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该死,自己犯了罪,却让家人跟着受累,我是社会的罪人,也是父母、孩子的罪人。感谢政府的宽容,感谢监狱领导的关心,不仅让我看到父母和孩子,还为我这个罪人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和老人的赡养问题。从现在起,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为我的罪错赎罪。这是七监区罪犯郭某在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人民公安》编辑同志:您们好!来信打扰了。我是贵刊1996年第13期“派出所长面对身患绝症的女儿”所报道的叶延清。对贵刊的报道我们全家深表感谢,感谢您们对我和我孩子叶燕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你们感谢那些关心...  相似文献   

3.
这篇短文的题目,是针对孩子们生存本领、生存智慧的培养问题而命定的。当今中国为人父母者多热衷于盲目攀比。课余时间,不管自己孩子的禀赋和爱好,这个送孩子学跳舞,那个送孩子学唱歌,你让孩子进美术班,我让孩子入体训队,更胜一筹者,不惜花高价请老师教孩子弹钢琴。有识之士对此类事情颇不以为然,调侃而不失审慎地称之为“屠龙”教育。屠龙,当然是高目标,大本领,令人心向往之,然而静心一想,“龙”在哪里呢?难免让人有点虚而玄的感觉。事实证明,这种虚玄的“屠龙”教育,已经使我们孩子的生存智慧、生存能力严重弱化。有这样…  相似文献   

4.
初为人母     
《初为人母》作者刚刚做上母亲,就把那份欣喜和幸福与人分享。初为人母的感觉是外人难以体会得到的,作者喜不胜收地把这种感觉写了出来,她告诉大家:“我发自内心感谢上苍,让我身为母亲,并能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我还要感谢女儿,如此健康可爱,让我体会到创造生命的快乐和美妙。”  相似文献   

5.
王雨晴 《半月谈》2005,(7):58-58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是不好的行为,然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父母急于了解孩子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假如我的父母用这种方式来。打探。我有没有把心总全部用在学习上,我想我能体谅他们。幸运的是,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因为我经常主动跟父母讲讲最近的学习情况,聊聊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情,  相似文献   

6.
《半月谈》2005,(6):58-58
对于父母陪读这种现象,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赞成者多从为学生减轻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以利于升学的角度出发,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在本期来稿中,大家对这种现象也是见仁见智。编者认为: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许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肯定也有来自家庭教育的问题,矫生惯养使得一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不能独自面对问题。这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面对、勇于负责的精神。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走上陪读道路的父母,我们建议您对孩子不要一切包办,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不要让孩子在您的“呵护”下失去飞翔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1.别给孩子施恩 告诉孩子。你们是因为爱他才当他的父母的,而不是因为他失去亲人而可怜他。永远不要提“身世让我感动,遭遇让人同情”之类的话。在别人恩惠下成长的孩子要面临比别人更多的压力,而灾区孩子们受的压力已经够大了。  相似文献   

8.
“你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国家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爱国相遇,你就是爱国的孩子,党的孩子,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亲戚最近"比较烦",他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为了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沟通,在"六·一"期间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互相写一封信,父母写给孩子,孩子回信给父母。而如今,亲戚本人却手持两封信,愁眉苦脸地坐在我面前。按他的话说是:我们写的信看了激情洋溢,儿子回的信让人垂头丧气。  相似文献   

10.
刘德春 《政策》2008,(11):58-58
目前,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将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看,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在家乡的孩子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照应、行为管教、学习辅导、心理沟通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生是不幸的,那是因为残疾;我的一生又是幸运的,那是因为博爱。人生的风风雨雨和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三句凝重的话:感谢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感谢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残疾人保障法》给了我第三次生命。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8日《光明日报》刊登李玉兰的文章,近几年,每逢九月,教师节送礼的话题便是舆论的热点。一些家长觉得送礼可以让孩子得到特殊照顾,而不送则会让孩子受委屈。还有一些家长觉得送一点礼物给老师表达感谢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人认为送礼是歪风邪气,不能助长。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只精巧的兔型玉佩。那是福利院一个孩子的遗物,和这只“兔子”一起的,还有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面,溢满歪歪斜斜的文字:保安叔叔:只有这样称呼您了,在这所(孤儿)院里,您算是真正关心我的人了,我很幸运,虽然我是一个残ji(疾)孩子。别的人老欺负我,管我们的阿姨也很少给我好东西吃,是你,让我体会到了温暖,希望您会快乐!您的小贝贝贝贝是个不幸的孩子,刚到人世不久,父母便因为他双腿残疾,将其抛到了福利院的大门口,是他在夜里的啼哭声惊动了福利院的领导。于是,他便和其它没人照看的孩子一样,属于吃…  相似文献   

14.
侯立楠 《半月谈》2005,(7):57-57
如果发现自己的日记被父母偷看了,我会心平气和地找父母谈一次话。首先我会告诉他们,既然会偷看我的日记,说明他们对我很关心,想要了解我的情况,我很感谢他们的关爱。然后,对于日记的内容,他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我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有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和见解,日记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他们应该给我保留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李非 《中国人大》2012,(16):6-6
追了6年,达千万元之巨的工钱还是没有追到手。无奈之下,这些被欠工钱的农民工让孩子们站出来讨薪。“我要吃牛奶,我要上学,还我父母血汗钱”。8月14日,15个孩子举着内容不一的标语来到云南大理南国城大理东盟玉石城门口替父母讨要工资,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仅5岁。  相似文献   

16.
卢松松 《乡音》2012,(1):50-50
一位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他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我妹婿是美国人,从小就想做水手,向往外  相似文献   

17.
慧语10则     
1.“过去父母敢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今天倒过来了,很多孩子对父母说.你懂什么?”  相似文献   

18.
群众·声音     
《群众》2012,(11):1-1
1 莫言感言——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在获奖后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叫王振海,是个农民,今年62岁,全家5口人。我从40岁起就”常年吃药养病,不能干重的体力劳动,家务活和田间活全压在老伴一人身上,家中还有3个孩子读书,家庭生活极为困难。为此,我经常发愁,治病要花那么多钱,3个念书的孩子需要那么多学杂费,全家东挪西借拉下那么多饥荒,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呢?为了维持5口人的生活,我就和老伴商量,让3个孩子退学不念书了,面对这贫穷的家境,老伴无可奈何地答应了。其实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学有所成,将来出人头地?可是这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好像白日做梦一样。当我要求3个…  相似文献   

20.
李:欢迎你来参观我们幼儿园!约翰:非常感谢!园长先生,我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李:只要我能回答的,我尽量回答。约翰:我曾经听说,中国儿童的生活状况很不好,是这样的吗?李:我想这个问题用不着我回答,你可以亲眼看一看,答案不难找到。约翰:你们这里的孩子都很健康、可爱,看样子他们生活得很幸福。李:是这样。约翰:有人说,中国培养了很多“小皇帝”,想听听您的看法。李:在城市里,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家庭给这些孩子太多的爱,使他们有了很多毛病。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ChildrenLeadaHappyLife(Situ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