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德治国,人人有责,为官者更要讲“官德”。官之有德,德隆民安,国则兴也;官之无德,祸起民怨,国则伤矣。   讲“官德”,须讲勤正为民之德。为国为民,官之责;尽职尽责,官之德。如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任职而不为民,掌权却不从公,浑浑噩噩做懒官,碌碌无为当庸官,迟早会官坐不稳,以垮台告终。   讲“官德”,更须讲廉洁奉公之德。“黄金非为主,道德鬼神钦”“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为官者,要淡泊于名利,要守得住寂寞,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时时克己奉公,毕生疏于谋身。如是也,官有威,民有信,政也通之,令…  相似文献   

2.
渴望“诤言”董治顺诤者,直言规谏之谓也;诤言者,率直规劝之谓也。据《说苑·臣术》解释:"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按这个解释,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善谏敢诤者,才称得上忠良之臣;二是,谏也罢,诤也罢,都...  相似文献   

3.
“昭德塞违”一词出于《左传》中《臧哀伯谏纳部鼎、一文,文章说来国将取之于部国的大鼎送给鲁国,为的是讨好鲁国。鲁国的国君桓公又将受贿之物——大鼎公开展放在泰庙中。臧良伯认为,桓公是“君人者”,本应“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反倒“灭德立违,而宣其路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意思是说为君者带头收受贿赂,等于公开树立起了违犯纪律的榜样,如果官员们都学着也去公开行贿受贿,到那时该如何处置他们呢?为此,臧哀伯在他的谏文中大声疾呼:“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昭德塞违”,提倡用高尚的品质昭示…  相似文献   

4.
晏建怀 《前线》2014,(2):123-123
真正的读书,应该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更非功利的。宋朝读书人中间,不乏汲汲于科举之途者,但也有很多毫无功利意识的神会者。穿越宋代历史,你会发现有许多名臣、名儒,随便拉出一位就是一大堆励志故事,足以让人感佩。  相似文献   

5.
梁衡 《新湘评论》2008,(10):53-55
中国古代有一句为政格言:“文死谏,武死战”。国家的稳定全赖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各守其责。神武之勇,战功卓著,名扬疆场者被尊为开国功臣、民族英雄,如韩信,如岳飞。敢说真话,为民请命,犯颜直诔者为诤谏之臣,如魏征,如海瑞。进入现代社会,讲民主,讲法制,但个人的政治操守仍然是从政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在共和国历史上兼武战之功、文谏之德于一身并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当数彭德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有一句为政格言:“文死谏,武死战。”国家的稳定全赖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各守其责。神武之勇,战功卓著.名扬疆场者被尊为开国功臣、民族英雄,如韩信、如岳飞。敢说真话,为民请命,犯颜直谏者为诤谏之臣,如魏征,如海瑞。进入现代社会,讲民主,讲法制,但个人的政治操守仍然是从政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在共和国历史上兼武战之功、文谏之德于一身并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当数彭德怀。  相似文献   

7.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文荟萃     
唐太宗言论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任官惟贤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财物自归之。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工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相似文献   

9.
刘诚龙 《唯实》2009,(6):95-95
大家都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这篇雄文,但未必知道李斯还起草过“关于请求焚书坑儒的请示”。李斯功未成名未就,官没做大、位未坐稳之时,他写《谏逐客书》,他功成名就官大位显之后,就不是反对秦王逐客了,而是要帮着秦王杀客了:“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相似文献   

10.
龚维斌 《党课》2010,(20):74-76
“官油子”长袖善舞,精于作秀,拙于做事;“官油子”乐于谋人,短于谋事;“官油子”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官油子”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官油子”好大喜功,光说不做;“官油子”两面三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官油子”神通广大,无功受禄,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11.
“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这个人就是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吴兢在《贞观政要》评:“故一世之臣,非特大臣能谏,小臣如皇甫德参无不谏也;非特内臣能谏,外臣如李大亮无不谏也;非特文臣能谏,武臣如尉迟敬德无不谏也;非特廷臣能谏,宫妾如充容徐惠亦无不谏也……盖自三代而下,求谏之  相似文献   

12.
向大家推荐一篇古文——《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赋     
梁衡 《党建》2011,(8):50-50
西柏坡乃冀中一普通山村。然其声沸海内,名传八方;瞻者益众,研者益广。天降大任,托国运于僻壤;小村何幸,成历史之拐点。  相似文献   

14.
全新明 《党课》2014,(2):65-67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5.
饶文波 《先锋队》2013,(11):12-12
《淮南子.说山训》有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相似文献   

16.
世声     
《党课》2011,(9):124-124
不上网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你习惯了听恭维的话,互联网能让你清醒。虚拟的世界有着真实情感,真实世界却多是虚拟面貌。——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常务副主任莫高邑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老百姓希望的好官  相似文献   

17.
前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4,(11):46-46
《瞭望》2004年第36期上刊登文章指出:目前,跑官、要官、买官之风在我国一些地方愈演愈烈,谋官晋级的“捷径”是:贿赂领导,花钱买官;拉票贿选,搞非组织活动;弄虚作假,骗取官位;甚至升迁情迫,害命谋官。而正常晋升渠道则颇不通畅,包括:1.对干部的发现选择机制不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儒家"孝忠"观中的"谏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谏诤"思想是先秦儒家"孝忠"观的一个重要内涵.自孔子提出了"事父母几谏"和"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的主张后,曾子、子思、盂子各有侧重地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谏诤"思想.曾子侧重于"谏亲",提出了"以义辅亲"和"微谏不倦"的谏亲原则;子思和孟子则侧重于"谏君",前者认为"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后者则阐发了"反复谏"的观点.荀子综合了孔、曾、思、孟的"谏亲"、"谏君"思想,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主张,把先秦儒家的"谏诤"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