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宜秋 《湘潮》2008,(10):24-29
1948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组织,选送了21位年轻同志去苏联学习,为新中国准备建设人才。他们都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子女。他们在苏联接受大学教育,以学习经济、工业为主,学成后都回到祖国。“文化大革命”中,这21人都受到审查,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迫害。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九个子女。其中,刘少奇和何葆贞的三个儿女都有一段到苏联留学的经历,偏偏这三个子女都在异国他乡坠入爱河。刘爱琴:为父辈的理想放弃婚姻早在1939年,刘允斌和刘爱琴就被送到苏联。当时的莫尼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九个子女。其中,刘少奇和何葆贞的三个儿女都有一段到苏联留学的经历,偏偏这三个子女都在异国他乡坠入爱河。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年代,蔡和森全家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找革命真理,震惊神州,新闻界争相报道。20世纪30年代,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的子女们寄居苏联国际儿童院,留学莫斯科高等院校,攻读工、农、医,以后均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专家。他们是蔡妮、李特特、蔡博、蔡转。他们和父母工作在不同的年代,面临着不同的任务。他们的名声不如父母那样显赫,但他们的业绩无愧于他们的父母,无愧于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孙越 《廉政瞭望》2013,(10):66-67
苏联解体20余年,俄罗斯没少搞反腐倡廉。前有叶利钦,1997年5月签署公务员申报收入和财产的总统令,后有普京在2012年12月批准的,公务员必须申报自己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收入的法律修正案。但是,俄罗斯的法令不仅难出克里姆林宫,更无法令行禁止。高官子女留学?洗钱?  相似文献   

6.
林木顺留学苏联哪一所学校,史籍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是留学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是留学苏联的莫斯科东方大学。只要我们从史料来源、莫斯科东方大学与莫斯科中山大学两所学校的性质、当事人风间丈吉、张国焘夫人杨子烈关于林木顺在苏联留学情况的回忆这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两种说法。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不是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而是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  相似文献   

7.
吴殿卿 《党史博览》2014,(12):20-25
正刘华清是新中国第三任海军司令员。他三次进出海军,以及在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后,都密切关注着海军的装备建设、部队发展,为打造中华民族的海上长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之所以在海军建设上有着惊人的远见,与其早年留学苏联,系统受过正规的高等海军军事教育是分不开的。作为第二批学员成员赴苏留学1954年6月中旬,正在忙于大连海军学校整编工作的刘华清接到海军的通知:经中央军委批准,刘华清离职到苏联伏罗希洛夫  相似文献   

8.
20年代中前期,中国军阀割据,苏联支持其中的两支武装力量:一是“西北王”冯玉祥,二是南方国民党的孙中山、蒋介石。就实力而言,孙、蒋远不如冯。因此,他们一方面拉拢冯玉祥,一方面创办黄埔军校。1925年,冯玉祥加入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这个大背景下,苏联接纳国民党要员的子女去莫斯科孙逸仙大学留学。1925年10月,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冯玉祥之女冯弗能等20人从海参成坐火车进入莫斯科。当年,蒋经国16岁,冯弗能15岁。那时时尚早婚。1926年,蒋经国、冯弗能喜结连理。苏共以蒋介石为友,认为他实行三民主义之后必将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刘鼎,四川省南溪县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留学法国和苏联,是最早在国外学习科学技术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1929年曾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工作,任中央特科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1.
李翔梧同志1907年生于河南洛宁县,刘志敏同志1904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他们分别于一九二五年、一九二七年去苏联留学,一九二八年结婚。回国后先在上海,后到中央苏区江西、福建等地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陈龙,原名刘汉兴,1910年12月诞生于辽宁抚顺的一户农家。1918年,他随父迁居吉林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入读私塾。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东北抗日斗争,后被派往苏联留学。从苏联归国抵达延安后,他于1939年2月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工作,从此开始了长期的隐蔽斗争生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中央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副部长等职务,堪称我国隐蔽战线和公安战线上的卓越指挥员。  相似文献   

13.
<正>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消息传到苏联,使在苏联留学的青年们看到了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曙光。1946年初,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他带回了蔡博(蔡和森之子)给毛泽东写的信。蔡博在信中汇报了他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计划和打算,并表示决心要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练就建设本领,尽快回到祖国。毛泽东看到信后,十分欣慰,立即给蔡博、张芝明、刘永斌、黄平、赵小炎等同在苏联留学的青年们写信。他在信中表示,"新  相似文献   

14.
子女福财何处来上学深造。时下 ,从上高中开始都得家长掏钱 ,送子女上重点中小学掏得更多 ,有权者便变着法儿用公款给子女上学。子女考上大学 ,有权者也会借机敛财。出国留学更为时髦 ,于是有权者便要求有求于己的单位或个人花钱或找关系托人作经济担保人 ,假公济私在国外设办事处 ,把企业大量的资金调往国外 ,转给担保人 ,或将在国外经营收益转给担保人 ,供子女留学用 ;有的假借出国出境的名义 ,捞得外汇 ,用于子女自费留学 ,向有求于己的单位或个人索要外币 (或人民币 ) ,用于子女留学。原吉林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裁呼百应 ,将公司大…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1999,(7)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曾任中国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稿费应该由谁来继承,是由江青还是他们的子女?对此,毛泽东有无遗嘱?中央领导有什么意见?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报刊文摘     
1980年6月23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送来耀邦同志的一份批件:“任穷同志:今天上午,我找电力部李锡铭、李鹏两同志谈了话,我对李鹏的印象较深.他告诉我,1948年我们派了21人去苏联学习,‘文革’初期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我要他开了一个名单(差两人).据说大部分都不错,特转给你.”当时,李鹏提供了19位同志的名单,他们是:邹家华 55岁 邹韬奋之子国防工办副主任叶正大 53岁 叶挺之子国防工办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后,那些在旧中国工作的科技人员,绝大部分都选择了为新中国服务的道路。特别是那些在海外留学或者教学的中国科技人员纷纷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加建设。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由钦佩到热爱,很快就成为当时科技队伍的主旋律,因而成就了一批著名科学家。正如先后在欧美和苏联留学和访学的“两弹一星”元勋、共产党员王淦昌所说:“新中国成立了,  相似文献   

19.
正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消息传到苏联,使在苏联留学的青年们看到了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曙光。1946年初,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他带回了蔡博(蔡和森之子)给毛泽东写的信。蔡博在信中汇报了他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计划和打算,并表示决心要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练就建设本领,尽快回到祖国。  相似文献   

20.
1894年,彭述之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后考入北京大学。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彭述之作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被派往苏联留学。留学期间,彭述之非常活跃,与瞿秋白、罗亦农被称为中共党内留苏三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