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     
《法人》2013,(8):8-8
8.6万亿——中国民间借贷总额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银行与家庭金融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有33.5%的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活动,民间借贷总额达到86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正目次一、何为民间借贷登记二、民间借贷登记的功能三、民间借贷登记的范围四、民间借贷登记的法律效力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地方设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试点推行民间借贷登记。〔1〕但是,实践效果距离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的设计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同时,相应立法也因超越立法权限而面临无法被适用的尴尬。这说明,目前对民间借贷登记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例如,登记之于民间借贷的功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袁野 《中国公证》2012,(5):36-37
民间借贷并非新事物。事实上,它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成长与发展。然而近几年,它成为频频见诸报端及网络的热门词汇,成为当下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围绕着民间借贷,先有吴英因涉嫌“集资诈骗”而获罪,后有李途纯被免于起诉、无罪释放。而穿插于其间的则是争先恐后的“跑路”闹剧。这一系列集中爆发的事件使得舆论哗然,同时也使那些一直以来就唱衰民间借贷的专家、学者似乎具备更为充足的理由来否定其存在价值。然而,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民间借贷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是对金融市场真实供求关系的一种反映,本文在阐述民间借贷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并以公证为视角来分析并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俗称地下放贷,自古就有。这几年由于私营和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借贷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据报载,全国民间借贷已高达300多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居民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也刺激了消费,活跃了市场,使社会闲散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然而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因而导致了大量资金浪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已是人民法院审结的民事案件的第二位,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忧思。一、民间借贷债务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1.贪图高利,盲目借贷。有的为高额利率所诱惑,有的为承借方优惠…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涉嫌或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一方当事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并不当然影响民间借贷合同以及相对应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如果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并不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则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无须中止审理。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13,(22):59-59
民间借贷案执行难,是国内大多数基层法院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当遇到被申请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资产时,法院执行人员很可能“无计可施”。这正应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就笔者多年的执行经验,浅析解决民间借贷执行难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自愿、互助性的融资活动。长期以来我国民间就存在着借贷行为,但一般局限于生活领域,有的凭人情无利息,有的要送谢礼,有的要利息。这种借贷信用观念强,能够按期归还,很少出现纠纷。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增多,民间借贷关系及其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借贷非常普遍,不但贫困地区有、富裕地区也有,农村有、城市也有;二是借贷用途扩大了,由原来只局限于生活领域发展到经济领域,越来越多的是用于发展生产,做生意等;三是借贷的数额大大增加,少则几万,多则上十万等;四是由原来…  相似文献   

8.
刘泉谷 《法制与社会》2013,(29):171-172
民间借贷在我国具有悠远的发展历史,作为一种长久存在的借贷形式,民间借贷现象的存在还是具有一定的正当性的。不可否认的是民间借贷制度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这就需要法律对其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规则,而并非一味的封杀。但是我国现今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管控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从立法角度、制度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张勇 《公民与法治》2012,(21):41-42
2011年底,由高利贷引发的温州老板“逃亡潮”,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民间借贷这一问题的关注。民间借贷其实离百姓的生活并不遥远,普通百姓无论作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参与民间借贷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是相对于银行借贷而言的一种非正规金融方式,是指出于满足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而在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其中既包括合法的民间借贷,也包括国家不予承认的非金融企业间的借贷,还包括地下钱庄、合会等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与非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方式,是民间资本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童蕾  徐俊 《犯罪研究》2012,(5):65-67
当前国内无论是立法实践还是学理研究都未对民间借贷的这一概念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与清晰的界定。特别是民间借贷是否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赖于我们秉持怎样的价值观念、构建怎样的法律制度、实施怎样的司法标准。本文通过价值导向、制度建构和司法应对等三个不同维度展开对民间借贷合法性的探讨,为正确界定民间借贷与非法金融活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吴英案"最终判决引起了全社会对民间借贷的关注,民间借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民间借贷的产生与金融体机构不能够满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借贷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而民间借贷的市场需要予以规范,刑法最为最后的一个规制手段,必须审慎介入。本文以吴英案为背景,简述了民间借贷的法律内涵,分析我国民间借贷刑法规制的现状,通过确定民间借贷刑法规制的价值取向,提出了完善民间借贷的刑法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行法律对民间借贷调整的不统一,导致民间借贷效力之不确定,这成为民间借贷频现问题的重要根源。而民间借贷本身具有分配的特征,分配则具有法律的属性,因此,法律调整民间借贷具有合理性,其具体路径主要是:承认民间借贷民事法律效力、对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平等保护、强化对民间借贷的经济法调控、刑法要逐步对民间借贷松绑。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是指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资金使用方和贷款方行使个体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己可以接受的代价进行的自由融资。民间借贷主要有三种形式: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中小企业借贷和发放高息借贷。一、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区别(一)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在于:(1)两者  相似文献   

15.
从对经济相对落后的某省两个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的资料看,民间借贷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资金供给量远远超出正规金融,极大的缓解了该地区正式信贷抑制造成的服务不足.文章在收集分析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围绕民间借贷与相关变量关系这一核心内容展开,构建了简单模型对民间借贷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判断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特征,为当局金融监管立法政策的制定和法律风险监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民间借贷的规制模式及改进——以民商分立为线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调控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为实践中逐步演进而形成,所遵循的规制模式为:主体区分、客观主义、严格责任。深入分析表明,主体区分所依据的标准不完善,客观主义缺乏弹性,而严格责任更是被实务部门放弃。问题在于,我国民间借贷的规制中已出现民商分立的痕迹,但法律并未采纳借贷关系的民商区分。从实际出发,将借贷关系依照行为主体的属性区分为民事借贷与商事借贷,并作出整体性的制度设计,这是未来规制民间借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姚克耀 《中国公证》2011,(11):34-36
民间借贷系指与金融机构的借贷相对而言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从本质上来看,民间借贷与金融机构的借贷一样.是一种以获得资金为目的的融资方式。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作为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它在国家银根紧缩的政策下愈显重要;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我国规制、引导民间借贷的相应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还不尽完善。  相似文献   

18.
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一种,理论界对其定义也有不同,其中较为狭义的说法是民间经济中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农民是农村地区中主要活动群体,在我国农村地区中,涉及农户的民间借贷活动进行讨论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农村民间借贷的风险与防范必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温州“跑路潮”之后,又曝出了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崩盘致使老板自杀的消息,一时间,民间借贷市场陷入空前的恐慌气氛之中。民间借贷行为是否受法律的保护?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作为出借方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作为融资方,又该怎样防范自己触碰法律底线?  相似文献   

20.
民间借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依照约定的金额、期限、利率等。进行货币其他有价证券借贷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广义上的民间借贷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货币或有价证券的借贷。现实生活中通常指的是狭义上的民间借贷.它是自然人之间因借款而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由于民间借贷手续简便,且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管理,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和不确定性,对放贷人的资金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资金安全,放贷人普遍选择了公证的方式。但由于我国目前在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滞后.使公证机构在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