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存在劳务繁重、经济拮据、照料缺乏、精神慰藉缺失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家庭成员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加大政府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力度,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的保障留守老人基本权益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老人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66名湖南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农村566例留守老人的孤独总分为44.48±9.11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4.15±6.58分,孤独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湖南省农村留守老年人孤独感较强,社会支持偏低,二者显著相关,提示通过提高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保障的持续引导和支持,社会要着力推动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保障的良性互动,家庭要充分发挥农村留老人精神慰藉的基础性作用,农村留守老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老人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和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当前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忽视了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视并多途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是提高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留守老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亟需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诸多农民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到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破解"留守老人"问题也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留守老人养老缺失问题日益突出.有鉴于此,在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形下,可以尝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由留守老人群体及外出与滞留农村的青中年群体构成的留守老人社会互助保障机制,通过基层社团组织与留守老人互助基金的建立,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保障其生活质量,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以苏北S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上班族的时间配置、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妇女上班族在时间配置上,工作和家务劳动占据了主要部分,闲暇时间她们的生活较为丰富;留守妇女上班族的社会支持网中,同事和工作中认识的留守妇女为她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在工具性支持上,她们和一般农村留守妇女没有差别;留守妇女上班族对社会身份的认同是通过经济独立、家庭地位提高等维持的;留守妇女上班族在工作获得途径、安全保障和工作保障方面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生存状况一直不为人所知。本文以恩施市龙凤镇JX村为例,在“留守老人”与家庭外出人员之间普遍存在着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现象,形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在于农村养老体制不健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幼儿教育机构的缺乏和敬老风尚的淡薄。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需要尽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幼儿托管机构、形成孝敬老人的文明乡风等。  相似文献   

9.
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简称为“三留一外”人员。“三留一外”人员问题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阶段性产物。目前,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缺失、留守儿童监管教育不力、留守妇女劳动负担和心理压力过大、留守老人养老医疗保障滞后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河南省新蔡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向外地输出劳动力达三十多万人。因此,对新蔡县的“三留一外”人员状况及管理服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找到系统应对中国“三留一外”人员问题的办法,帮助农村外出务工和家中留守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服务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服务供给不足、专业性不强、成效不高等现实问题.对湖南部分地区农村进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社会工作服务"三留守人员"及其评价反馈等方面状况,围绕社会工作如何有效、系统介入"三留守人员"支持服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实施,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失独家庭和失独老人,当前失独老人面临着生活、养老、医疗、心理恢复等问题.在研究社会支持理论的内涵、类型、作用机制和功能后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的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现状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失独老人存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方面的缺失,指出影响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失去独生子女的时间和社会政策,并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失独老人自身等视角,提出建立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并基于社会重建理论,提出了重建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在卫生、健康、安全、亲社会行为、成长环境、亲子关系等方面面临困难,而为此提供的社会支持资源相对不足.留守儿童群体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处于哺乳期的婴幼儿.对学前留守儿童的基础性调查结果,可以对整个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工作构成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来,尤其是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学界对失能老人、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与社区支持的研究不断深化。已有成果围绕失能老人评估与规模测算、失能老人需求、社区支持内容与体系构建等展开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各有特点。今后研究的方向应是,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社会支持三要素,对失能老人社区支持体系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福建和浙江2省3村的实证调查,描述了改革开放后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背景下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面对这样的困境,结合目前国家还无力建立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的实际,笔者提出这样的一种设想: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领域,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由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十分关注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积极探索和构建了包括"关爱模式"、"社会支持模式"、"自强模式"和"赋权模式"等四种有效的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支持体系,形成了政府、家庭、学校、全社会等多方联动共同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工作格局。今后,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应应承担起首要责任,教育部门应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条件,家长应不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全社会应继续保持共同联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我国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可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却日益突出。劳务输出、城镇化进程和“银发浪潮”导致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他们存在经济拮据、健康状况较差、缺乏感情陪护等困难,同时,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也存在着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规范冲突的缺陷,有必要从立法角度体现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特殊关怀。  相似文献   

17.
2009—2010年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问题,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显性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留守儿童教育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平等意识还存在;在一些隐性的教育支持方面还有一些性别不同等的对待。由于受重男轻女等思想观念的影响,留守女童的教育还应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居家老人的生理性失能和社会性失能现状,为提升双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市城市社区的居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ADLs)及参照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行设计社会支持量表,对323份问卷展开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生理性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社会性失能问题,双失能老人普遍存在且程度严重,中度和重度双失能老人分别占总样本的47.06%和43.65%,中高龄、男性、受教育程度低、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的老人的双失能程度更为严重。结论:双失能老人问题应受到社会高度重视,要构建差别化、倾斜化的双失能老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增强对双失能老人的家庭支持,同时也要引导社会力量协助帮扶双失能老人。  相似文献   

19.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对近10年来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呈现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政策建议等方面归纳总结,并据此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完善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