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亚非 《前沿》2012,(18):145-146
列宁始终主张多党联合执政.在十月革命前,列宁曾两次提出“全部权利归苏维埃”,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又极力主张与“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执政,并实现了这一联合.但是由于“左派”社会革命党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与布尔什维克有着分歧,“左派”革命党退出了政权,从而形成了布尔什维克的一党统治.所以,一党统治并非是列宁的原意.  相似文献   

2.
俄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是摆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列宁领导党和苏维埃国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可是,长期以来,列宁的经济建设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所以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它和阐述它。一、列宁经济建设学说的主要内容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的学说,主要有下述内容:(一)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十月革命胜利时期,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大多数农民世世代代没有土地,或者很少有土地。十月革命的胜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样,俄国小农…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提出的"我们坚持苏维埃政权的原则,即由最近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多数掌握政权的原则"并不说明列宁主张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实行多党制。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之所以通过苏维埃内各政党的竞争来决定政府的组织者,是因为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十月革命的直接目标和第一个成果,而苏维埃(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是能够保证痛苦最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形式。  相似文献   

4.
列宁坚持党对国家生活领导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明确提出布尔什维克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针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机会主义者反对党对国家生活领导的谬论,列宁论述了坚持和正确实现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列宁认为,在党执政的条件下,要把从事国家经济建设的政治作为党领导国家生活首要的根本的政治任务;党领导国家生活的任务是实行总的领导,要处理好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与发挥党组织、苏维埃国家机关各自职能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十月革命使俄国这个小农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几个时期谈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俄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苏俄实现了全部土地的国有化。在此基础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了要全力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农业的号召,宣布“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农业中要发展比个体经济更有利于节约劳动和产品的集体经济”,并提出了自愿、启发,鼓励和示范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是在学习和讲授《联共(布)党史》中长大的,从小对十月革命有深厚的感情。1938年以来,参加的纪念活动有几十次,但实在没有想到,列宁亲自缔造的布尔什维克党和占地球1/6陆地面积的苏维埃大国,进行了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打败了希特勒,成为两个超级  相似文献   

7.
王祖奇 《求索》2008,(11):224-227
列宁晚年对斯大林产生了严重的“不满”,很多人都将其理解为列宁晚年对斯大林政治上的严重不信任,有的人甚至将其庸俗化为一种权力斗争。但是,如果仔细联系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实际环境,就不难发现,列宁晚年与斯大林关系的变化,实际上主要是列宁晚年生病逐渐失去工作能力、并需要逐步移交其职权期间,苏维埃最高领导层出现的一些正常的分歧和矛盾。虽然由于当时特殊的情况,这些分歧和和矛盾表现出了与往常不同的形式,但实质上都是列宁及其他中央领导成员在当时苏维埃政权现实情势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完善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宝贵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列宁关于“生产宣传”的思想与实践俞良早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曾经两次领导党和国家政权进行工作重心转移,即由政治军事斗争转向经济生产建设。为了有利于工作重心转移,尽快地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列宁在两次实践中都非常重视“生产宣传...  相似文献   

9.
论列宁转变工作重心思想的演进俞良早1918年4月,由于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苏维埃政权已经在俄国各大城市和乡村建立起来,并且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巩固。由于签订布勒斯特和约,苏维埃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这时列宁受党中央的委托,撰写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  相似文献   

10.
苏维埃国家机关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政权机关,这个机关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以社会公仆、廉价政府,科学高效的特点赢得了俄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称道。然而,列宁从不认为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工作是完美无缺,勿需改进的。为消除国家机关事实上存在的,并逐步露头的不良倾向,列宁领导苏维埃人民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对国家机关进行了系统、顽强的改革。列宁指出:“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列宁认为,做好改革国家机关的工作关键在于要有一套具体的、强有力的措施。为此,列宁着重讲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经商农民”的政策调整,是列宁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政策转变。这个转变,展现出列宁晚年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一政策转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和领会列宁这一重大举措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思仓 《前沿》2003,4(9):100-103
十月革命后 ,俄共 (布 )成了执政党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列宁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必须坚持党对苏维埃国家的领导 ;执政后党的根本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 ;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发展党内民主 ,加强党内监督 ;注重党员质量 ,纯洁党的队伍等。列宁探索出的这些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并对其它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试论列宁关于监督防腐的战略构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刚刚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内部就出现了腐败现象。为了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新政权机关,铲除苏维埃政权内部的腐败现象,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从监督防腐的制高点上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今天重温列宁这一战略构想,对于目前我国反腐倡廉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 畅通渠道,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列宁认为,要保持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先进性,就必须在党和国家中设立专门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并“应该有更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①。1.组织监督。列宁认为…  相似文献   

14.
苏德玉 《创造》2021,29(10):49-55
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意识到苏维埃成员有官僚化的趋势,并主张"必须吸引全体苏维埃成员实际参加管理来防止这种趋势"①.此后列宁曾多次指出,现在我们的敌人是官僚主义,要大胆地和官僚主义进行持久的斗争.而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就已经比较明确地阐述了有关苏维埃体制和防止国家官吏官僚化的思想,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的这些思想逐步变得更加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以后,如何正确处理党同政府及其他组织的关系,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共产党(布什尔维克)首先遇到了这个问题。列宁当时从实际出发,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1921年8月,列宁在俄共(布)十大的报告中曾经谈到:“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两年半以  相似文献   

16.
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为了反击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俄共(布)建立了强大的革命军队——红军。列宁在这一时期的实践中,阐述了党领导红军的思想。列宁关于党领导红军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党必须创建自己的红军部队。党的事业在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史上,列宁在20年代初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初步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并用这一思想指导了俄国人民的实践。当前,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指导我国人民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发展和升华了列宁对外开放的思想。 一 对宁对外开放的思想,产生于1920年低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俄国经历了4年的世界大战和3年的国内战争,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交通运输业基本瘫痪,大多数工矿企业停产,农业连年灾荒,国家缺乏燃料和粮食,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苏维埃国家只有而且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列宁认为,要完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概括列宁当时的思想,主要有下述内容: 第一,苏维埃国家必须实行租让制。所谓租让制,就是指国家将一些自己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租让给他们来经营。这种政策和措施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将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俄国,以利于俄国恢复工作的进展。在当时的实践中,列宁论述了实行租让制的重大意义。针对当时有人说租让制意味着苏维埃国家向资产阶级交纳“  相似文献   

18.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以及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有其特殊性,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领导苏维埃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即列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俞良早 《人民论坛》2010,(11):32-33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以及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有其特殊性,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领导苏维埃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即列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20.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06,3(1):17-2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建设思想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实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建设的首要前提;苏维埃开拓了以社会主义民主为核心的制度伦理建设的崭新实践;捍卫和恪守苏维埃政权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建设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