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一”类型的受贿犯罪案件与普通受贿案件相比,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定工作更为艰难。因此,针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取证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受贿案件的成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入摸底,查明行贿动机,迫使行贿人出证在“一对一”受贿案中,行贿人既是案件的主要证人,又是权钱交易这一犯罪行为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向行贿人取证与一般证人相比,难度要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贿人畏惧法律,作伪证厂是行贿人害怕如实作证而失去既得的利益;三是行贿人怕如…  相似文献   

2.
“一对一”类型的受贿犯罪案件与普通受贿案件相比,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定工作更为艰难。因此,针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取证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受贿案件的成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司法实践中,我们针对该类型案件,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取证方法:一、深入摸底,查明行贿动机,迫使行贿人出证在“一对一”受贿案中,行贿人既是案件的主要证人,又是权钱交易这一犯罪行为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向行贿人取证与一般证人相比,难度自然要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贿人畏惧法…  相似文献   

3.
所谓“行受贿代理人”犯罪新模式,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不直接接受贿赂,而是通过自己信任的人间接接受,再转由自己支配;而行贿人也心照不宣地将贿赂送到“代理人”或“中间人”手中。在这种模式下,受贿人与行贿人没有直接接触,而受贿人在法律上也常常不具有所贿赂财物的“所有权”,只是拥有“使用权”。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反贪生涯中,每次和贪官或行贿人谈话时,经常用到两个词汇——“收钱”和“送钱”.很忌讳用法律术语“受贿”和“行贿”这两个字眼。因为我认为这样不会太刺激他们。毕竟,我们干的是与虎谋皮的活,不能不讲究方式方法。但时间长了,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明白这几个词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个词我们也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花钱”。  相似文献   

5.
张志华 《内蒙古检察》2004,(5):21-24,11
所谓“一对一”贿赂案件,是指贿赂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有行贿人、受贿人在场,没有第三人现场目击,也没有其它直接证据的案件。此类案件的特点在于:1、直接证据只有行、受贿双方当事人供词;2、一般情况下直接证据中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比例易出现相持态势,即:行贿人承认行贿但受贿人不承认受贿或受贿人承认受贿但行贿人不承认行贿;3、行、受贿双方当事人的供述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志认为,侦查受贿案件不可以搜查行贿人。理由是行贿人不是犯罪嫌疑人,是证人,对证人不允许采取任何强制措施,高检院的“丸条卡死”中也有明确规定。以至于虽获悉行贿人处藏有相关书证却不敢搜查,直接影响了办案。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不妥。理由如下:首先,法律允许在必要的时候搜查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人。刑诉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这条规定表明被搜查对象包括两种人,一种人是犯罪嫌疑人本…  相似文献   

7.
核心提示:行贿人的口供对受贿案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问题是在取得受贿人口供的情况下,行贿人拒证严重。为此,通过对桐梓县人民检察院近几年来的受贿案件的情况分析,发现行贿人拒证的心理,并针对不同的行贿人,在不同的侦查阶段下,侦查人员主动转换角色,从而走进行贿人心里,最终突破行贿人思想防线,取得行贿人口供。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些贪腐官员在刑满释放后,竞收到了原行贿人送来的巨额“坐牢补偿费”,有的甚至公开炫耀。  相似文献   

9.
一起案件牵扯出南川区广播电视局原局长陈某受贿案,而行贿人已“消失”长达9年,检察官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远赴浙江,装扮成采购人员,找到行贿人…… 日前,陈某因受贿罪被市三中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2007年7月,南川区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在查办一起贪贿案件时,发现南川广电局原局长  相似文献   

10.
小荷角尖尖     
小荷角尖尖张巍说来有趣,我是先任助检员后才任书记员的。当刚出校门的我被高检院下放到东北平原一个小县锻炼时,便稀里糊涂地跑步进入了助检员的行列。作为助检员,我执行的第一个任务是押送人犯。早晨,我和同事从看守所提出行贿人到受贿人家中取证。行贿人老实地在前...  相似文献   

11.
介绍贿赂罪是指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进行引荐、沟通关系,撮合双方谋取非法利益的条件,促使行贿和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必须有介绍贿赂的行为,包括:以行为人的名义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行贿人所谋求的事物进行某种活动,并答应给予某种“报偿”;以受贿人名义,向谋取利益的人提出应予“酬谢”的主张;组织行贿、受贿双方会见;行贿人与受贿人在行贿、受贿的谋划中遇到障碍时从中斡旋、撮合;代表行贿人向受贿人转达财物、利益等等。由  相似文献   

12.
受贿人为行贿人谋利益,构成其它犯罪的,应当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不少人这样主张。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刑法第185条有两款,其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国家或者公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款的特点是,它没有对利用职务便利为行贿人谋利的性质(合法、非法、犯罪)加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规定:“因受贿而进行的违法活动构成其他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如何理解构成他罪的情况,在此作以简要分析。 受贿人在何种情况下会构成他罪,往往与行贿人所追求的利益有关。一般来说,行贿人所追求的利益大致可分为四类: 1、行贿人所追求的利益是国家法律、政策所允许的,而且也是行贿人理应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建工局原局长汪某某收受他人贿赂151笔,总额106.4万元,甚至自己的钱被偷后也要让下属用公款弥补。汪某收受贿赂时,曾一边说“不要害我”,一边在行贿人的劝说下收下贿款。近日,汪某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零6个月。  相似文献   

15.
据《南方周末》报道,2002年7月,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首先在全国建立了行贿人资料库制度。据了解,被收进资料库的行贿人以是否在宁波市北仑区发案为准,并对行贿人保密。被收进资料库的行贿人有三类:1.因行贿罪被判刑的行贿人;2.虽未判刑,但行贿数额巨大(一般在5万元以上);3.检察机关已掌握其行贿事实,但本人未主动交代,或拒不承认的。北仑区检察院通过资料库向社会提供“诚信咨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立法对贿赂行为打击存在如下缺陷: 1.现行的《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行贿、受贿立法处罚不等。表现在:(1)行贿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受贿人行贿,受贿人受处罚,而行贿人可以高忱无忧,这在立法上为行贿人实施感情投资,“放长线投大鱼”的行贿行为开了绿灯,为其未来可能谋取不正当利益准备了条件,是诱发受贿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2)行贿人行贿数额一般达到10000元才够  相似文献   

17.
贪污贿赂案件侦查中,“找人”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所谓“找人”,就是查找案件知情人,包括举报人、同案人、行贿人、关系人等。实践中,“找人”未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后果有目共睹:或是案件不能成立;或者贻误战机,增加办案难度;或是不能有效控制犯罪嫌疑人,导...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某市检察机关去年立案查处受贿案件15件,涉案的行贿人中不乏构成行贿罪的, 但是没有一人被立案查处并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上述情况,固然有思想上重视打击受贿、轻 视打击行贿等原因,但不能不承认,在受贿案件侦查中,豁免规则被实际运用,也是行贿案 件办理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受贿案件侦查中,为了案情的特殊需要,侦查机关对部分行 贿犯罪免予追究刑事责任,以得到行贿人的积极配合,获取行贿人的证词,迅速侦破受贿案 件。这在法律上似乎难寻明确依据,甚至有“放纵犯罪”之嫌,但在侦查实践中,这一做法 是有积极意义并有…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看到一个受贿案件。一位领导“交代”道:自从第一次收受了他人的贿赂之后,他的心里总是感到不安,几次遇到行贿人,都说自己不该拿这个钱。可是,  相似文献   

20.
游伟 《检察风云》2005,(3):30-31
受贿者与行贿人之间的不法交易,是通过“贿赂”这一中介得以实现的。为官者有权,借此以权谋利;行贿人无权或者权职低微,需要借助权势达到己利,于是只能以利相诱,换取权势。“贿赂”的本质是一种利益。尽管古今中外各国立法对“贿赂”范围的规定各有不同,专家学人也有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