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妇女工作者的行列中,有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一位为妇联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工作的男性,他便是从美国归来的专家彭瑞复,我们习惯称他“老彭”。老彭是英文《中国妇女》杂志的元老。1956年这本杂志创刊,他就是这里的翻译。1979年,在文革中停刊13年的英文...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中国足坛,他是当之无愧的球星,他为中国队夺得广岛亚运会足球亚军立下赫赫战功,他曾入选亚运会足球最佳阵容。他就是被誉为“中场少帅”的彭伟国。 从马路边走来的球星 说起彭伟国与足球的缘分,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父亲了。彭志祥是广州市东山区公安分局足球队的教练。1970年,他有了第一个儿子彭伟国。老彭想,起码有儿子可以给他捡捡球。然而没有想到儿子却  相似文献   

3.
原人 《人民公安》2006,(19):54-54
孔子说“四十不惑”,我却是“四十而惑”。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感到自己无知,原来自以为明白的事却真的不明白。日前,几位多年不见的同学见了,仍改不了书生意气,谈着谈着就谈到了“国是”,大家就“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各执己见,且难达共识。老彭在国家机关工作多年,前不久被派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在工作中认识了徐某,对他产生好感,并同他建立了恋爱关系。后来我发现他脾气“怪”,经常酗酒,有时还打麻将赌博,我就提出中断恋爱关系。但他坚决不同意,扬言如果我执意这么做,他就说出我的什么什么隐私,还要我赔偿他的经济损失费30000元;甚至以毁我的容貌相威胁。由于徐某采  相似文献   

5.
在同辽海出版社签订出版《世相写真图》的合同时,我又想到了萧乾──这位长我二十九岁的老人。《世相写真图》是我同丁聪先生十七年合作作品的总集,而我们的合作长期得到了萧乾先生的关注与鼓励。在他生命的最后对分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有一篇就是对我们创作的评论──《珠联璧合》。这是他在医院里背着医生护士偷偷写成的。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早已超出了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是提出了社会应当怎样对待讽刺文学的大问题。他之所以关注我们的创作,我想,也正是为此。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历来的文学传统是压制讽刺的…  相似文献   

6.
从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成立以来,我长期地在李维汉同志的领导下工作。我从他那里学习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一直把有幸和他共事看作上一所大学,学习做人、学习做事,特别是学习做统一战线工作。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不只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明师。对我来说,他既是良师,又是严师。 今年是李维汉同志逝世10周年。在此时刻,对他的无限缅怀和由衷崇敬更加涌上我的  相似文献   

7.
在爱泼斯坦毕生从事传播中国的记者生涯中,对西藏有着不解的情结。从50年代起的半个世纪间,他四次踏访雪域高原。直至90高龄,他仍怀有一个梦想——“尽管年事已高,我仍然希望坐火车去西藏一趟,这是我长期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四次学生失窃事件,虽都完璧归赵,但处理方法各异,利弊迥然,颇有感触,记录如下。今年在班级工作中遇到一件棘手之事,一位学生报告我说,他刚买的一本笔记本不翼而飞了。里面有山水风景之类彩色图片,真是有点心疼。他看着我为难的神情,便呐呐地说,值不了多少钱,找不到便算了。对这件事,我在班上只是这样提出来:是否有同学“拾”到他的笔记本,希望送还给他。我是政治教师,教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文化认同的历程——以《桑尼的布鲁士》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求索》2007,(1):192-194
文化认同问题曾长期是美国黑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桑尼的布鲁士》,通过对叙述者“我”的心理变化的描述。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了一部分黑人的文化认同的历程。“我”曾长期以“他者”的心态对待黑人及其遭遇,与真实的黑人世界格格不入。后来经过各种事件的触动,特别是在桑尼的音乐的感召下,“我”最终融入了黑人生活,完成了对本族文化的认同,从“他者”变成了“我们”中的一员。这一文化认同过程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黑人的精神经历,也包含了鲍德温对黑人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乔 《北京观察》2006,(7):42-43
蒋鹿潭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前不久还是完全陌生的。一天晚上,史学家王春瑜先生来电,邀我同他一起去泰州溱潼镇,参加蒋鹿潭的水云楼重建落成仪式,我却浑然不知蒋鹿潭为何许人。经王先生解释,我才知道,蒋鹿潭是晚清的一位大词人,在清代词史上居于殿军位置。但说到蒋鹿潭的名字,由于我的寡陋,加之王先生的建湖口音,他说了几次,我都写错了,最后是查了词学家夏承焘编的《金元明清词选》,才写对了这位词人的名字,并弄清了他的一些概况。这是我初识这位陌生的大词人时,遇到的一点尴尬。蒋鹿潭名春霖,鹿潭是他的字,世人出于尊敬,多以鹿潭相称。他是清…  相似文献   

11.
<正>来信作为一名警察,我个性天生敏锐。自从孩子上中学后,我就发现我前夫有些行动不轨。我前夫是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经常加班加点,家里的事很少能够照料。我做内勤,工作也很辛苦,由于大部分家务劳动都是我做,我心里也很窝火。有时也免不了朝他撒气,甚至用拒绝性生活的方式来报复他,一般都是他甘拜下风。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与辖区内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店主接触。女店主慢慢对我老公也产生了感情,我老公终因抵不住诱惑,与之发生了性关  相似文献   

12.
刘天伦 《传承》2007,(5):109-110
很多哲学家认为许多传统的哲学问题都是由于对日常语言的误用而产生的,所以研究日常语言只是为了消除哲学中的伪问题.而奥斯丁则与此不同,他虽然也常为此目的而研究日常语言,但这并不是他想达到的唯一目的,他认为日常语言本身就值得人们作深入的研究.奥斯丁认为,在哲学上,正是由于忽视了对语言的用法的这些细微的差别,才使得某些哲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以感觉为开始,分析了和感觉概念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在日常语言使用上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3.
去年冬天出奇的冷,我国南方下起了50年来罕见的大雪。一位公司的老总,是我的一个老病人,因为长期的往来已成为朋友。一天晚上,他打来电话,说他的“老腰痛”又犯了,动也不能动,请我去“妙手回春”。我当即带上针灸器具上门去了。到他家之后,只见他躺在床上,忙不迭给我打招呼说:“早上本来好好的,弯腰去捡东西,一下子腰就不能动了。就指望你让我过一个好年了!”  相似文献   

14.
怀念丙凡哥     
怀念丙凡哥苏健行(一)丙凡哥是我小学时的老师,革命引路人,一个党小组的同志、战友,没有血统关系的兄长,我和止凡结合的“月老”。光阴流逝,他牺牲39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他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已为重的高贵品德,我都...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份我到四川参加农业综合开发会议,遇到正在四川进行调查研究的杨汝岱同志。关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听他讲了许多意见。他情况熟悉,思路清晰,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说他最近准备出版《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一书,并让我给作序,我欣然同意。 汝岱同志长期在我国“一无边、二无海”有一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四川做领导工作。无论是在担任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6.
慎重的选择     
案例背景小赵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一无职业、二没技术,虽然他多次到外面参加应聘,但是由于自身残疾被认为难以胜任工作,多次被用人单位拒绝,以至于家中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服务过程我经常走村入寨与当地的残疾人交流座谈,把镇子里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档案,并进行了微机管理。通过这些工作,我对小赵家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我又多次来到小赵的家中,与他亲自交谈,了解他对工作的愿望,帮他分析他适合做哪些工作,并把这些情况作了记录,及时将情况向残联领导作了汇报。  相似文献   

17.
两条规矩彭武贤来到州公路局任局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给自己定下两条规矩:一不贪财,二不贪玩。说到做到,在公款“请跳”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潮中,他没有进过一次舞场;在公款“请唱”的火红时刻,也没有逛过一次歌厅;在“感情投资”的红包礼金旋风中,他站稳了脚跟。一天,一个古丈县公路局的职工急于为其子女找份工作,特地赶到州政府吉首,上门向彭局长求助,且捎上名茶名烟。对非亲非故的上门送礼,老彭心里总有一种尴尬和不悦,而且都以婉言拒收而告终。然而,这次来的是自己下属单位的职工,这个面子应当给。经过一番寒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50岁的黄祖林,是枝江市百里洲镇人大主席。作为一位与水打过几十年交道的管水干部,长期的冶水实践,使他深谙了水的秉性。今年他主动请缨参加冯口9.73公里的防守任务,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沉甸甸。黄祖林患有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肌炎,上衣口袋里总免不了要带上一瓶"速效救心丸";妻子患有骨髓灰质炎,长年卧病在床。病妻和病体不能削弱他上堤的决心,他在请战书上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党的干部,人大代表,无私无畏,迎难赴险,是党和人民对我的基本要求。紧要关头,我请求上一线……"临行前,他将繁琐的  相似文献   

19.
赵雨亭 《前进》2004,(9):17-20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进行纪念.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多次见到小平同志.今天,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他的人品、思想永远鼓舞着我.借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此文,以表对小平同志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有位外出旅游的台湾同胞,经东南亚来到了日本,径自找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要求回祖国大陆探亲。使馆人员问他在大陆有什么亲人,他说:「我的亲人住在北京,她是我姐姐,姓徐,名曼。徐是双人徐。曼是罗曼蒂克的曼……」原来他风尘仆仆,是要专程来北京看望徐曼小姐的。为许多台湾同胞所熟知的徐曼小姐,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海峡两岸直接往来长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