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德法关系     
《求知》2017,(5)
<正>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论语》【释义】一个国家如果只靠政治和刑罚治理,百姓只是出于对外在惩罚的惧怕而不敢做坏事,但是老百姓并没有羞耻之心,而如果用道德和礼仪来治理国家,百姓就不仅不会做于社会稳定不利的事,而且还有羞耻之心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培养道德认知能力,使道德规范向主体意识内化。道德建设应以道德内化为根本,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使道德规约得到强化,通过"道之以德",对公务员进行内在控制,并"齐之以礼",用法律法规作为强有力的外在控制手段约束公务员的行为。在道德建设中由于道德理念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着的,道德教育作为主要的"立德"措施,在培养道德意识上有着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徐阳光 《团结》2006,(1):42-43
在金融安全的法律制度设计中,要重视存款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以弥补公共权力监管的不足。要让存款人从银行可以破产的观念基础上树立起风险意识,自觉对银行通过“用脚投票”等方式来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这是通过私权力的监督来弥补公权力监管之不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性善说"是孟子对"仁"、"义"、"礼"、"智"的道德回答,对当今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青少年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网络犯罪、浏览和传播色情资源、放纵言行和深陷数字化迷宫等问题。以"仁"的思想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义"的思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礼"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约束言行、以"智"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网络,是基于"性善说"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观点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物欲充塞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道德行为逐渐失衡。孔子的“忠恕之道”能够给予我们极大的道德启示,对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以孔子的“忠恕之道”为研究对象,解析“忠”、“恕”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说明“忠恕之道”的具体实践方法及对社会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4)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描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并且阐述了自己的一系列道德治国的政治策略。其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强制性的道德灌输,通过著书立说来正己名,立秩序,并要求所有士人阶层遵守礼的秩序。另一部分,则是较缓和地树立道德榜样来进行引导,通过劝说君主和一部分士人阶层守礼,并将他们树立为道德榜样来引导其他人遵守礼。同时,孔子也在《论语》中描述了他希望道德治国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道德治国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之道,是指管理者用道德的感召力治理社会,通过道德教育来约束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治国方式。以德治国的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关键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道德的感召力。实现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吏。实现以德治国方略,根本在党。  相似文献   

8.
孔子"知耻观"内涵丰富,包括"以何为耻,不以何为耻",以及表面为"荣"实质为耻的社会现象辨析。孔子的"知耻观"奠定了耻感文化的基础,深化了知耻观教育的内涵,提高了知耻的自律性。当代社会需要深入挖掘孔子知耻观的内涵,借鉴其教育的方式,增强知耻观教育效果,以应对社会变化之际耻感观念淡化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内容的"恕"道原则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儒家立身行事的重要准则."想"道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将心比心的方式来践行"仁".孔子强调对"恕"道要"终身行之"."恕"道不仅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对它的遵守应以"不违仁"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刘晓蕾 《团结》2011,(5):46-47
亲属容隐制度是广泛存在于多种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古老的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即:对于犯罪,亲属可以不揭发,有权拒证、隐匿、包庇皆不为罪。 我国古代的亲属容隐制度 《论语》有记载: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则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显然.在孔子看来正直的道德要求是:即使犯罪。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古代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剔除、扬弃其中的糟粕,对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行为规范,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礼,本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当时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为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服务。后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它演化为统治阶级的行为准则。在孔夫子之前的夏、商(殷)、周代,礼仪因革相沿,不断完善。自孔子始,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人们开始赋于“礼”更多的观念、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使之逐渐从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方面转化。孔子对夏礼、殷礼、周礼作过考察和审议,说“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既讲究上下、尊卑、男女、长幼的等级限制和秩序规定,同时又保存了一些原始文化中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孔子把礼与“仁”、“德”联系起来:“人而不仁,如礼何?”并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把礼与仁、义、智相提并论,解释“礼”为“辞让之心”,使其成为一个道德规  相似文献   

12.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崇荣贬耻,做当荣之事,避为辱之行,当好弘扬时代正气、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一是带头树立正确的地位观,靠高尚人格建立威信。为人要有尊严,为官当然也要有威信。这种威信,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不是靠权力来建立和维系的,不是靠摆架子、打官腔来建立和维系的,要靠高尚的品格来树立。特别是身居要职的人,如果过分看重权力和地位,就会成为权力和地位的奴隶,犯下严重错误,甚至走向犯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醒自己,把职位晋升看得淡一些,把品德修养看得重一些,把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3.
国学赏析     
《侨园》2013,(7):52-52
<正>【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各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肯定古代的人学习,学习的终极、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真正的人,为自己的德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是维系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在严重危及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以“严刑峻法杀无赦”的重刑主义规制食品犯罪无异于舍本逐末;反之,在食品犯罪认定中,降低因果关系的证明强度,提高刑罚的不可避免性,才是规制食品犯罪之正途。对此,在食品犯罪认定中可引入过错推定责任、疫学因果关系说,将食品犯罪认定中因果关系的证明强度相对淡化,从而遏制食品犯罪的高发势头,保障民众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贯穿于这种进步与发展之中的所谓精神文明,从思想理念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人类的一种自我审视观念和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现。可以说,我们的道德和法律以及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源发于特定的自我审视观念和社会发展现。如果从社会发展的大视觉来考察,我理解,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呼吁人们重视社会的道德基础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更为成熟的社会发展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认为,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  相似文献   

17.
(一)所谓“推己及人”,是说从自已本身出发,拿自已和别人作比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并且反省自已,对自已的言行作出道德评价。经过进一步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已的道德境界。在中国伦理学史上,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首先是孔子提出的。在孔子看来,“仁”是一般人的最高道德境界,具有了仁德的人,也就具有了各种美德。他认为实现仁德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自己有所树立,首先要别人也有所树立;自已有所通达,首先要别人也有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和”,是不同事物的相成相济,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一团和气”,更不是相同事物的简单叠加。“和”的境界为历代管理者所孜孜以求。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和”的正向管理价值主要表现在形成整体合力、创造竞争环境、树立体制权威等方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之以乐、动之以情则是实现“和”的正向管理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苑 《求知》2007,(10):10-11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几千年以前古代先哲们十分重视做人做事的荣辱是非标准。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苟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宋代的王安石说:“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做人一定要有廉耻之心.他们十分痛恨丧失廉耻感的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认为没有羞耻之心是最大的羞耻.这样的人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出来,“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八荣八耻”首先是领导者的标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俭 《瞭望》2006,(13)
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