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的时期,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采取了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政策。社会上不少人存在这样的疑问:政府鼓励消费、搞信贷消费是不是鼓励高消费?中华民族节俭美德是不是已经过时了?现阶段还要不要提倡艰苦创业?对于这些认识问题我们应当予以正确回答。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政府为什么要变抑制消费为鼓励消费 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经济长期是一种短缺经济,社会有效供给不足,而社会总需求膨胀,造成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高居不下,经济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取向就要采取措施增加总供…  相似文献   

2.
李园 《宁夏党校学报》2006,8(6):106-109
近几年,中产阶层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在我国崛起,而且中产阶层在消费上的前卫姿态已经突显出来。政府也在有意识地鼓励、引导这种消费潮流。中国的中产阶层是何现状?其消费特征是什么?他们的生活真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么?  相似文献   

3.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型消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这项任务要求,强化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倡导形成健康文明节约消费的自觉行为。调整和优化消费结构,全面发展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提倡循环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型消费模式的关键,是政府带头节约,党政机关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必须有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之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赖于通过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鼓励农村居民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劳动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在中国现阶段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民众活力不足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表现为全国相当大的区域内的民众生产动力不足与消费需求不旺盛.因而,相应的对策只能是积极地激发民众的活力,一方面是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改变民众依赖政府的观念,以发展民营经济和有效刺激民众消费为主;另一方面是需要具体地修改相关法律条文,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积极鼓励个人创业和大力发展娱乐服务业.  相似文献   

6.
受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等因素影响,福建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比重明显下降,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曲折上升,文化消费结构正逐渐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针对这一新形势,应采取加强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介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相关立法保护等措施,促进福建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21,(3):53-53
开局起步之时,我省如何通过全面促进消费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有何新举措?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和解读。五大专项行动激发消费潜力提升传统消费能级。重点做好促进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拓展餐饮服务消费,发展乡镇和农村消费,鼓励绿色消费等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突出存在四大问题:供给制和实物分配制并存,导致职务消费成本偏高;职务消费管理口径不一,随意性大;职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漏洞多,易滋生腐败;监督主体不合理,有效监督少。改善现行公务员职务消费管理模式应采取以下对策:倡导节约、廉洁、自律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加大监督处罚力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加快各项配套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9.
新新人群的消费特征及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人群作为一个极具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即将成为或已部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本研究基于952份消费特征问卷的分析及访谈,发现新新人群的消费行为具有偏爱超前消费、看淡还款压力等特征,这是追逐享受型消费、追求独特性消费等心理特征的表现。结合新新人群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本文认为要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必须坚持短期补贴与长期引导相结合、合理消费和适度储蓄相结合、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辩证视角分析行为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短期直补、大宗商品“捆绑式”消费信贷、创新“小额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模式、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喻厚伟 《求实》2016,(10):46-53
供给侧改革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供给、需求的联动改革,其实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升级。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文化,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发展必然会引起消费文化的螺旋式上升。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来研究消费文化是充分尊重和运用生产方式和消费文化辩证关系的体现。当前中国社会需要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通过鼓励创新、"去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和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消解当下消费文化中异化的部分,实现对消费文化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11.
要拉动经济增长,第一想到的就是消费。在此期间.国务院为扩大消费出台了七大政策措施.商务部也要求各地鼓励规范企业开展促销.有些地方有些人甚至喊出了“消费就是爱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12.
冯倩 《当代贵州》2020,(19):25-25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激活全省零售、餐饮消费市场任务紧迫,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亟待释放,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亟待恢复。"贵州省开展的‘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对于扩大文化旅游消费、零售餐饮消费等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贵州醉苗乡餐饮公司总经理罗才渊连连点赞。为引导和鼓励消费行动.  相似文献   

13.
影响安徽农村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体育消费动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以及体育消费市场价格等是影响农村体育消费的诸方面原因;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家庭收入、努力优化人口素质、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等是提高农村体育消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蒋玉林 《学习论坛》2007,23(12):76-78
如何遏制日益膨胀的公务浪费,将政府行政成本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而现行的公务消费制度是造成政府浪费和行政成本过高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现存公务消费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寻求一条在现行公务消费制度下的治本之路。就目前中国的公务消费现状来说,其治本之策应包括"公共性"的教育强化、《预算法》的呼之欲出、消费清单的公开亮相、新闻媒体的适时披露、人大的直接介入与监督等。唯有多管齐下,节约型政府才能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要处理好外需与内需、投资与消费以及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绿色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色消费就是通过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来协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文从企业、消费者和市场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绿色消费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从政府、企业、消费者协会、消费者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节约型社会必须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力 《求实》2006,(3):45-47
建立节约型消费方式既是我国当前资源紧缺、消费方式不合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矛盾凸现的现实要求,更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有效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主义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在鼓励消费的同时,仍需崇俭抑奢,反对消费主义。但崇俭抑奢又不能不把消费主义扩大化,否则,积极的消费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持续下降的消费率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尤为严重,这是我国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国内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过去我国经济30年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三笃马车"中的投资、出口,而消费处于淡化的地位.如今,我国面临消费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即从第二次消费升级向第三次消费升级的转型.我们需要解决好城乡消费失衡、政府收入支出的合理性、消费者的消费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消费是一种以符号为表象的消费形式,是实现社会角色的方式,时尚是现代消费文化的自我推动过程。现代消费造成了这样的伦理后果:颠覆了传统的消费伦理准则;代际公正问题;意义的迷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