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施玮 《理论研究》2009,(3):41-43
依据西方理论,当下世界处于风险社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人类自身所制造的各类风险,而自然灾害风险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危险,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因此,灾后救助制度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总结传统社会灾后救助经验并考察现有救助法律的基础上,本文将给出一些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动力的人类生活的高度社会化或现代化.全球化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全球化的本质体现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之中.全球化带有资本主义属性,但不能简单地被视为资本主义化.而积极参与又严加防范是我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帅 《理论建设》2012,(2):106-107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文明是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1]生态文明以自然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徐飞亮 《世纪桥》2011,(5):72-7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在生态危机频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类群体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时空下的有机结合,它主要包括三大基本结构要素:人类群体、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社会生态系统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探析了低碳经济的体系,对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根 《理论研究》2010,(5):41-43
人口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一定数量的人的个体构成的社会群体,是多种属性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有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人的一般属性,也有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凸现出来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既得利益集团”危害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昌 《学习论坛》2005,21(2):74-77
既得利益集团的危害是复杂的。在人类社会层面 ,主要是恶化社会生态环境 ,扰乱社会正常进程 ;在公共权力层面 ,主要是使之发生变异 ,引发政权或制度的崩溃 ;在执政党层面 ,主要是削弱其优势 ,使之转向衰败和垮台。可见 ,它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祸害。  相似文献   

7.
林黎 《探索》2005,(4):107-108
信息社会经济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物质社会和信息社会两个阶段。在物质社会,经济活动遵循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在信息社会,经济活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目前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的范畴。本文旨在说明继李嘉图和萨伊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是如何强化西方经济学的物质社会属性的。  相似文献   

8.
提醒一:充分认识城乡规划的作用。城乡规划作为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1.人类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 所谓环境,就是指在一定空间关系中从物质、精神、文化或制度上影响人们,并构成其存在条件的物质实体和各类存在的外在因素。它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形态。社会环境是社会发展水平及其现状的全部表现。自然环境(传统称为地理环境)是环绕人类社会,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任何生物的生存都有赖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涉及三个方面: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必须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需要教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但教育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因此,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把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  相似文献   

11.
宋红青 《学习月刊》2014,(24):93-94
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和不确定性是突发事件的一般特征。进入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基于利益或人类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突发事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恶劣影响以及损失不可小觑.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平等享有环境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环境权的内涵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塑造者,没有自然环境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人权也就无从谈起。自然环境权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一样,也是一项根本性的权利。但是西方国家宣扬的“天赋人权”,由于它的创始者们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并不包括环境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社会正义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追求的良善政治价值目标,是人们渴求实现的美好的理想社会状态,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研究长期关注的核心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内在属性,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4.
殷霞 《发展论坛》2003,(5):50-51
社会情感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级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映,突出地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属性和实践本质。它与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在人的社会生活和认识活动中,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社会情感的基本特征社会情感的一般特征表现为感染性、激励性和爆发性。社会情感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其他情感一样,是人在生存和交往中对客观对象(物质世界、他人及其行为)和自身态度的内在体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映,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通常表现为喜悦或悲哀、欢乐或忧愁、喜欢或厌恶、热爱或憎恨、满意或不满等。从心理…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志立 《世纪桥》2012,(15):34-36
转型社会潜藏着影响国民幸福的诸多因素。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的生态自然环境"风景不在";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变动不居;陌生人社会裹挟着"熟人社会"的污秽残渣导致人与人关系疏离等方面是制约国民幸福提升的主因。践行科学发展观,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同自然的和解";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权益分配制度、协调机制,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人同社会的和解";重新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弥合彼此沟通、减少情感刺痛",实现人类自身的和解"是构建国民幸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坪 《世纪桥》2009,(24):41-42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新峰 《唯实》2011,(9):23-25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心应是社会组织建设.当前,基于党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主力,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的主角.最终,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这应是基层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正在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发展来看,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凭借商品经济本身的扩张属性在全球范围内的辐射和扩张,但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来看,全球化的实质又是共产主义的,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要矛盾的种类及其转移的类型很多,本文只就最基本的种类及其转移谈些看法。一、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人类社会中有两大基本矛盾,即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两个矛盾中。前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人类从自然物质中演化出来。以其本质特征与自然界中的他物区别开来。从此开始,自然界中与人类直接相联的他物就成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