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宪法与民法的良性互动,从来不是通过民事立法来塑造的,而是通过民事裁判来实现的。对1995 年至2015 年我国民事裁判的分析可见,宪法规范已经逐步进入民事裁判;对我国裁判文本的功能性分析可以发现,法院需要借助宪法上“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国家保护公民人权”两个规范 群,在民事裁判中填补规范漏洞;对援引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知,通过政治动员来提高民众观念的宪法实施模式未能有效推动司法实践的发展,相反,法院的裁判立场成为了影响宪法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纠纷解决、多边认同与司法积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纷解决需借入积极的司法,表现为法院的权力不仅依靠作出裁决和法律解释,亦取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赢得对解释和裁决的服从。法官在裁判过程的内外都应在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谨慎地作出选择。但是,法院的裁决需要从总体上权衡多阶层之间的不同利益得失,而不是只关注几个主要阶层的评估,即积极的司法需要实现"多边认同",从而建立一种司法积极主义的立场。这一结论能够获得历时性的经验证成。此外,司法积极主义下的纠纷解决出现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公共事件应对机制的引入两个新动向,仍有赖于运作机制设计上的一种复眼式结构或者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丁以升  孙丽娟 《法商研究》2005,22(2):103-106
现代法院作为“社会纠纷裁判中心”,是专司纠纷裁判功能的组织机构。在功能设定上,我国法院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的现象:一方面法院承担着大量的非裁判性功能;另一方面,许多应该由法院承担的纠纷裁判功能事实上并没有归入法院。因此,应该借鉴现代西方国家法院功能的定位,理性地界定和建构我国法院的纠纷裁判功能。其一,应进行法院功能的“净化”,把非裁判性功能从法院的功能范围中剥离出去;其二,应进行法院功能的扩充,把非纠纷裁判主体拥有的纠纷裁判权统一划归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4.
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加快裁判文书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以来,各地法院在裁判文书改革中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本文作者归纳了近年来裁判文书改革中的一些新举措并加以评析,系一家之言,有些观点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对促进法院裁判文书改革,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裁判权威问题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任何一个国家,司法裁判的权威本身是与法律的地位和权威相一致的,民众认同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实际是认同法律的权威性。如果裁判不具有权威性,则司法不仅不能履行其在法治社会所应具有的功能,而且也不可能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裁判的权威性正是司法能够有效运作并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裁判权威重要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裁判权威乃是保障司法裁判能够顺利执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诉讼当事人认识到司法的裁判结果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的时候,才能真正认同司法裁判,并自觉履行司法裁判所确定的内容。如果当事人并不认同司法裁判的…  相似文献   

6.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记录裁判过程、向社会公众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公正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对裁判文书的写作格式.各级法院堪本《人民法院诉公文书样式》来制作。但是,由于对裁判文书制作的各种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定,使得各地法院自勺裁判文书看起来备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的版权案件中,地区法院可酌情将合理的律师费判给胜诉方.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地区法院不可以理所当然地裁判律师费,而且不可以对胜诉的原告和胜诉的被告给予任何有差别的待遇.在裁判律师费时,地区法院应当重点考虑败诉方诉讼立场的客观合理性,但也要考虑其他所有的相关因素,如轻率起诉、诉讼动机以及在特定情形中考虑赔偿和遏制的需要.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有益做法,完善与律师费赔偿有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呈现出多发性、易扩散性、后果多重性等特点。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社会冲突理论对解决我国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的启发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全面认知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产生的原因;二是正确看待法院裁判与民意的冲突;三是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法院裁判与民意的冲突;四是构建多元化的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份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靠、适用法律正确、论理充分、适用程序合法的法院的裁判文书就如同法律本身一样,被依法赋予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双方必须要履行和承担生效的法院的裁判文书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为什么法院的裁判文书会有如此之大的效力呢?这是因为法院的裁判文书具有令人服从的强制力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由最高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周道鸾编著的《法院刑事裁判文书样式和实例评析》一书,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该书除对最高法院《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外,主要对全国各级法院广大法官制作的一批优秀的刑事裁判文书实例以修订样式为标准,作了比较详细的评析。   周道鸾教授还编辑了《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一书。内容包括:最高法院院长谈裁判文书改革;法官纵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具有改革和创新意义的民事裁判文书实例 (评析 );可供参考的港、澳、台地区法院和美国、德国民事裁判文书 (…  相似文献   

11.
王非 《特区法坛》2003,(77):24-25
海南省高级法院立案庭自1998年推行当事人申诉来访的听证制度,至今已有4年多的时间。如何既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又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理结合实践谈一点认识和思考,以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审判程序及裁判结果的信任与尊重的心理态式,以及对法院司法认同和信仰的程度。当前我国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状况还不容乐观,本文从公众对司法的评价视角,透视公众对法院工作所持的心理状态,揭示司法现状与公众需求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并从提升法官素质、改进司法作风、严格依法办案、推进司法公开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曾娜 《时代法学》2013,11(1):82-87
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裁判文书的公开方式呈现出从纸质到网络的发展趋势。加大了隐私扩散风险。针对法院是否应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及公开的程度等问题,存在着三种观点:禁止说、区别说及同等说。为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对裁判文书中记载的敏感的个人信息或有损声誉的事实,需依据裁判文书公开的目的,决定是否将之公开在网上。同时,法院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公众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同等对待纸质公开和网上公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实践中不法原因给付的返还问题存在较大分歧。综合分析2013年至2021年期间92个相关案例的裁判立场可以发现,对此问题存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裁定驳回起诉、支持返还请求以及收缴共四类处理方式,且禁止返还的立场占多数。我国立法并未规定不法原因给付,法院多依据“不法原因给付不得请求返还”之法理进行裁判,从而构成法律漏洞。通过比较法的方法进行填补,是现阶段我国处理不法原因给付案件的合理路径。域外法对传统禁止返还规则进行适用上的限制,同时,将诸因素纳入衡量的动态评价体系,此方案逐渐得到认可,亦可为我国相关问题之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14,(5):8-8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裁判文书二维码管理制度。该院要求全市法院所有的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一律按要求添加二维码。据介绍,裁判文书上的二维码使用起来十分简便,用微信“扫一扫”或360“安全二维码”等任意二维码扫描软件即可获取案件的审理法院、案号、承办部门、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过程中,所有的裁判都始于解释也终于解释,法律规范的大部分是法院在裁判中找到的。而做出这一裁判的主体正是法官本人。法官的判决书,是法律适用的最明显体现,是法律精神的最终产出。本文试从法律解释的对象和立场,法律解释的适用中的法官个人的独立价值判断,法律解释的填补功能与造法性,法律解释答案所存在的非唯一性,来分析法官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民事裁判不是裁判者单方的意志体现,而是在裁判法官与诉讼当事人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并依法作出处理的过程.这种对话沟通机制是以双方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对话博弈为主要内容,通过当事人双方和法院构成的共同体来协商运作,最终达成各参与主体都愿意接受的共识.这种裁判共识机制不仅需要建立对话与讨论的公共平台,还需要综合考虑法律、事实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一种合理而公正的程序机制,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纳什均衡点,尽可能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民事裁判共识的实现不仅要得到诉讼主体的共同认可,还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采行证据裁判主义,原则上所有的案件事实均须由法院根据证据调查之结果认定之。但众所周知的事实与法院职务上应当知晓的事实构成证据裁判主义之例外,二者均属于法院可直接认定的免证事实。《刑诉规则》第334条错误地界定了免证事实的范围。一者,其误认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法律、法规的内容及其适用、不存在异议的事实、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等为免证事实;另者,其未将法院职务上应当知晓的事实纳入免证事实之范畴。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再审裁判文书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不久,我们结合再审案件的复查,对省法院、部分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2001年至2002年审结的1013件再审案件裁判文书质量进行了抽查,其中,民商事裁判文书935件,刑事裁判文书73篇,行政裁判文书5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至11月,全国检察系统共抗诉民事行政案件11633件,法院再审审结7642件,其中改变原裁判5497件,维持原裁判1965件,原判改变率为73.7%。民事行政抗诉制度作为一项年轻的司法制度,一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其维护司法公正的职能,得到社会肯定地评价与认同;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笔者对此深有感触。以下是笔者对实践中发现问题的一些管见,希望能够为大方之家提供一些来自实践部门的声音,以帮助民事行政抗诉制度走向更加完备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