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刁民”辩     
中国人擅长概括,善于给某种事物命名。比如“王海现象”,原不过是一位名叫王海的人,专门从商场里购买假冒的名牌产品,然后根据《保护消费者权益法》中的有关规定,向出售该商品的商家索赔,仅此而已。因为多干了几回,就成为一种“现象”。中国人又喜欢站在一边看热闹,看热闹之余还喜欢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于是新闻界也参与其间,发表了不少人士对“王海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问号得失     
曹卫华 《党政论坛》2013,(12):57-57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惊叹号“!”,甚至有的入说话喜欢用删节号“……”。  相似文献   

3.
拙处力行     
星云 《党政论坛》2014,(8):11-11
“巧”与“拙”,一般人皆喜欢巧,不喜欢拙。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见面之后,总爱问:“吃饭没有?”而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这是生活留下的老习惯了,似可不必见怪。其实,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察觉到,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习惯用语。比如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一见面(尤其是下级机关碰到上级机关的)总喜欢问:“最近有什么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据哥斯米克·埃特·爱尔的阐述,自制力差有6种表现:第一,自制力差的人易冲动。他们想要立即得到满足,而自制力强的人更倾向于通过长期的努力获得满足;第二,自制力差的人缺乏勤奋努力、顽强向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喜欢简单的任务,喜欢“不劳而获,无爱而得性乐,不经法院审判而报复”;第三,是寻求冒险刺激。自制力差的人喜欢冒险和易激动的行为;第四,自制力差的人喜欢身体的运动而不喜欢沉思和谈话;第五,自制力差的人对别人的需要不关心也不敏感,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后,自制  相似文献   

6.
威力条子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49)
有一商品的广告用语,最后四个字是“够威够力”。此商品是否够威够力,不敢妄断。但日前的一则报道,却令人见识了领导签字的条子确实“够威够力”。报载,今年以来山东某县有33人通过假冒的县委书记签名进入了该县党政机关。目前,这些人已经全部被清退。而作案者只是一位仅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此人雇用他人仿冒县委书记签名,不仅把自己和妻子“安排”进入了审计局和劳动局,还收取他人钱财将多人“安排”进了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商品实行一货一签,明码标价制度,这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保护措施。有了这一条,作为广大消费者来说,心理上似乎多了点可靠感。但现实生活中竟有人把“明码标价”变成了“明码标假”,欺骗顾客。 前不久,笔者上街买皮凉鞋,货签上写的明明白白“牛皮”鞋,标价80元。买回后内行人一看,根本不是牛皮的,顶多值30元。 本想,商品实行明码标价了,商人再不能漫天要价,狠宰顾客了。可谁知,有些人竟使出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既应付了有关部门的检查,又能以次充好,低价高卖,着实“高明”。  相似文献   

8.
戴廉 《瞭望》2005,(43)
在大小媒体都在为“国学院成立”一事争吵不休时,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学”作为专业,并不约而同地表示:“就是喜欢!”  相似文献   

9.
一位朋友告诉我,某部门近日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对干部作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93%以上的人答案是:要了解实情。多办实事。仔细留心一下,在工作中,在生活里,人民群众对于这种“实”,常常视如金重,仰若高山。我们常常说办事要让老百姓高兴,举措要使人民群众满意。既然老百姓喜欢这个“实”,作为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提供了许多证据,表明我们生活在人类发展的革命转折时代,生活在“必然王国”正在衰亡,“自由王国”逐渐诞生的社会。这里,人类的史前时期正在结束,新的历史正在开始。这个史前时期首先是经济必然王国,其经济规律的作用是“盲目的”,不受社会控制的,这时人服从于异化体系:原始共性吞没了个性、人的个性服从传统、社会关系中商品拜物主义和对于物的依附性占统治地位、劳动及其产品脱离人而异化,社会和人本身全部沉没在异化的社会“太空”。但在所有这些现象后面隐藏着一个伟大的二律背反,那就是“人是历史的奴隶,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曾试图向“经济人”以及产生这种人的商品货币关系发起攻击,但实际上是用官僚统治取代金钱统治,是用行政权力、官僚设制、公文和法则取代物对人的统治。为摧毁这两种异化形式,向“自由王国”迈出  相似文献   

11.
吉睿 《侨园》2002,(3):48
很多人戏言:在国外少买商品为好,因为买回的商品,很多实际是中国造。这话说的不是很过份,比如在美国,小到卫生纸、碗盆,中到衣服、鞋帽,中国造实在是多得数不过来。中国货在外国到底怎么样,说起来应该是一言难尽。中国出口一船货,售价不如外国出口的一箱货。这是事实,怨就怨我们的商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中国货在外国有很多,多到什么程度,温州人有发言权。温州出口的鞋类、眼镜、打火机,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几十。令温州人骄傲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欧元正式流通前,细心的温州商人发现欧元纸钞比原有的欧洲纸钞大了一圈,欧洲人原有“度钞而制”的钱夹装不进欧元纸钞,于是悄悄赶制适合于装置欧元纸钞的钱夹。欧元正式流通之日,欧洲人才发现他们原有的钱夹一夜之间成了“废品”,适时出售钱夹的温州商人大赚了一笔。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程度上,商品经济的运行是在其微观经济主体──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完成的,这导致了商品经济价值取向的利已性。那么,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的“为人民服务”、“强调集体主义”的“利他主导”的价值观是否已失去存在的意义了呢?作者从商品的二重性谈起,引申出了商品的双重目的存在,即“商品具体目的存在”和“商品宽泛目的存在”,又从两种存在的辩证关系中得出了以下结论,即商品经济中利己与利他行为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商品的二重存在决定了人类价值取向上利已与利他的共生共长、相互依存。文章最后指出:商品经济本身不能消除人的利已性的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只能是承认人的合理利己性同时高扬利他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7,(14)
1919年由英国开始,许多西方国家陆续宣布政府介入住房问题。这些国家政府介入住房问题的“理论”依据可以简括为:住房是一种关系每个人安居乐业以及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又是一种价格昂贵、占居民消费比重很大的特殊商品。如果没有政府介入住房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控管理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是解决不好住房问题,特别是解决不好广大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在日本人值得称道的德性中,鲁迅最欣赏的就是“认真”。鲁迅对中国人喜欢“做戏”的毛病深恶痛绝,一再予以抨击,对日本人做事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营山县人大常委会蒋松柏: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办理实事,无疑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调研”出现了当“客”人的现象。一是当“攀客”,下访“嫌贫爱富”,喜欢往条件好困难少的地方跑;二是当“说客”,下车伊始便夸夸其谈,对基层情况不做深入细致了解便指手划脚,品头论足;三是当“游客”,下访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漫无目的;四是当“吃客”,这里吃吃,那  相似文献   

16.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发表以后,陆续发现了四处错误(其中第一点是高宝柱同志提出的,第四点是季定洲同志提出的)。现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页次更正如下: (1)15页2至3行:“而应该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这里的“经济学”应译为“经济”。 (2)27页1至2行,“专门追逐个人利益”后面的“(所谓‘商品拜物教’、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等等)”应删去。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为了描写人们由于不理解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关系即人们的社会关系而误认是商品的天然属性所采用的一个比喻。马克思指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技术成果能否成为商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随着生产的现代化,智力产品正日益明显地成为独立的商品形态。这种智力商品,完全可以通过出售专利权及技术转让证书等形式,在商品市场流通,在国外已经形成一种新的知识产业。这组“专题报道”从几个侧面对这一新事物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并把它作为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需着重抓好的三个方面之一。本文仅对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这一目标模式的基本轮廓和主要特征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王坚 《瞭望》1987,(13)
对“经纪人”,的一般理解是:在商品、资本(资金)和劳务等市场上,为使买卖双方得以实现各自的目的,充当中介角色、并能得到一定佣金的中间商人。所以,从前人们提起“经纪人”,就会“谈‘人’色变”。立刻就会想到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奸商。其实,经纪人并不可怕,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它在历史上是发挥过作用的。 最近,重庆市出现了一批经纪人。他们持有市工商局批准的营业执照,在市工业品贸易市场、农贸联合中心、物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