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农村青年在与社会变革“共振”过程中,其价值观变迁呈现出价值结构的“重叠性”、价值体系的“复杂性”、价值取向的“世俗性”、价值观念的“现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和国家得以维系的重要观念基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但其认知结构和作用机制如何,是否发生变迁,尚未有充分研究。本研究基于1994年和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文化素质调查数据,发现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一直处于高水平。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994年和2014年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不同的层次递进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其内在机制存在差异,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机制也有着明显特征。结论表明,要采取适宜的措施、合适的政策,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并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民众,尤其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青年价值观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理论研究范式,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有所不同。本文在深入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种主要的理论取向:价值观代际更替理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理论;代际社会学理论。四种青年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取向,从不同的视角窥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机制,不同的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思路,但各有其局限性。总而言之,多重理论视角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考察我国青年价值观变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流行文化经历了从萌芽、形成、成熟到多元发展的过程,并与青年价值观不断互动和相互影响。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时尚文化潮流,推动青年时尚文化健康发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对如何做人、人生的目的及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思考,具体地回答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如何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其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主张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提倡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人生取向,对当前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生极大变革,社会思潮的嬗变与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则是这一变革的重要体现。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发展、传播起着选择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此外,二者的互动还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青年是社会思潮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尚未形成对青年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主流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嬗变与青年价值观变迁在具体的社会存在中具有某种同步性;青年价值观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时刻进行着,激烈争夺青年一代的思想阵地。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强化社会思潮研究,在批判借鉴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建国以来的五十多年中,从社会道德的楷模到个人爱慕的对象,从学习其精神到模仿其造型,偶像的意义从精神落实到了实际。偶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记录了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更折射了作为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曲折命运。这种巨大变迁,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进行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帅萍 《青年论坛》2008,(5):22-2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日新月异,青年的价值观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我国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之后,回归中的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其变迂的内在动因,既有转型经济飞速发展,也有传统文化的弱化,还包括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以此为依据,我国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特征,并进一步向理性的集体主义回归。  相似文献   

9.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源泉,来自其人力资本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就需要坚持城市交通的高效快捷性、节能环保性、公平性和安全性四大原则.应该鼓励发展效率高、能耗低、环境负荷小的交通方式;同时,限制效率低、能耗高、环境负荷大的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青年精神文化产品既是党和国家与广大青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又是党和国家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引领的工具。以"环境变量"和"产品变量"两组描述变量对承载青年价值观教育功能的精神文化产品进行分析,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等四个时期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变迁轨迹,以期从中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当前在青年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提供一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研究视域里,人们较为注重时尚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单向影响,而没有深入考察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从而未能全面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规律.实际上,时尚文化以其独特方式介入青年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嬗变过程和功能发挥过程,促进价值观生成和变迁.同时,青年形成的价值观又主要通过催生作用、选择作用和引领作用与时尚文化进行互动,创造、甄别和引导时尚文化.我们应该促进积极的时尚文化成为塑造青年价值观的新视界,充分发挥时尚文化的价值意义;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价值观教育之中,以更好支撑时尚文化;应该增强时尚文化与青年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共进效果,发挥二者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现象已历时20多年,农民工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本文在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民工潮”现象已历时二十多年,农民工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对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潮”现象已历时二十多年,农民工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对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青年工作的概念可以从对象确定、核心目标、绝对领导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时期所创造的伟大成就,文章全面回顾百年来党的青年工作重心的变迁,在更加具体的历史范畴中阐释党的青年工作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动员作用、努力塑造意识形态氛围、坚持发展性青年工作取向等党的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以期对现阶段推动青年工作持续向好发展、稳步提升整体成效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所谓职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学生按照个人的特长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专业或职业,并培养其选择专业或职业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人尽其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的职业指导受到各国的普通关注和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指导予以高度重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上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提出,专业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做出正确选择,以使每个人达到: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能确立明确的目标;无论职前培训或继续教育,都能选择与既…  相似文献   

19.
20.
陈小亚、曹锦清在《上海青少年研究》1983年第6期上著文认为,青年一代在价值观念上的变化,首先是价值标准(尺度)发生了变化。以前(五、六十年代)青年评价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是社会,是社会的利益,当代肯年则转向社会和个人的结合,甚至转向另一极端——自我。价值标准的这种深刻变化,必然引起青年的价值观念的一系列变化,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