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畏法者快活     
畏法者快活周光佑据宰昌府忘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活?』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的人快活。』朱元璋听了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下令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的人快活』,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有道是:法律无情,法...  相似文献   

2.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召见一批从基层选拔来准备重用的官吏,考问他们:“天下什么样的人快活?”众人所答,朱元璋都不满意.当有个叫万钢的回答:“畏法度的人快活”时,朱元璋称赞道:“说得好!”随即任命万钢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的人快活”,确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法度者,法律;快活者,心情舒畅也.这里的“畏法度”,不应单纯理解为惧怕法律,而应引伸为知晓法律,懂得法律的  相似文献   

3.
张翔 《行政法制》2002,(3):40-40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乐?”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者快乐。”朱元璋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令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  相似文献   

4.
所谓“官有所畏”,说的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也就是说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其实, “官有所畏”古已有之,连风流千载的“唐宗宋祖”也有惧怕的时候。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 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  相似文献   

5.
清代雍正年间有个廉吏名叫叶存仁,当了30年的官却仍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当他离任时,部属想给他送点礼物,怕坏了叶大人的名声,就特地在深夜送去。叶存仁知道了部属的良苦用心后,十分感慨,临行前他将礼品退回并附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好一个“不畏人知畏己知”!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尚且懂得拒绝行贿受贿之根本就在要“畏己知”。也就是说,清正廉洁的保持不能只靠法律的约束,还得靠个人以道德和自律的观念,将各种诱惑拒之于心扉之外。我们的官员被称之为“公仆”,为人民群众办事…  相似文献   

6.
畏己者无畏     
白白做官,必先要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做人,就要时刻警惕自己有悖于堂堂正正的准则。“畏己”的结果,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自己而不动心、不被惑。据《五总志》载,王安石任宰相时,有地方官,以极佳端砚相赠,并说:“此砚呵之可得水。”王以诗拒赠:“纵得一担水,又能动我心?”《墨客挥犀》中有个小故事也是说王安石:王荆公面黧黑,有门人送澡豆给他洗面,古时澡豆之功效,似今日增白面膜之类,王安石笑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上天给我生了张黑脸,澡豆又能将我怎么样呢?他是套用孔子讲的“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幽默的婉拒…  相似文献   

7.
由于北宋特殊的政治环境,"畏天"成为君德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意义是敬慎。"畏天"在诏令中的使用语境,包括新皇即位、发生灾异、群臣上尊号三种,一方面表现出对天的敬畏之意,一方面表达了建立在天命基础上的皇位合法性诉求。"畏天"也是北宋士大夫对君主德行的期望。他们通过上书、撰写专门论证文章的形式,阐发"畏天"是约束君主的手段之一,以此说明君主的"畏天"之德不仅仅只是道德领域的事,还具备了政治上的重要作用。既能表明其为君之合法性,又能教化百姓,有利于形成修德、立身、听命的社会之风,稳定其统治。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源泉。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当从传统文化的“志”、“畏”、“公”三方面汲取营养滋养心田。“志”———志存高远,立志生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无不把改造社会、治国安民视为人生的最高志向。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从“为政在人”和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出发,要求人生有远大志向———“志于道”和“乐道”。一个人的远大目标一旦立定,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乃志向、意志。孟子曰:“古…  相似文献   

9.
正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有说功成名就的,有说金榜题名的,还有说富甲天下的,等等,太祖均未置可否。有个叫万纲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太祖却龙颜大悦,连夸其见解"甚独"。古往今来的史实证明,敬畏法纪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事的必须,更是一生平安的保障。原重庆司法局局长文强,也曾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抓获"中国头号悍匪"张君,当是有功之人,但当其权倾一方之后,开始目无法纪、只手遮天、气焰嚣张、罪行累累,最终被绳之以法。先  相似文献   

10.
司法畏民,就是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对象,从事一切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1.
案情简介某日凌晨3时许,喝醉酒的陈某闯入一家属院,撞击刘某家门。刘某惊醒后喝问对方是谁、要干什么?陈某只是让刘某开门并撞门不止。刘某以为来人系歹徒,因为前不久该家属院发生过两起盗窃案,当日其恰好家中存有现金,刘某认为歹徒欲入室抢劫,遂厉声要求陈某离开并打电话给总机值班员要其向派出所报案。这时撞门声愈加急促,刘的岳母吓得浑身发抖,女儿吓得啼哭不止,刘遂取出小口径运动步枪装入子弹,警告来人再不走就开枪。陈某说道:“你还有枪呢?”刘某听后感到来人系亡命之徒,于高度紧张中扣动了扳机。他人赶来后告诉刘某撞门的是个醉汉。刘打开房门说自己已开枪,让检查伤着人没有。陈某被枪击中两肺倒地,导致大失血休克死亡。  相似文献   

12.
2月23日召开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安区人大代表履职评价暂行办法》.建立"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人大代表履职评价制度,切合当前人大代表工作实践的现实要求,必将有力地推动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积极作为,提升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见《人民代表报》2017年3月30日二版)东安区人大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评价制度推动人大代表有畏有为的创新举措,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袖梅 《检察风云》2007,(16):22-24
在一些人眼里,她是一个"爱钻法律空子"、爱给领导出难题的"刁民";而在群众眼中,她是敢说敢做不怕报复的"反腐女杰"、"地下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14.
有句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我们要搞明白一个前提,这句话并不是老祖宗给我们的一个万能托词,你不怕影子斜,但是好歹要让围观群众弄明白这个“斜影子”是假的吧?你自己都不出来证明,那围观者是没有义务为你分辨什么是真身什么是影子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要大胆面对影子,揭露影子,还自己以清白。  相似文献   

15.
一颗心为公,不怕群众不听;一碗水端平,不怕群众不服;一身力出尽,不怕事情不成。我叫蔡文龙,是陕西省武功县司法局长宁司法所所长。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我是一名光荣的司法所所长,我可以用自己  相似文献   

16.
张鸣 《检察风云》2008,(20):31-31
日前,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民间选择纠纷调解的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社会官方的立场看,调处息讼无疑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伦理教化的推行,而对于清代广大乡土社会的老百姓来说,之所以对诉讼畏而远之并倾向于接受调解的方式是有着他们自己的原因。"古代中国人是以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对诉讼本身的道德或价值评价为出发点去贱讼的。"本文将从以下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2,(15):1-1
“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说,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群众眼中是最重要的形象,不讲原则、不负责任在群众眼中是最可憎的行为。要看到,不得罪歪风邪气,就必定得罪公道正气;不得罪少数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就可能得罪大多数奉公守法的人。我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使自己成为得罪组织和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吻救人     
《法律与生活》2011,(14):23-23
19岁的刘文秀经过人行天桥时看到许多人围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看清是一名年轻男子用一把刀抵着自己并情绪激动地与警方对峙欲跳桥自杀时,刘文秀没有吓得跑开。她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后,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男子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这时候,又没有人上前劝一下他,刘文秀就想过去救他。  相似文献   

20.
海一笑 《检察风云》2014,(21):24-25
像众多落马贪官一样,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副厅级)丁宝军的被抓非常偶然性:北京市司法机关为调查一起案件的当事人涉嫌贪污、诈骗,曾多次派人来安徽找丁宝军了解情况。2013年3月,安徽省纪委通知丁宝军到办案点配合北京市司法机关调查。丁宝军见到纪委干部后,吓得双腿发软,主动坦白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