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何志军抽逃出资、贷款诈骗、偷越国(边)境案在该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该案给银行造成11.7亿余元的经济损失,被称为建国以来浙江贷款诈骗第一案。亿万富豪突然潜逃牵出惊天骗贷大案2006年12月23日,交通银行某分行向杭州市公  相似文献   

2.
孙勋  王元峰  赵波 《检察风云》2010,(12):22-23
2010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原副大队长徐建中贪污、诈骗、贷款诈骗1200万元一案,经临沂市河东区法院依法审理,判处徐建中有期徒刑二十年,罚金60万元。现徐建中已发送执行至临沂市监狱。  相似文献   

3.
《法人》2011,(7):79-81
●浙江"骗贷第一案"一审判决何志军无期徒刑5月27日,浙江之俊控股集团原法定代表人何志军涉嫌抽逃出资、贷款诈骗、偷越国(边)境一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何志军犯贷款诈骗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贷款经营、贷款消费等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在人们享受贷款这种现代消费方式时,涉及骗取贷款案和贷款诈骗案件的犯罪案件(以下简称"骗贷案件")亦多发频发。  相似文献   

5.
贷款许骗犯罪是目前发案较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而单位贷款诈骗不仅在贷款诈骗中占相当比例,又具有犯罪数额大、造成实际损失大及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和贷款管理制度的特点,故为了遏制此类犯罪,必须高度重视惩治单位贷款诈骗犯罪。但由于立法的疏漏,司法实践中就单位贷款诈骗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6.
贷款诈骗作为金融犯罪的常规表现形式,由于贷款方式的不同,在犯罪认定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非法占有目的”是认定贷款诈骗的必要条件,在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条件下判断的依据各有侧重。客观方面的具体犯罪行为诸如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擅自改变贷款用途、项目申请贷款及瑕疵担保在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情况下也具有不同的刑法评论结果。  相似文献   

7.
修订后的《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这是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罪名。这类犯罪近年来的发案数量不断上升,诈骗金额往往很大。刑法明确地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为惩治贷款诈骗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贷款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中有关问题作以初步探讨。一、贷款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特征如下:1、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双重的。一方面侵犯了国家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侵犯了国家对贷款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具有涉众性、犯罪行为复杂性等特点,对案件合理分案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及时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对被告人公平审判。但当前我国分案处理的法律缺位、适用标准模糊、分案处理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实践中随意分案、辩方程序性权利无法保障等情形常有发生。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分案处理应遵循“并案为主,分案为辅”的适用原则,同时还应明确分案处理的适用情形,强化被告人质证权和辩护权等合法权利,并加强侦诉审三阶段的衔接协调。  相似文献   

9.
黄明琪 《江淮法治》2013,(14):34-35
22岁的马鞍山待业青年童某,自称父亲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谎称有“渠道”帮人疏通关系,诈骗安徽最大象牙走私案主犯29万。近日.由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童某诈骗一案,经二审法院审理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  相似文献   

10.
刑法理论通说和实践部门一致认为,贷款人在贷款过程中使用了虚假的方法,但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属于一般的金融违法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因此,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成为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违法行为的关键。然而,在办理具体的贷款诈骗犯罪案件时,司法机关经常面临着非法占有目的有无的认定难题,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有无,也往往是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因此,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犯罪案件中的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贷款诈骗罪中的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但何种情形构成贷款诈骗,何种情形属于民事欺诈,本文通过案例的形式具体分析了贷款诈骗罪的不同罪过形态。  相似文献   

12.
刘晓哲  晓今 《检察风云》2005,(10):16-17
震惊全国的广东华光企业集团涉嫌诈骗工行南海支行贷款74亿案在沉寂一年多后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这起于2003年8月6日由中纪委、监察部组成专案组直接介入调查,代号“806案”的案子,因其涉案人员多达233人,其中厅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13人,涉案的贷款数目高达74亿,实属历年来罕见,而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据悉,首先揭开南海华光骗贷案层层黑幕的,是那次著名的“审计风暴”。2003年,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佛山南海人冯明昌利用其控制的10余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员工串通,累计从工商银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  相似文献   

13.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2,(5):7-7
最高院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依法裁定发回重审2012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定性准确,审判程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实践中,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在数额、造成的损失及对金融秩序和国家贷款管理制度的危害远远大于自然人贷款诈骗行为,但我国刑法并未将其规定为犯罪,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当前对此行为无法进行刑事制裁。建议尽快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补充规定单位贷款诈骗罪。  相似文献   

15.
刘哲 《法制与社会》2013,(26):83-84
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就如何认定"婚骗"案中的诈骗行为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述,以期对"婚骗"案中的诈骗行为进行准确定罪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诈骗罪的概念及特点 (一)金融诈骗罪的概念 金融诈骗罪,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法定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进行集资、贷款、金融票据、金融凭证、信用卡、保险、有价证券诈骗,数额较大,或者进行信用证诈骗的行为①。这种概括虽不够简洁,但体现了概括的基本意义。由于金融诈骗犯罪自身的复杂性,至今刑法理论界仍无准确的解释。 (二)、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 金融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经济诈骗犯罪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金融诈骗犯罪主体不仅多元化,而且已从个体犯罪走向群体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  相似文献   

17.
鉴于2000年判决的牟其中信用证诈骗案件在企业界、金融和法学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而2002年的莫京等被控信用证诈骗宣告无罪案与牟其中信用证诈骗案件有着相似的机理,却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本案的推理和判决,区分了远期信用证的融资纠纷和诈骗犯罪,使得有关对信用证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的认定回归到通说的立场,也较好地说明了有关金融诈骗罪构成要件的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骗取贷款的案件逐年增多,但对于两罪如何进行法律适用,仍具有一定复杂性。文章从犯罪构成要件入手,通过分析具体行为,结合相关理论学说,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贷款人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出建立贷款诈骗与骗取贷款的审理步骤,明晰此类犯罪的认定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丁一鹤 《江淮法治》2010,(10):26-27
2010年4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了中国司法史上诈骗年龄最大的嫌疑人周志评诈骗一案。这个年已百岁的老骗子伙同被告人肖宛妮和王胜坤以“解冻民族资产”为由,骗取了一个美国双料博士74.9万元。  相似文献   

20.
贷款诈骗犯罪是目前发案较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犯罪分子骗取银行贷款的花样不断翻新,表现为数额大,范围广,手段多样化、智能化等。为有效地打击贷款诈骗犯罪,本文拟就认定贷款诈骗罪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中此类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一、如何理解贷款诈骗罪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贷款诈骗罪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罪与非罪的界限,行为人在贷款过程中,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但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