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育文明包括生育观念文明、生育科学文明、生育制度文明和生育行为文明。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与生育文明强调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女平等,坚持以人为本和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重视和加强生育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文明在生育领域的导向作用,引导人们的生育行为与我国社会经济及人口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更好地为边疆民族地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价值标准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06,(6):68-71
生育服务证可到男方户籍地办理北京市政府发布修改《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生育服务证的办理地点,《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项  相似文献   

3.
杜家乐 《理论学刊》2001,(4):99-101
生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生育文化状况受经济、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是新生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依靠社区 ,面向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 ,是构建新生育文化系统工程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推进2012年人口"双降"四大措施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推进人口"双降"工作。玉屏自治县坚持凭证生育制度,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直接控制,一手抓间接控制。加大利益导向力度,引导群众放弃或推迟二孩生育:2012年全县放弃二孩生育78对,推迟二孩生育242对。加大避孕节(绝)育手术落实力度,强化孕前管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强部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南东部北村的田野资料为基础,运用"过日子"这一本土概念,综合生育决策的文化分析模式与经济分析模式,建立起"过日子"视角下的家庭生育决策框架,对农民家庭生育决策及其行动逻辑进行分析。通过集群个案研究发现,"过日子"逻辑对农民家庭生育决策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农民只有在完成"过日子"所要求的生育行为之后,才会调整自己的生育决策,利用经济分析方式进行相应的生育决策;为了实现在"过日子"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农民通常会使用医学手段改变实际的生育结果;此外,不论第一胎生育结果如何,农民总是倾向于做出"儿女双全"的生育决策。  相似文献   

6.
正5年后,辽宁将变成什么样?交通出行、看病养老、入学就业等方面都有哪些提升?知道吗,未来5年,这25件事将会改善您的生活。它们分别是——人口★生育两个及以内孩子不用审批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高符合生育政策、有生育意愿妇女的生育率。保障必要出生人口数量。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孩子以内的(含两个)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500万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正当兵团开发建设需要大批劳动者时,一大批为了实现生育目的的人来到了兵团农牧团场,一种怪异的生育圈在无形中形成。近30年过去了,今天,当对信息闭塞、环境恶劣、地处塔里木垦区的农二师三十一团职工群众进行生育观调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经过现代生育观与传统生育观的较量、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冲击、现代生活和传统生活的对比之后,传统的生育"怪圈"终于被打破,一种新的生育观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论生育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仍处在不断完善之中。文章从纵向考察了现行生育政策形成的历史,又横向考察了地区间具体生育政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育政策调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并对现行生育政策调整中的有关疑虑作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正>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长期的人口发展战略。开创可持续发展的低生育格局。将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在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不突破16亿的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生育机制、管理机制、环境机制、激励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可持续发展,低生育格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育历来是关乎国计民生之大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这一战略要求对顺应民众需求,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宏观背景下,文章提出生育政策配套体系的建构设想。首先在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育关涉的重大决策基础上,概括新时代生育政策配套体系建构的理论内涵。其次分析建构生育政策配套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其主要成因。最后,文章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阐述宏观思路,并为建构生育政策配套体系的顶层设计绘制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政策的动态调整,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变化。人口政策从"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到"全面二孩"的转变,表明了我国人口发展观已经从视人口为经济增长的拖累,严格控制增长,逐步转向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适当可控的人口增长模式。然而,上述人口政策的转变仅仅是近5年内完成的,"全面二孩"制度短期内能否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文章通过对人口制度转型的演化分析,强调旧制度的功能性锁定、人们的生育偏好降低、认知模式趋于稳定、演化博弈策略均衡,对夫妇生育选择的影响。对"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提出如下建议,重塑生育制度结构;创造与生育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加强人们生育认知模式引导;注重制度实施后的动态跟踪,并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2.
正为什么要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答:《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第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赡养老人负担持续加重。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省6个乡镇的部分适龄育龄农村妇女的“三孩”生育意愿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她们的态度或是积极响应,或是徘徊观望,或是无动于衷。总之,“三孩”生育意愿总体较低。制约她们“三孩”生育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三孩”政策价值认同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家庭生育支持乏力、农村公共资源相对缺乏等。因此,加强政策宣传、夯实经济基础、强化家庭支持、增强服务跟进等是激发湖湘农村妇女“三孩”生育意愿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4.
生育文化是人类调节人口再生产和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有力思想武器。大理州结合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在对传统生育文化整合的基础上,探索出提升新型生育文化软实力的途径,有效破解了人口问题,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文化建设放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说明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程设,对于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生育文化的内涵和加强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作粗浅探川。一、生育文化的内涵及类型转变生育文化是广义文化中与人的生育有关的一个文化层面(或与生育有关的文化现象)。广…  相似文献   

17.
生育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表现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各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生育观会有很大差异。生育观随社会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婚育观念、家庭维护情况,生育政策及执行力度、地域方面等因桑影响。对新疆地区影响较大的是:宗教对少数民族生育观念的影响,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但是由于困家和自治区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等因素,使得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育观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肖君华同志的新作《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社会主义生育伦理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对现代生育伦理学规范体系作了初步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经济、社会、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我区计划生育工作还面临着川区稳定低生育水平、山区尽快实现低生育水平的双重任务.要尽快实现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就要在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山区实施少数民族少生快富工程,全区实施纯女户养老保险幸福工程,尽快建立一支与我区计划生育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计生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结束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浪潮。在人口政策转变的特殊时间节点,作为生育主体的青年人,对二孩的生育意愿如何?影响青年生育二孩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