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炽 ( 1 85 5~ 1 90 0 ) 1,近代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主要有《庸书》和《续富国策》等。陈炽的法律思想 ,既继承和发展了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及冯桂芬等人的改革思想 ,又深深地打上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烙印。本文拟就其变法护商思想略加评述。一陈炽在《庸书》和《续富国策》中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变法自强的主张。陈炽指出 :《易》“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2清朝统治已 2 0 0余年 ,其法、例、吏皆已弊端丛生。况且“今日海禁大开 ,时移势易”。3面对“今日万国通商 ,千古非常之变也”的时局 ,闭关而治时代的治国之法已经行…  相似文献   

2.
央视变法     
纪亮 《法人》2006,(1):17-19
央视经过了数年改革的阵痛之后,大有在2006年彻底收复失地的态势,但是“三化”改革是否真的为央视的品牌化战略夯实了基础,央视变法能走多远,就只能等待市场的检验了  相似文献   

3.
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是一篇匠心独具、用心良苦、文心可鉴 ,严肃认真、科学负责的厚实之作。说匠心独具 ,是因为它与时下许多法治的呼啸与宣教不同 ,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和更有覆盖面的纬度阐释中国法治的历史文化基础 ,指出了中国固有变法思想与近现代法治内涵的差异与关联 ,其华夷之辨说和变法法治之辨说 ,其法治之原理与“中体西用”之新说 ,其变道之治与守道之治的论说 ,颇见功底见地 ,品位与深度独到。说用心良苦 ,是说它既阐明了实现法治的大势与必然 ,但也发现了追寻法治的困顿与艰难 ;既要突破传统 ,又要顾看国情 ;既要追求理想 ,又要面对现实 ,并试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文化的传统中探究症结所在 ,并发现一条在我们这里切实可行的新的体用结合的法治路径。说文心可鉴 ,是说它始终透露出文化人那种对民生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心 ,传承着自古以来中国士子文人心系天下安危国家盛衰的思想脉络。说它严肃认真 ,科学负责 ,是说它虽然大胆立论 ,但却思考缜密 ,史料充分 ,每每小心求证 ,一一论从史出。其主旨不在理想如何 ,而在如何理想 ;不在动之以情 ,而在晓之以理 ;不在夸夸其谈 ,而在切实可行。与时下许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谈阔论相比 ,显然意趣不同 ,赫然在更高境界。忧思关怀中国之命运 ,欲知中国法治何以飘忽 ,要想明?  相似文献   

4.
法学家们认为,由WTO推动的这场"变法运动",将是继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以来,中国对西方法学精神的一次重新体认.其对中国的市场机制及社会机制将产生旷日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雷 《法人》2004,(6):108-109
保护耕地的核心在于把住第一道关,即严格土地农转非的手续,在这个前提下,将第二道关放开,就是将土地非农化以后的权利用活,才能促进我国稀缺土地在非农化以后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齐晚 《政府法制》2010,(9):16-17
这个春天,重庆的警察们正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人生悲喜剧。  相似文献   

7.
这个春天,重庆的警察们正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人生悲喜剧. 许多人原本已经定局的命运,忽然在一个早上被改写.秦岭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8.
一边是一个叫"环境污染"的魔鬼,正在释放出日益深重的灾难,一边是一部叫"环境保护法"的法律,陷入了出台近23年未曾修改的僵局……2012年8月底,随着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立法机关一审,这种法律与现实"脱节"的奇特状态终于被打破。已然被许多人遗忘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法人》2004,(10)
当修鞋匠出身的南存辉和裁缝出身的胡成中投资五万元兴办的求精开关厂摇身变为资产数十亿的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时,时光已经走过二十年。二十年间,中国为数众多的家族企业大  相似文献   

10.
衡爱民 《法学评论》2012,(1):114-119
作为晚清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以对其所处或所体认的时代大局的认知为前提,在本土文化主体自觉与中国法治开新图景的想望中,不断描绘其"中体西用"下"变法不变道"的法治构想。从近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来看,有其历史之必然性,是近代民主、法治下以"变法不变道"为取向的法治构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变革以及中国法律向近代化迈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一法治构想中西杂糅,开拓与因循并存,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公元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新法被废后忧愤而死.穿越时空隧道,审视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变法失败的一些主要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罗培新 《检察风云》2005,(10):32-33
立法向来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如果认为公司法只要由具有社会强力支撑的立法机关加以颁布,本身就赋予了权威性,则无疑过于简单。公司法的终极目的在于社会福利,其实质意义上的正当性,渊源于立法者所运用的思想和智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西塞罗是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哲学思想。在罗马,西塞罗是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同罗马法结合在一起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将源自柏拉图的关于"正义"的伦理原则和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结合起来,并对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精神进行理论抽象和总结,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宪政思想。本文将对西塞罗的宪政思想作个初步梳理,以期抛砖引玉,形成对西塞罗宪政思想比较完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虽然早在5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遵纪守法”的问题,但全面地充分地阐述法制建设思想,则是在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所以如此,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情势所决定的。先看客观的历史条件。建国初期,党是重视法制建设的。且不说建国前夕,就有了共同纲领——  相似文献   

15.
<正> 包拯的吏治思想涉及许多方面,对于为官准则、选人标准及职官监察等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包拯对于为官的基本准则做过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员,“尤须为国家顾惜纲纪也”。应该主动地遵守国家的法纪,服从国家的调遣。“古所谓大臣者,能与天下国家同其休戚也。”如果“计较一小利害,不肯宣力,矧天下利害固有大于此者,朝廷欲谁使哉?”包拯以史为鉴,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吏必须是“廉勤干事之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得委以重任。唐州知州赵尚宽,任内勤于政务,很有治绩。包拯十分赞赏,上书皇帝,“请且留再任,若更能招辑户口,特与升陟差遣。”相反,对于缺乏才干,没有治绩的官员,包拯多次上奏皇帝,请给予罢免或转任其它官职。除了对于官吏的治绩要求之外,包拯还对官员品德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官员个人的品德要高,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有的官员虽然“身主大计,而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他贬斥这种人“无廉耻,不可处大位。”对有的官员仅因“多游宴”,包拯也认为“不可”,上书加以弹劾。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既包括了静态的法律制度,又包括了动态的法治。作者着重从法治的四条原则和三个前提这两个方面阐释了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最后又从个人与制度的关系角度进一步说明邓小平同志对人治的否定和对法治的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其社会契约论自然法思想的核心内容。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法律观"以及系统的自由学说,阐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本文从"社会契约论""自然法""法治原则""自由思想"四个角度来具体阐述洛克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刘颂是西晋的大法官,也是那个时期的重要法律思想家,要研究刘颂的法律思想,需要先了解他仕途的简历。刘颂,字子雅,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世为名族。生年不详,约当魏明帝青龙年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年约在六十五岁左右。青年时期的刘颂,曾在相国、晋王司马昭手下充作相府掾,颇得司马氏信任。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曹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后,刘颂为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后又升任中书侍郎。武帝咸宁年间,刘颂又转为黄门郎,再迁议郎,守廷尉。晋灭吴以后,刘颂曾转任  相似文献   

20.
薛允升(1820-1901)生活在清王朝已是“将萎之华,形同槁木”的没落时代。他一生几乎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