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外法学》2013,(3):445-461
学科发展评价的宗旨及其对学术生态的意义,本刊主编已在第1期中阐明.本期将在这一总体目标之下继续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2010-2011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质性学术评价,力求真实完整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本学科发展的进步和问题.这种尝试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已在本刊之前发表的学术评价报告中充分陈述,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科学界,被SCI收录或引用的科技论文数量已经成为评价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实力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广泛采用SCI论文评价科研水平。结合我国司法鉴定领域SCI论文发表现状,探讨其对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对推进学科创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2020,(2):F0004-F0004
《中国法学》作为我国法学期刊中连续四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以保证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4.
论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管理主义的兴起对学术产生了冲击,使得学术职业的传统和特有的价值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成为必然。现行学术评价机制的缺陷主要包括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评价方式和程序的异化。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术不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要建立新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标准理性化。同时要建立正当的学术评价程序,学术问题只能由学者解决,专家评议必须有规范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根源。广东高校学术制度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法律制度的执行与学术评价制度、学术奖励制度、学术不端的惩处制度等学术制度的实施机制不完善。本文认为针对学术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广东高校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健全学术制度供给: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的宣传和建设,建立健全学术查新制度,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健全同行评议制度以及健全完善学术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09,(14):52-52
余三定 现在的学术评价、学术管理可谓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其中主观、人为的东西太多,真正属于学术的东西太少,大大伤害了学术道德风气,破坏了学术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2012,(3):194
<正>《中国法学》作为我国法学期刊中三届国家期刊奖的唯一获得者,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以保证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本刊对所有文稿统一做来稿登记和隐名处理后,由责任编辑初审和筛选,对其推荐采用的论文,交由学科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本刊在充分尊重专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2012,(2):194
<正>《中国法学》作为我国法学期刊中三届国家期刊奖的唯一获得者,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以保证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本刊对所有文稿统一做来稿登记和隐名处理后,由责任编辑初审和筛选,对其推荐采用的论文,交由学科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本刊在充分尊重专家  相似文献   

9.
马费成在2007年8月22日的《光明日报》上著文《如何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简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说,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一直是颇具争议性的课题,学术界不断探索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中将引文分析应用于评价学术成果及其影响力,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尤金&#183;加菲尔德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了引文索引方法,这种方法符合人类创造的传统和查询文献的习惯,因此引文索引一产生便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今天,借助引文数据库不仅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还可以评价选择核心期刊,定量地评价人才和成果,确定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预测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为制定科学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2012年"末日危机"在心理上的消弭,新的一年确定性地到来了,我们也随之确定性地接续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的生活。对于吾侪学人而言,当今中国可能还处于学术信誉意识尚未普遍觉醒、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评价机制亦未完全确立的时代,更那堪,我们所寄身的学术界也具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属性与结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3,(17):11-11
中国学术需要独立思考,但问题出在缺乏思考。无疑,我们对西文学术仍需要关注,抱虚心学习的态度,紧追学术前沿,舍此就不能进行学术交流、不可开展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评论》2020,(1):I0004-I0007
《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采用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致力于为国内外所有有志于中国行政学研究的人士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营造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现不拘作者专业、身份与地域,以聚焦公共行政领域为征稿标准,以学术品质为用稿标准,向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热忱征集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符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的论文、理论综述、书评、评论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评论》2020,(2):I0004-I0007
《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采用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致力于为国内外所有有志于中国行政学研究的人士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营造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现不拘作者专业、身份与地域,以聚焦公共行政领域为征稿标准,以学术品质为用稿标准,向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热忱征集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符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的论文、理论综述、书评、评论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14.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4,(2):117-131
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研究者自身,因此需要将视线转向学术本身。基于学术史方法是学术最基本方法的判断,可以发现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学术史方法的缺失,这使得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混淆不清;法学难以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地位;法学研究中引证混乱并难以发挥学术评价功能;法学研究中学术传统西化倾向严重。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完善之路在于:实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适度分离,确立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评价的独立标准;增强对学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术史意识,强化学术规范;自觉推动法学学术传统的中国化。学术性、学术史方法并不是我们对法学研究的更高要求,而只是提醒我们在法学研究中首先要回到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谈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术建制化水平很低是不争的事实.当前中国学术界的诸多问题,如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抄袭剽窃、学术评审深度腐败等都是这一事实的表现.学术建制化水平与学术人口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生产的稳定发展取决于学术建制化水平和学术人口之间的比率,在学术建制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学术人口的膨胀只会带来负面效应,并将妨碍学术的建制化;反之,如果学术建制化水平很高,那么学术机制会自行调节学术人口,使之与学术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应.前者带来的是我们所称的"大众学术",而学术建制化水平与学术人口相当的时候则是"精英学术".大众学术形态所引致的学术高科层化、低建制化及其集体性与个体性、唯智主义与反智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了当代中国学术发展难以挣脱的"铁笼".  相似文献   

16.
石渝 《检察风云》2010,(12):15-15
【启示录】当中国学术被一些国外学者痛斥为"垃圾"时,我们不得不为中国许多所谓的学者汗颜,且更有必要学习了解国外经验。曾游学于欧美、在中国某一知名大学主持中西文化研究项目的著名外籍教授Dan Ben-Canaan(丹·本·卡南)博士在《环球时报》上撰文,痛陈中国学者学术不良现象,痛惜中国学者白白失去增进学术水平的许多机会,痛斥中国学者甘为“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废纸再生’,做拼贴、改写,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的“废纸生产者”。  相似文献   

17.
《刑警与科技》2013,(11):30-30
<正>【本刊讯】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2013年4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信息,《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在第三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是国内外第一种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排行榜和权威、核心期刊指南,本刊首次入选该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一、刑法学论文数据与分布本报告以2012—2013年公开发表的刑法学期刊论文[1]为对象,研究我国刑法学在此时段内的学术推进和学术特点。在正式展开学科评价之前,在此简单描述一下2012—2013年我国刑法学期刊论文发表的整体状况:首先,全国各法学院系和科研机构发表在法学类CSSCI来源核心期刊(共计21种)上的论文共计508篇,其中犯罪论论文206篇,刑罚论论文70篇,刑法分论论文232篇。发表数量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21世纪大学的学术生态既是一种社会生态,也是一种教育生态。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力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5,(4):123-128
从学术质量的角度来衡量,学术性强、知名度高的公安学术期刊屈指可数。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公安学术期刊缺乏创新精神,为参与各种评比和被各种数据库所转载,盲目追随法学期刊的发展路径,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公安学术期刊只有在学术创新与论文质量上下工夫,重视刊物个性特色的形成,提升刊物的学术品味和学术档次,才能走出困境,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