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青是四十年代在沦陷区与张爱玲齐名的走红女作家,今天更多是因为张爱玲的关系而重新被人关注。“苏青是一个重视意识甚于技巧的作家”①,其作品的人性穿透力与艺术表现力均不能和张爱玲同日而语,又因对“直言谈相”无所顾忌,文风不免趋于粗俗,多为人诟病。苏青是正视世俗的,与张全玲相比,她更关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女性生存境况。如果说张爱玲“出色描摹情欲世界,撕开其在畸形社会里‘异化’真实面目”o,苏青揭示的则更多是琐碎平庸的世俗生活中,在传统与时代的夹缝中受着双重角色的困扰的时代女性的尴尬处境。在“五四”目蒙思…  相似文献   

2.
杜娟 《前沿》2012,(2):141-142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自己虽然同样描写女人,却有着不同的诠释。男人把女人看做附属品,她们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或是温柔的天使,或是邪恶的魔鬼,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人;而女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不甘受命运摆布而逐渐反抗男权社会,她们渴望平等,要求独立,女性意识也随之日益觉醒,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人性异化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本文分析了主人公曹七巧在男权社会、封建宗法制度的层层重压下,由被食到食人,成为新旧交替时代、男权社会的殉葬品的全过程,并剖析了产生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伴随五四时代的主旋律,现代中国的女作家们奏响了觉醒之歌。从陈衡哲、冰心等第一代女作家到萧红、陈学昭等第二代女作家再到张爱玲、苏青等第三代女作家,她们以迥异传统的女性文本,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生活、情感层面,书写出现代女性生命本体充满激情的审美体验。从...  相似文献   

5.
在女作家与女人之间,张爱玲首先是一个女人,她用笔体味着女人的喜怒哀乐。她笔下的人物都不可爱,也不辉煌,却真实贴切到令人惊叹。她没有美化或丑化她们,只是细细地描摹。于是这些女人都活起来,穿越了时空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是男权色彩十分浓重的社会,父权社会权力系统重压下仍然有个别女性冲破了父权社会的层层封锁,到达了社会权力顶端。怎样看待这种突发的.偶然的女性执政?她们与当代的女性参政有多少共同之处?这些女皇大后的参政背景.参政道路、参政手段对现代从政的女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与多丽斯·莱辛,在书写时代女性命运的多种形态和生命欲望的过程中,对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进行了深刻批判和自省.中西方两位女性主义作家,对探求男权文化传统体制下女性自我救赎,以及女性寻求两性关系的出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民俗与社会性别认同--以传统汉人社会为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春 《思想战线》2005,31(2):19-23
传统汉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男权制度控制下的边缘地带,她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精神世界等领域与民俗及社会性别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习俗惯例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话语,它无所不在,贯穿于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甚至潜入女性隐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大女人与年龄无关,与体貌无关,与职业无关,唯有生命的品质是衡量她的标准。 居里夫人是大女人,林徽因是大女人,那些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女人固然都是大女人。 但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被人们视作"大女人"的女人。她们不一定是最艳丽的花朵,但一定有着最持久的芳香。她们的人性与女性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现实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是一个女性文学群体崛起的时代,特别是英伦三岛。这些女性作家要在男权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她们仍以各种方式述说着女性的遭遇,对男权文化进行消解。乔治.爱略特便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1.
曾经,女人是蜷缩着手脚在小家里画地为牢的:曾经,女人是把梦交给自己的男人和孩子来圆的:曾经,女人只是那些叱咤商海的风云人物的看客。这一切,正被历史所改写。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家庭之外开创着另外一片美丽的天空——柔情与果敢并重,智慧与美丽双全。从新年第一期始,我们推出了“创业者档案”栏目,将把目光投向那些创业途中的女人们,她们可能不是最富有的,也可能不是最成功的,但她们毕竟为创业的梦真实地活过一回。我们将真实地记录她们的创业经历和心路历程,作为对她们努力的纪念,和对那些正在经历中的创业女性的一份激励。  相似文献   

12.
于倩 《青年论坛》2009,(5):109-111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看到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双重角度对人类社会进行考察,确立了生产力和人的自由解放这两个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人类由男人和女人构成,作为男权中心的被统治者,女人获得解放的程度也必然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女性的解放实际上就标志着人的真正解放。文章据此尝试对女性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话说中国的句读,那学问大了。古代文人们玩这个,能弄出千姿百态。著名的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等等,因为大家对此都很熟悉,我就不细说了。古人是玩玩文字游戏,现在人们说起来,倒把这当成了文苑佳话。其实现代人也有别出心裁在标点上玩出新意来的,更绝。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是一个女性解放主义者。她曾把先圣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标成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引起极大轰动。刺激,直露,可谓石破天惊!有卫道者骂苏青堕落。她回敬道,少男钟情,少女怀春,…  相似文献   

15.
作为女性作家,方方一直关注着女性在现代社会的角色与命运,从她早先的《何处是我家园》、《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开始,到最近的《奔跑的火光》、《水随天去》,都是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与关注。这些女性,她们的年龄、地位、文化都各不相同,但是方方透过这些表面的不同,看到了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尴尬与困境。这种尴尬与困境无疑是由于她们的性别身份决定的,正如“你将格外不幸,因为你是女人”的命题一样,这成为每个女性想要摆脱却无法摆脱的紧箍咒,时时刻刻镌刻在她们的灵魂深处。《树树皆秋色》是方方思考现代知识女性的情感命运的一部…  相似文献   

16.
王敏 《传承》2009,(12):138-139
张爱玲的作品充分体现女性的自觉意识,女性是一个被塑造、被言说的性别群体。在《花凋》中,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是一个被塑造、被驯服的社会性别,拥有更为狭窄而封闭的生存空间,在她们身上体现着"歇斯底里"的生存焦虑;女性身体只是女性魅力的展台和男性欲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女性对父权制①社会的盲从与自贱和对女性角色--母亲的批判两个方面,分析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通过婚姻对男性的人生依附以及张爱玲将母亲从圣坛还原于世俗社会之中来塑造的独特方式,揭示张爱玲对女性认同父权制角色模式、自觉甘居从属地位的思想行为的批判.本文还进一步通过家族、母亲及时代的影响来分析张爱玲思想形成、发展的原因,从而映证其作品女性主义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发现母亲>中的母教理论,指出,借助"民族国家"的男性表达实际是母教中妇女表达的缺失.今天的"母教理论"是对当今中国妇女运动的男权评价,也是对妇女角色冲突的男权解释,更是男性以民族的名义向妇女发出的呼吁.本文认为,母教的宗旨应是调动社会资源为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发掘妇女的聪明才智,分享她们做母亲的经验,参与社会(社区)政策的制定.妇女是母教的主体,这一教育是她们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她们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作品充分体现女性的自觉意识,女性是一个被塑造、被言说的性别群体.在<花凋>中,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是一个被塑造、被驯服的社会性别,拥有更为狭窄而封闭的生存空间,在她们身上体现着"歇斯底里"的生存焦虑;女性身体只是女性魅力的展台和男性欲望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表现出矛盾的态度,既希望女性在战时能够承担更多传统上由男性承担的工作,又对女性心怀芥蒂,担心女性过于独立,对男性造成威胁。美国在战时宣传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男权社会的这种矛盾心态。尽管遭受种种限制和困难,但美国女性仍然通过战争中的贡献和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更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