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原站长李永元侵吞国家资产300万元,创出"全国内湖渔港渔政贪污第一大案".令人不解的是,他平时生活十分俭朴.  相似文献   

2.
报载,原苏州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站长李永元敛财300万元,其生活却十分简朴,一年四季常穿制服,从不乱花钱。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翻看存折。(2008年12月8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名贵地方特产在商家疯狂炒作下,价格一路飙升。今秋,媒体报道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运至北京超市,卖到了328元/斤;在冬虫夏草的产地青海,目前一公斤上等冬虫夏草,价格已升至20万元,单价超过黄金;新疆和田玉中仔玉目前以克论价,精品每克高达数  相似文献   

4.
1940年春天,抗日的烽火燃烧在碧波荡漾的阳澄湖畔。我从上海“孤岛”的十里洋场,来到现在人称“沙家浜”的鱼米之乡,参加新四军“新江抗”第一期教导队学习。阳澄湖畔杨柳依依,绿草茵茵, 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教导  相似文献   

5.
《将帅诗词选》(续集)收有一首题为《阳澄湖畔》的诗,它是抗战时期新四军36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一边养伤一边坚持斗争的生动写照。诗作者黄烽将军就是这36名伤病员之一。60年代初的沪剧《芦荡火种》以及  相似文献   

6.
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有一条成品油船名叫“阳澄湖”,“阳澄湖”上的船长名叫王喜全。 1992年10月,王喜全带领32名船员上船接班时发现,该轮从1982年5月正式投入营运到现在的10年间,几乎没怎么维修保养。甲板上锈迹斑斑,机舱里油污成片。照这样下去,不等到15年,船就得报废。 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责任不完全  相似文献   

7.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是一部家喻户晓、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戏剧。该剧剧本取材于江苏省常熟水乡阳澄湖地区36位新四军伤病员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掩护下,克服重重困难,治病养伤,打击日伪军的故事。1939年5月1日,叶飞等根据陈毅的部署,率新四军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东进无锡、苏州和上海近郊开展抗日斗争。1939年9月,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西撤时,有数十名伤病员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掩护下,隐蔽在阳澄湖畔继续治疗。不久召开一次伤病员会议,登记了36位伤病员。1939年11月6日,以这36位伤病员为骨干,组建了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  相似文献   

8.
1939年9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从上海近郊折回江阴定山脚下,正欲摆开战场反击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简称“忠救”)磨擦的时候,“江抗” 总指挥部作战参谋兼五路参谋长夏光病倒了.“夏参谋长”,叶飞伸手抚摸着夏光发烫的额头,不无关切地说,“今天,我要你换一个战场,到碧波荡漾的阳澄湖去治病休养.”“那我不是失去了参加与‘忠救’决战的机会?” 夏光的神情有些沮丧.“阳澄湖那边,难道就是没有硝烟、没有枪声的世外桃源?再说,与‘忠救’的决战计划,马上就要取消.” 叶飞解释说.“那又为什么?” 夏光惊诧地问.  相似文献   

9.
走进沙家浜     
沙家浜的故事,曾伴随我渡过了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至进入了中年时期。 沙家浜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南隅,南挽风光旖旎的阳澄湖,北枕多姿秀丽的昆承湖,距离常熟城区10余公里,全镇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镇区总面积的1/4,人口  相似文献   

10.
邓子庆 《党建文汇》2014,(11):28-29
每年秋天.大闸蟹的上市都备受期待。但由于近年来中央开展反腐和节约行动势头不减,这种螃蟹金黄色的蟹黄似乎也失去了一些光泽。经营一家螃蟹公司的王某介绍:“阳澄湖大闸蟹主要是送礼用.因此公款消费受限给销量带来了致命打击。如果反腐行动继续进行,这个产业很快就会衰落。”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23):80-81
日前,有网民在某网络论坛上曝料,称浙江省桐乡市公证处某领导年薪有80多万,而普通员工只有三四万;领导们去阳澄湖吃了次螃蟹,居然报账十多万元。该网民的依据是一份盖有“桐乡市审计局”印章的“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2.
刘守华 《党史博览》2006,(11):41-43
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上演了一部现代戏——《芦荡火种》,该戏讲述的是阳澄湖畔沙家浜地区的中共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机智巧妙地掩护郭建光等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改编为京剧后,剧名变成《地下联络员》在当时全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占了绝对优势,全国当时  相似文献   

13.
提起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人们对18名青松般的新四军伤病员的光辉形象,一定不会陌生。然而,当年战斗在阳澄湖畔,后来成为塑造这一英雄群体的36位伤病员之一的排长叶诚忠,也就是该剧中的叶思中,则鲜为人知了。本文就将叶诚忠的一些真实事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开国中将群体中,刘飞不曾威风八面,不曾镇守一方;相反,由于经常带伤挂彩,他不得不多次"光顾"后方医院;抗战时期,他"光顾"了阳澄湖后方医院,重伤之下还领导40多名伤病员坚持斗争,这段艰辛战斗历程成为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原型,而他也为首长和同志们所称道:"他就是《沙家浜》里的郭建光!"  相似文献   

15.
在阳澄湖芦苇荡中坚持战斗的36个伤病员之中,他职务最高,曾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领导责任。应该说,他也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实际上,他不仅为《沙家浜》物色了第一作者,而且也为《沙家浜》的创作成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然而,后来在关于《沙家浜》的人和事中,他却鲜被提及,您不想问一问其中的原因吗?  相似文献   

16.
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与《沙家浜》有关的人和事,散见于报刊上的也不少,但有一个人物未及提及,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红安籍人刘飞。可以说,不是刘飞将军也许就不会有《沙家浜》。他曾在阳澄湖上领导过40多个伤病员,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1939年9月下旬,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奉命从东路地区西移扬中。仅过了1个月左右,"江抗"三路政治处主任杨浩庐肩负陈毅、叶飞关于在东路地区"重建抗日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发展抗战形势"的使命,辗转回到了阳澄湖地区,于同年11月在常熟东塘墅成立了以夏光为司令、杨浩庐为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1940年4月后又改名为  相似文献   

18.
"谭老板"是谭震林的美称。1940年,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调谭震林到苏南东路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化装成一个绸布店的老板,身穿长衫、西裤,头戴呢帽,脚蹬皮鞋,手持"通行证",在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大摇大摆地穿过日伪军封锁线,平安到达常熟阳澄湖地区开展工作。于是,"谭老板"的称呼便在党内、军内传开来。  相似文献   

19.
“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一听到这耳熟能详的京剧唱词,肯定有渎者会与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18名新四军伤病员联系起来。不错,这“十八棵青松”,确实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坚守在苏州阳澄湖畔的新四军伤员,是沪剧《芦荡火种》的剧作家文牧因地制宜、别出心裁的创作,因为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共有36位伤病员,囿于戏剧舞台与表演,  相似文献   

20.
陈毅为他改名 提起刘飞将军在阳澄湖畔“沙家浜”的故事,还得从陈毅为他更名说起。 抗日战争爆发,刘飞和一批干部从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新四军工作,他先到皖南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担任组织科长。不久,三支队六团开进苏南敌后,刘飞被任命为六团政治处主任。 1939年2月,周恩来到皖南向新四军传达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新四军放手组织民众抗日,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敌后,并要新四军执行“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陈毅从军部回到苏南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