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绳晚年论社会主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绳晚年对社会主义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在今天读来仍觉新鲜的观点。这些新观点主要体现在:对斯大林模式的新评价;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再评价;对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评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解读等方面。胡绳对社会主义模式问题所作的富有创见的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半叶,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社会主义制度以其在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度里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而震惊了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制度性解体,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转而投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怀抱,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再次震惊了世界。这种沧桑巨变,在世人面前尖锐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晚年的胡绳对这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仍然很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本是恩格斯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论断。1887年,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①胡绳晚年借用恩格斯的这个命题,就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过专门论述。1994年底,在中宣部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胡绳发表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的演讲,当即在会上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响。石仲泉回忆说:他当时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当场“许多代表对他说:什么是最高水平?这就是当今我们国家的最高理论研究水平。这…  相似文献   

4.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或包容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归纳起来是: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其中,“对立”与“斗争”不能画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相似文献   

5.
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成文 《求实》2004,3(4):61-64
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要从消灭资本主义以巩固社会主义 ,转变为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从以“对抗”为主转变为以“合作”为主 ,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变为努力实现“双赢”的结局 ;从片面强调坚持原则 ,转变为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从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转变为重视和平过渡的现实可能性 ;从利用政权的力量把社会主义的因素创造出来 ,转变为资本主义在潜移默化中也可以演变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党史》2001,(2):23-23
吴江在2000年12月30日《 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说,胡绳同志晚年为从现在起至下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理论上阐述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胡绳在其一生中最后抱病为社会主义操心的一个问题。 1998年春夏之交,我去探望胡绳。坐下后,他第一句话就是出示一篇文章问我“ 这是不是你写的﹖”我一看,那是我在1997年9月间对一位香港友人所提关于社会主义前途问题的答复。我承认那是我所写。他指着文中引用的邓小平在1992年6月间在上海接见香港某知名人士所讲的一段话说:这番话讲得好。邓小平说:“ 我叫…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后新的时代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及实践对策,突破了传统观念,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前提是正确估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勇于面对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形势;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目的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其中的先进分子的问题。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个春秋,无论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利,都与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认识两种社会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本文对目前学界有关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为斗争关系和替代关系,其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相互借鉴关系、合作共处关系、相互转化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统一性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上升,科学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统一性。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关键。坚持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优越性,并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1.
叶险明 《新视野》2006,25(2):8-11
从经济必然性看,处于同一世界历史时代的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都在为迟到那个“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社会创造着前提条件。随着基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结构变化,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故而这两者的相似点也越来越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体制上的相互“借鉴”或相互“学习”的一个主要根据就缘于此。所不同的是:当代社会主义是为“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社会的实现创造经济和广义的文化条件的自觉形态的最初的、局部性的发展形式,而当代资本主义则是为这种社会的实现创造经济和广义的文化条件的自发形态。世界历史有一个由“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发展的复杂、曲折和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思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从中我们也能吸取教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曾经历了曲折,逐步趋于科学。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毛泽东继承了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正确主  相似文献   

14.
王家芬  彭守志 《求实》2002,1(11):12-13
邓小平认为 ,我们应当正视和承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社会主义应当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 ,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超越并最终消灭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与时俱进,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因此,必须在“资”强“社”弱的战略态势下,在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比较中,对怎样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进程和一种发展趋势,始终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相反,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全球化又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它将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徐祖荣  杨丹丹 《求实》2005,3(9):35-38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结论。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在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邓小平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泽民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使“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陈广亮 《唯实》2011,(10):22-25
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商品经济阶段和时间经济阶段。自近代以来,整个世界开始了由自然经济阶段向商品经济阶段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成为推动商品经济阶段社会发展的经典模式。而传统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的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认知,割裂了与商品经济的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虽然在实践上实现了与商品经济的一定结合,但在理论上仍未彻底搞清楚。实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时实现商品经济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同生产方式,而非前后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看做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突破了以往人们把二者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的僵化认识 首先,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坚决地主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制度上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剑拔弩张、势不两立,到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竞争共荣,现实在变,观念也在变,现实和观念的变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其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则是唯物主义。社资关系的发展轨迹,不论是从两大阵营到两道风景,还是从“主义斗争为纲”到“国家利益为纲”,都是唯物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