枝。这些分枝虽然也还使用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法学的术语和概念,但是它们突出了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开辟了新的认识层面。社会学法学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包括法律如何影响社会,又包括社会如何作用于法律。社会学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法律发展,贯穿社会学法学的根本精神是重新认识法律,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法学思潮,社会学法学在展示了内部一致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的特色,不仅是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且还有地方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学法学     
著者在该书《绪论》中介绍说:“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学研究中心从欧洲向北美的转移,欧洲和美国的法律社会学构成了法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两大传统。故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涉及欧洲的社会学法学传统,其主要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耶林、涂尔干、韦伯、狄骥等人;下编主要讲述北美的社会学法学发展历程,其中主要涉及霍姆斯、卡多佐、卢埃林、弗兰克、布兰克以及北美的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等人物和派别的社会法学理论。两种社会学法学传统之间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欧洲大陆的社会学法学受先验理性的影响较大,重在对社会学法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而北美的社会学法学则受经验理性的支配,  相似文献   

16.
法律社会学     
该书是系列译著“韦伯作品集”之9(IX),其封底之介绍文字写道:“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社会’与‘法治国家’等词汇已是耳熟能详。然而,法律到底是怎么来的?法律的演进过程如何?法律在人类社会中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本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作者挟其浑厚的法学与史学素养,从比较人类各大文明人手,深入探讨了甚的缘起与演化,从纷纭复杂的史实中爬梳举例,阐明了法律与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各层面的关系。本书适时的引进出版,我们有理由相信,韦伯关于人与法的如炬洞察和深邃的理论阐释对中国的法治化建设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系研究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及继续消化加工文学作品之社会前提和经济前提的科学。然而迄今为止,在文学社会学探讨对象的确定、理论的创立及研究方法这几点上,尚存在意见分歧。历史: 在十八、十九世纪,人们已经至少潜在地意识到文学作品植根于社会之中。一九二一年,默  相似文献   

18.
宗教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策源地是美国,几乎任何一种宗教渗透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背景。宗教在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对华宗教渗透的理论背景、作用机制和破坏途径,能帮助我们有效抵御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19.
王雨磊 《岭南学刊》2012,(4):126-128
目前对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质疑主要来自社会、学术界以及社会学界三个方面,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不高本身就是社会学需要解释的社会现象。社会对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质疑甚至否定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滞后导致的社会学专业应用及职业发展被遮蔽和阻碍了,学界对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质疑主要是质疑社会学的解释力,社会学界对自身学术地位的质疑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流派的研究范式的冲突。提高社会学学科地位,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开展更深入的市场和政府改革,增加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倡导学术自由,增加社会学的比较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犯罪社会学     
吴鹏森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犯罪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犯罪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犯罪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从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围绕人类社会行为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展开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