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封建司法的影响周宝峰儒家思想发端于先秦。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接受汉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它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相适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对中国封建法律及...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女训中的儒家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中国女训影响,随着儒家思想的兴盛以及封建家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日本女训在近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对男尊女卑等儒家女性观的吸收和借鉴是日本女训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但这种借鉴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根据日本的社会现状,有选择地加以模仿。探讨其中所体现的儒家女性观,有利于我们把握当时日本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其对当今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叶晖 《人民论坛》2012,(23):192-193
"亲亲相隐"最初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漫长的封建时期都几乎严格按照这一原则来进行司法定案,直到今天,这一观念还停留在很多人的思想当中,它既存在一定的法律阻碍性,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此针对这一思想的弊端和法律上的传承以及伦理性进行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与儒家     
我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定位:从主观安身立命来看,我是一个自否定的儒家,一个批判儒家的儒家;从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来看,我主张抽象继承法和具体批判法的统一;从儒家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关系来看,我持中国和西方的双重标准论。  相似文献   

5.
"儒法合流"是贯穿自汉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文化模式,尽管汉法律迟至唐代才最终完成儒学的进程,但在汉代已有儒学的倾向,诸如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儒家的价值观念、以儒家经典著作的精神解释法律条文和指导司法实践、儒生注释解说法律条文等。法律是法家理性行政的支柱力量,最初曾为儒家激烈反对,而从汉代开始的法律儒学进程,一方面表明儒家向政治行政领域的积极扩张,另一方面则表明汉行政系统对儒家思想的积极吸收和消化。  相似文献   

6.
"贤人政治"思想是儒家所提出的治国方略之一,其从儒家的核心点"礼"、"仁"出发,构建了一个逻辑的统治体系,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贤人政治"思想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当时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并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官的悲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均 《传承》2007,(4):39
自从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来,儒家所追求的“礼、仪、廉、耻、忠、孝”便成了士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尽管这些道德要求并未被提升到国法或者法律的高度,但在缺少民主意识的封建专制时代里,却是起着弥补甚至高于法律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被国人称为"国粹"。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法律文化的第一次飞跃李交发历史上,中国法律文化经过了三个时期:早期法律文化,以神权法为特征;封建法律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近代法律文化,引进西法,杂糅传统思想,呈多维伸展趋势。其间发生了两次飞跃:第一次,从西周到春秋,由于周公、孔子的理论催生...  相似文献   

10.
王国卿 《前沿》2012,(2):69-71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曾经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实业思想,叫做"言商乃向儒",他的经济思想与儒家经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张謇所处的历史环境,他又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以说,张謇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前瞻相交融的结合体。研究张謇与儒家之关系,对于利用儒家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教化,可以称作“教化的哲学”。儒家教化思想首先体现在通过“神道设教”使其教化具有普泛的社会意义,从而对社会生活起到精神引领作用;其次通过经典传习,建立起民间学术与官方学术的内在统一精神;再次,通过各种社会生活形式对个人进行人格熏陶。但由于近代以后受西方教育理念和学术体制的影响,儒家的教育思想被割裂。要重建儒家教育思想需要建立体制保障,重建书院体制保证经典传习,对传统礼仪礼俗系统返本开新,以契合今天的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12.
儒家以仁爱治国,德本财末,提倡恢复轻徭薄赋的井田制;道家以"无为"治国,顺其自然,土地只有其自然属性;法家以法律治国,弱民强国,承认并鼓励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土地私有化。根据儒家思想,住宅应实行"井田制",由国家定期分配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续期;道家思想则彻底消灭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概念,人们顺从自己的天性,在住宅寿命临近时,就地重建;法家思想认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应该自动有偿续期,与前后的法律保持一致,维护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李纲沙县贬谪诗赋 ,对屈原充满敬慕和同情。同时 ,从政治角度着眼 ,站在儒家立场上 ,对屈赋的“谲怪怨怼”提出批评。这些批评 ,在客观上起到了将儒家思想融入屈家思想的作用 ,是对屈家思想的发展和补正。  相似文献   

14.
刘浩林  陈淑红 《传承》2013,(4):24-25
儒家义利观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本位、以封建等级制为基本政治制度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但其有正面的价值为今天所用。儒家义利观中的"义利统一""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思想在当代很有价值,尤其是对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莫静施 《广东民政》2009,(11):43-43,46
如上文所述,我国社会工作者需要本土化、需要借鉴吸纳儒家思想,看似因为要迎合我国本土的儒化社会,实际却是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内涵与儒家思想彼此相通、所以欲扩充社会工作者的人格内涵.则可传承儒家的为人之道。本文欲先阐明社会工作与儒家思想之间的相通性,然后详细分析社会工作者该如何传承与超越儒家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16.
滕峰丽 《理论月刊》2006,(11):67-69
儒家思想的所体现的“仁”、“礼”、“和”的传统理念一直是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戴季陶深受儒家传统理念的影响,中年后他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处理与边疆、周边国家的关系和评论中日关系的态度、立场都打上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陈永峰 《人民论坛》2013,(7):196-197
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大批对理想孜孜以求的儒者,提倡仁、义、礼、治、信,并以其“德治”、“礼治”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及法律思想。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批判中借鉴儒家法律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丁磊  吴超晖 《前沿》2010,(20):177-179
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体系的基石。孔子开启了以"知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道德荣辱观的源头;孟子明确提出了"荣""辱"的概念,对荣辱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荀子则是系统论述道德荣辱观念的先秦儒家代表,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由他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中,无论是重义轻利的君子风范,还是安贫乐道精神,对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应多借鉴儒家思想,多用儒家积极向上的价值主张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从儒家思想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儒家法律思想所倡导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春秋决狱"与"亲亲相隐"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儒家法律思想对于现代法制建设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