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部制度改革 ,归根到底是“干部”这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干部制度改革 ,就必须遵循干部这一人才分支队伍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才的知识性、专长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四个特征 ,决定了人才成长的教育育才、竞赛选才、协调成才和顺势用才等四条规律 ,由此推出了干部制度改革中应重视的注重知识、考察实绩、促进流动和通畅出口等四条原则 ,这是对干部制度改革实践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正其 《求是》2012,(3):27-28
民生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鲜明特色与集中体现。"十一五"时期,重庆从民生历史欠账多的市情出发,大幅增加民生投入,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从226亿元增长到921亿元,走出了一条深化公共财政改革的新路子。一、坚持科学理财,努力做大"蛋糕"公共财政规模不断壮大是实现民生财政的基本前提,也是发挥民生财政功能的坚实基础。近年来,重庆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我省在推进民生改善工作中最直接、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四川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后,"钱袋子"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制定了一系列"惠民大礼包":到2020年建24条出川高速路,出川铁路增至15条;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严禁移植天然大  相似文献   

4.
贾博 《学习论坛》2013,29(3):59-61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各项改革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亦有多方面的改革举措,诸多改革措施实质上都是围绕同一个目标展开的,这个目标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发展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中央高层领导的战略部署,二是学术界的研究和探讨。这两条主线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合力推进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其实践创新主要包括改善民生、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结构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刘建高 《求贤》2007,(10):47-4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套学所所长李培林在最新一期出版的《求是》撰文指出;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则是保证民生持续改善的前提。1.改善民生是中国改革的目的,改善民生离不开改革。我们要从改善民生出发.继续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2.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民生问题要靠发展采解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叉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魁在1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改革30年,存在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些规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行政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8次机构改革是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围绕中国发展的主题,机构改革在一定的逻辑支配下展开。运用"情境-目标-策略"分析框架考察中国机构改革,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权力逻辑注重不同主体关系间的权力配置;效率逻辑着眼资源有效配置下的经济增长;民生逻辑则重视服务供给中的民生福祉。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贯穿机构改革的整个历程,它们并非绝对的替代关系,而是不同改革阶段有所侧重的呈现。在这三重逻辑的支配下,中国机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诸多约束。未来机构改革需进一步优化权力、效率和民生逻辑间的关系,形成三者之间的高效互动结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2011年民生第一件实事锁定个税改革。专家百姓对此一致叫好,认为在物价不断攀升、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背景下,个税改革正当其时,这不仅是惠及民生的有力之举,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利器。  相似文献   

9.
张能全  房国宾 《探索》2011,(4):179-182
理性认知检察活动的客观规律是确保其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对待我国检察制度的特殊性是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必要冬件。应当持续深化我国检察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确保检察制度的科学发展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0.
黄泰岩 《前线》2013,(3):31-3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就是说,改革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理应成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也表明:不改革,生产力就难以得到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就难以得到切实改善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在根本上是适应民生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1.
凌新 《学习月刊》2012,(5):20-20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固然是要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但这种民主政治只能是以保护民生权为目的,是公民争取、维护民生权益的制度,而不能沦为少数精英获取权力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完善民生权的保障体系、制度应当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郑洁 《当代贵州》2018,(51):16-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顶层设计下,贵州民政系统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方法,织牢兜底网络,强化民生保障。一份份政策“礼包”,一条条惠民举措,一个个民生项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为民履责、为民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贵州民政人不断凝聚改革正能量,书写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王春 《廉政瞭望》2012,(12):15-16
改革一直在继续,今天的生活好与不好,都与改革密切相关,民众在从改革中收获红利的同时,也对改革寄予期望。民生"蛋糕"不断做大10年来,当"民生"主题凸显为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核心后,围绕"民生"的改革得以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4.
民有所盼,上有所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回应了社会普遍关切的民生期盼。《决定》的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出关注民生的问题,如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房产税、高考改革、农民增收、延迟退休、医疗改革、扶持创业、废止劳教等,每一项改革内容,都关乎百姓痛痒、关乎群众冷暖、关乎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15.
一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四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五是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人,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六是加快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快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  相似文献   

16.
吴乐天 《先锋》2017,(3):45-46
2017年,是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成都市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揽,强化规划引领,强化运行调控,强化项目支撑,着力抓好改革、创新、开放、生态、民生五大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系统自身建设,认真履行总策划、总协调、总督导。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3,(Z1):6-7
近年来,石嘴山市发改委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围绕"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的中心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和谐富裕美丽新型工业城市、在全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切实发挥战略谋划、综合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在"推进发展改革、促进民生提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惠及民生方面作出贡献。围绕"四大转型",夯实民生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振波 《奋斗》2009,(4):32-33
宏胜镇位于富锦市东南80公里处,是传统的农业乡镇。近年来,宏胜镇立足镇情,积极深化农村改革,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富民强镇之本,把项目建设作为富民强镇之源,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富民强镇之基,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社会参与、社会建设与社会改革这三大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健全机制,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强大的主体支撑和可靠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新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新旧交接、除旧布新之际,人们总要写点什么总结旧岁、规划新年。 回望2014,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攻坚克难,无论是民生关怀还是体制突破,都会因其开拓性和超越性而彪炳史册。这一年,我们完成了80个重点改革任务、108项其他改革、370条改革成果。从单独二胎、公车改革到废除劳教、养老并轨,从反对"四风""打虎拍蝇"到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每一个大动作、大举措的出台都穴点沉疴顽疾,顺应民心民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