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最近,有两位青年朋友(以下简称甲、乙)和我聊天,话题就是“自由”。交谈中得知,他们读过一些萨特的书,谈起来有根有据,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下面就将我们交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或许能给青年同志一些启发。魏:从谈话中,看得出你们都读过萨特的书。能全读得懂吗? 甲、乙:说实话,萨特的书是不太好懂。象《存在与虚无》,很难读下去。但其中他论述“自由”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延安,不论遇见谁,他总是点着头笑嘻嘻地同你攀谈:“你有什么困难吗?”“你对延安的生活习惯吗?”亲切的话语,温暖了许多初来延安同志的心。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批驳“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中,经常见到“弱肉强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张之一”的提法。请问,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江苏江都县港务处谈广义谈广义同志: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早期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前夜,资产阶级代盲人斯宾塞(一八二○——一九○三)用庸俗进化论去解释社会现象,使社会学生物学化,从而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斯宾塞搬用英国博物学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到某单位一份总结材料 ,文中曰 :“今年以来 ,我单位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努力加强党支部建设……” ,云云。猛一看 ,该单位政治觉悟确实高 ,形势跟得紧。但细想一下 ,又觉得不对头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不过是最近的事情 ,该单位“今年以来”就贯彻了 ,岂不是咄咄怪事?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上、机关的公文里 ,类似的现象可说是司空见惯。不管上面有什么政治活动 ,有些人都能及时地应对 ,并能找到现成的东西往上靠。前几年“南巡谈话”在文章中引用颇为时髦 ,现在则言必谈“三讲”、“三个代表” ,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方励之在积极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时候,多次谈到民主的含义。他说:“民主本身的含义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然后每个人去争取这种权利,然后组成一个社会。”他又说:“民主是以个人开始的,以‘我’为主。”他认为这种民主不要任何“头”或“圆心”“来牵着你。”叫做“东风吹战鼓擂,现在谁也不伯谁”,并以此来煽动学生闹事。一些缺乏政洽经验和马列主义修养的同志,颇受其蛊惑。究竟民主本身的含义是什么?民主就是“个人的权利”、“以个人开始”、“以我为主”吗?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民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尚书》,书中谈到民主这个词时说:“天惟时求民主”,意思是说上天适时为人民寻求一个皇帝、救世主。这里的民主是指“民之主”,即“君”或“君王”的意思,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而且正是相反的。在西方,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它是“人民”和“地区”、“权力”和“统治”两个词合成的,它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利”,有人民政权和多数人统治的意思。当然这里的人民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7,(12)
日前,记者就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进展情况等问题走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干事吴佩纶同志。在交谈中,他回顾了这几年企业改革的深化过程,同时告诉记者:专业银行企业化将与改革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一起成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要唱的两出“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社会主义胜利的问题上,到底是持各国“同时胜利论”的立场呢?还是持“一国胜利论”的立场?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是前者,有的同志认为是后者,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为了弄清问题,求得共同的认识,我们谈一点学习体会,不见得对,请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8.
潘燕 《瞭望》1995,(32)
进入改革的新时代为什么还会出现“活乱”的循环?如何评价以往16年的改革效应?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能否改变目前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经营权侵犯所有权现象?私有制是不是企业制度成功的充要条件?企业改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先生,请他就这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本刊拟分别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谈到自己的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时曾多次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又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邓小平的这些话是就他的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言的,我们认为,对于他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也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10.
晚报上连载丁隆炎同志撰写的《彭总在四川》,让人看了难忘之处颇多,比如彭德怀对他的老部下说过这么一段话:“作为领导,还是要多关心大家的生活……为什么有的部队在风沙露天里开饭?搭个草棚子饭堂不可以吗?为什么下工后一个个还泥糊拉渣的?搭一个木头澡堂不可以吗?作为干部,关心人才是头一份工作。我看 干部,历来把他是不是处处关心下属的苦乐安危作为头条标准。” 看了此文,我被彭老总的这个“头条标准”深深感动了。彭德怀用这个“头条标准”要求部下,也同样用这个“头条标准”要求自己。黄克诚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平时行军作战,他的战马总是让伤病员和年小体弱的同志骑。他经常关心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在中央乐团排演厅里找到他的。他正和几位长者在谈着什么,审查演出眼看就要开场。他太忙啦!还要不要访问他?让人不由地有点犹豫了。但是机会难得呵,我们还是鼓起勇气走上前去:“李德伦同志,我们打搅您来了,”待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当即欣然答应,赶忙把我们让进一间演习室里。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普遍反映,从“三个代表”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旺盛活力和光明前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了信心。但是,许多民主党派成员以及做统战工作的同志在学习“三个代表”的同时,也思考和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民主党派是不是“三个代表”?“民主党派与‘三个代表’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三个代表’作为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  相似文献   

13.
在谈到刚刚获得2001年度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 家王选时,北大方正集团副总裁刘秋云对记者说:“和他共事十几年中,我跟他商量工作没有一次超过10分钟。他没有太多的客套,在他的讲话稿里,没有‘帽子’,也没有‘鞋子’。” 王选的确可敬,正是因为他的发明,中国的印刷术才告别了铅与火,走进激光照排的新时代。他的可敬之处还在于他把时间看得比什么  相似文献   

14.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唐太宗一次求教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颇以为然.这个从善如流的君主,胸怀博大,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遂有贞观之治.故事向我们阐明了怎样才能明达远见的道理.当今也有一则故事:一位领导干部下乡搞调查,向一位熟悉的农民问起农业生产的情况,那农民问他:“你想听‘公话’还是想听‘私话’?”噫!话还有公私之分.这位领导忙问:“什么叫‘公话’,什么叫‘私话’?”农民悄悄告诉他:“‘公活’就是面面上的话,‘私话’就是心里头的话.”这位领导从农民倾心的“私话”里,了解到不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瞭望信箱     
《瞭望》1984,(50)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十期所载的《肖克谈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一文在谈到“怎样才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根治一些人身上的‘左’倾顽症”这一问题时说: “首先应该查清病因,找一找自身有什么‘先天不足’。我们党产生于小生产占主要地位的中国,在它的许多党员身上就反映出了小生产者从自已所处社会地位中带来的‘左’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曾经走过一条坎坷的道路。他曾两次谈到自己“三落三起”、“三下三上”的曲折经历。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几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综观邓小平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他那坚强而鲜明的党性,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他的思想观念、领导活动和战略设计活动中。这恰恰是邓小平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历经磨难不改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3,(42)
现在,举国上下关注农村问题。农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打白条子”、“减轻农民负担”,已引起各方关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日前,记者走访了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同志。收入与就业两大难题杜润生同志80高龄,精神健朗,搞调查研究亲自动手,不知疲倦。人们尊敬地称呼他为“杜老”。记者借这个称呼,首先问杜老: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长期影响我  相似文献   

18.
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晋升、评奖、入党、使用等问题时,有的同志总是说:“某某业务上嘛,没有什么说的,可就是政治表现不那个……”,言下之意:“业务上可以,政治上表现不好”.既然如此,晋升、入党和提拔都不可能在视野之内了.因此,有必要对知识分子的“政治表现”问题,发一点议论。所谓政治表现,是指一个人对于国家政治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思想和态度,以及由这种思想所支配下的实际行动,知识分子自然也不例外。但因为知识分子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有些同志正是由于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劳动特点,总是抱有一些偏见。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7,(20)
现在,许多同志都在思考一个问题:80年代的增产节约同50年代有什么不同?天津市市长李瑞环认为,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我们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增产节约运动,要在深化企业改革同增产节约的结合上做文章。 改革同增产节约运动是什么关系,它们的结合点在哪里?李瑞环同志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