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而提出的判断荣辱的价值标准。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必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  相似文献   

4.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成果。要正确理解“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尚义与求利、个人与社会、劳动与享受诸关系。  相似文献   

5.
艾青 《新长征》2006,(9):28-2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导向和处理国家、人民、社会关系的准则,是国人为人、致学、做事的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标准。牢记“八荣八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行合一,寓心于行。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生动体现,也是匡正当前从政道德、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的重要指导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文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概括。“八荣八耻”不仅反映了我国道德领域的新变化,而且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规律;它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最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思想保障。践行“八荣八耻”,一方面要将“八荣八耻”的要求贯穿于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体现在文化阵地建设和城乡基层文化活动中;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白涛  熊宏俊 《求实》2007,3(1):14-17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历史经验表明,实践是培育道德理念的沃土,也是提升道德水准的根本途径。在全社会树立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贯穿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群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教育性、示范性和延展性,它源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却又高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如何结合职业特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准则,树立五种意识,不断强化以教为乐、执教为民、兴教为荣的职业道德观念,牢记宗旨、知荣弃耻,贯穿教学、褒荣贬耻,立足岗位、扬荣抑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打造和谐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吉化党校学报》2006,(4):35-37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言简意赅.内涵深邃,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每个行业和部门均努力将“八荣八耻”内容学深一层.做细一步。联系化工企业实际,牢固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深入每名员工的心灵.成为指引其努力工作的思想坐标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张学武 《共产党人》2006,(16):23-2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对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荣辱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转变社会风气,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现代转换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荣辱观在塑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方面起过重大作用,今天我们重温传统荣辱观,对其进行现代转换,对我们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艳丽 《新长征》2007,(3):52-53
今年3月4日,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周年纪念日。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深刻削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最新发展.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总结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于钦读 《奋斗》2006,(6):56-5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近日,重庆市社科联召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座谈会。市委党校、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涪陵师院、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市教科院、重庆日报等13家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全面阐述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进一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民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不良的社会风气,把社会强烈关注的道德问题做了透彻的阐述,是个人修身之根本,民族精神之精髓、以德治国之基础;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新思路,体现了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体现了道德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它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为人们提供了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的基本规范,提出了一个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新思路。因此,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极其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八荣八耻”的实现,需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法律根基。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中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在“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排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如果说“八荣八耻”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那么,热爱祖国应该也必须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前提和基础。“不知荣辱不能成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首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包括国情教育、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它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在三大主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