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飞 《世纪风采》2008,(12):24-27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习仲勋是刘志丹的老战友,在刘志丹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历任重要职务。1935年刘志丹和习仲勋同遭极“左”分子的迫害,被关押在一起。习仲勋后来回忆说:“我和刘志丹同志一起被关在一个旧当铺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搞法西斯审讯方式,天气很冷,不给我们被子盖,  相似文献   

2.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刘志丹》脱稿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描写的是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的革命传奇生涯。但该小说还未正式面世.就惹来了一连串纷纷扰扰的轩然大波和是是非非。令人发指的是,康生利用小说《刘志丹》,策划了一起当代中国历史上骇人的文字狱。  相似文献   

4.
秦俊 《党史博览》2008,(10):39-41
一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3岁参加革命,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出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62年,刘志丹烈士的弟媳李建彤撰写了历史小说《刘志丹》,先在《工人日报》上登载了部分章节,并准备在工人出版社出版。为了弘扬革命传统,《中国青年》也刊登了其中一章《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7.
1931年至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带领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以及政权、军事、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根据地财经建设作为切入点,主要探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方式和历史经验,得出了必须加强党对货币的控制能力、正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既要符合金融发展规律又要适应根据地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谢浩 《党史博采》2020,(4):26-30
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领导了渭(南)华(县)起义,先后担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1931年10月,刘志丹与谢子长等领导开辟陕甘边苏区。1936年他率部参加东征,4月14日在山西中阳三交镇战斗中牺牲。  相似文献   

9.
1935年秋,当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爆发了一场错误"肃反"运动,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及红二十六军的党政军领导人。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解决了陕北"肃反"扩大化的问题,释放了刘志丹等被错捕的同志,挽救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也为党中央和红军在陕北落脚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籍党史人物群体和广大军民在陕西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是重要的陕西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刘志丹等十分重视成人教育事业,并将其作为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和优秀人才,其成功经验对后来的教育事业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创建了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仅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梁精神”。“南梁精神”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等优良传统和先进思想,特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在无数的艰辛、曲折和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始终坚持革命信念不动摇,始终以革命大局为重,  相似文献   

14.
"三月里来三月三,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他真勇敢,帮助咱群众把身翻。"刘志丹这个光辉的名字,为陕北、晋西广大群众所熟悉,所歌颂。刘志丹原名刘景桂,生于1903年,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创建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子舒 《党史纵横》2002,(4):9-13
《刘志丹》是一部描写刘志丹革命生平的长篇小说。关于小说的内容,阎红彦提出异议,认为小说涉及了“许多原则性问题”,上书中央和康生等人。康生还没看小说,就为其定了性:“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文艺的写作问题,看来是带有政治倾向的。”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工人出版社为了对广大工人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拟定了一个出版革命烈士传记和革命回忆录的选题计划,小说《刘志丹》就是其中的一种。当时,出版社看到刘志丹的弟弟刘景范和弟媳李建彤写的回忆刘志丹的短文,于是约请李建彤写作小说《刘志丹》。李建彤以《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关于陕北历史的决议》等文献作为理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核实材料,花费了五年时间进行创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先后得到  相似文献   

17.
著名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于1972年,是跟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旋律优美的歌曲。谁营救了被错误路线关押的原陕北根据地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的说法和张闻天夫人刘英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刘志丹女儿引用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词——毛主席来了晴了天,说是毛主席为刘志丹平反。而张闻天夫人刘英却说是"闻天领导了纠错"。这篇文章试图考证这一问题。由于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这一考证并不影响这首歌的传播。相反,人们有了更合理的认识后,这一优美的旋律会传播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培育下创办的,它伴随着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建立,并在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得到壮大,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亮点,为陕甘边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舜卿,原名刘华英,1911年6月出生于山东莱芜县刘封邱村,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泰山特委秘书、莱东县委书记,泰山专署专员、地委书记,1954年调任鞍钢土建公司党委书记,"文革"时任鞍山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舜卿生前,多次受到周恩来接见,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廉政瞭望》2011,(16):64-64
在所有关于法国大革命历史的描述中,索姆布勒伊尔家24岁的女儿留名史册。在1792年革命引发的大屠杀达到高潮之前,她原本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富家小姐,和其他贵族女孩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