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危机表面上看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人性异化的恶果。人性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而这两种关系的异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然资源的透支与对自然的污染。人性危机得不到拯救,环境危机就无法根除。马克思最注重人性的解放与发展,指出人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破除私有制与掌握人性的活动规律,过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以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为目的,这对于遏制人性异化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环境立法不断补充和修改的过程中,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立法目的所涉及的是我国环境法制定过程中的环境立法价值体系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环境立法的价值体系如何配置,是强调环境公平还是效率优先、是追求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生态中心主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法价值的好坏以及实行中所获成效的大小。通过探析我国环境立法价值体系的配置,阐明价值选择对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分析环境立法过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及如何协调我国环境立法的价值冲突,最终提出实现我国环境法质的提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产方式没有完全转变,城镇化速度快,资源与环境面临着很大压力.必须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创新,扩大公众参与力度,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环境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放牧心灵     
韩传栋 《党政论坛》2008,(24):58-58
读书是读书人升华心灵的必经之路。好书是空气和阳光,是思想之舟,而读书则可以说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2)
在多元价值的社会环境下,培育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育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我们应从遵循三个理念,即平等、引导、包容,正确处理好一元价值导向和多元价值取向、灌输式教育和选择性培养、内化与外化这三种关系两个方面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庆和 《民主》2014,(1):56-56
<正>心灵是一片土地,是根的家。是种子放飞梦想,期待和向往的庄园;是红硕的花、成熟的果,直至参天大树无法忘怀的故乡。心灵是一片土地,一笔人生独有的财富,他人无法占有。在这片土地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庸散懒惰,不肯耕耘,不去播种,这土地就会荒芜。荒芜的土地里,会杂草丛生,会秕草满目,甚至会有毒草恶株泛滥成灾。心灵是一片土地。它埋藏智慧,珍存希望;它孕育生机,助长活力。发现它,开垦它,会有一种挖掘的快乐和收获的满足。心灵是一片土地,它拥有不可低估的抚  相似文献   

7.
临近冬至,一场罕见的大雪飘然而至,大雪使树枝折断,倒垂下来挡在路上,为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然而,同样是大树,面对积雪,有的却傲雪屹立,郁郁葱葱,依然故我的生长着,丝毫没有受到摧折的样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大树虽然枝头也出现了弯曲,但是在风口或枝丫处积雪却很少很薄,因为大块的雪已经滑落到了地面上。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外部因素。就企业这个主体来说,环境是广义的,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和自然资源等诸多内容。环境是企业的不可控变量。企业只有通过管理不断地调整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具有多元价值取向。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价值不同向度的要求,以此推动公共利益的完整实现。然而,多元价值彼此冲突的事实却使得公共政策选择经常陷于"悲剧性抉择"的困境之中,公共政策经常要在这些诸"善"中进行排他性选择。如何有效解决因价值冲突而引起的价值适用上的选择困境将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以及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稳固。对公共政策进行价值分析、价值排序、价值妥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环境冲突发生频率日益频繁,对政治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构成冲击.环境冲突形成发展过程表明,环境冲突由体制内维权向体制外抗争转变演绎过程中利益、价值与认知三种因素起着“催化剂”作用.在环境冲突治理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双重失灵为环保组织介入提供了空间.环保组织凭借自身非利益相关性、价值中立性与专业性等优势使其在环境冲突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利益协调机制、价值规范机制以及认知调整机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雪  王朋丽  齐丹  王飞 《学理论》2013,(32):348-349
针对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多元化,承受能力弱等因素易产生的心理问题,采用特色活动"心灵驿站"来建设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通过"赢在起跑线,点亮舒心室,求学金字塔,跻览更高峰"等四个阶段,解决大学生在大学中遇到的适应难,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拷问     
当旅行大巴进入山区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大巴被山体滑坡滚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了万丈深谷。眼看着自己刚才还乘坐的大巴瞬间化作青烟,这对情侣顿时惊呆了。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制度环境国家创新系统有两种相反作用和输入 ,即积极的、有利的输入和消极的、不利的输入 ,这两种作用都会在系统的形态、特性、行为、功能等方面打上环境的烙印 ,这就是所谓环境对系统的塑造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 ,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在于不断改善和塑造有利于国家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的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郭钰汝 《学理论》2014,(3):78-79,111
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各国对环境行为研究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具体从环境行为的概述、内外影响因素相结合、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对国外环境行为研究进行了梳理,为深入探讨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6,(1):67-71
环境冲突的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环境冲突"政府应对的行动选择上,地方政府通常遵循的是"不出事"逻辑与"策略式"应对,在具体的策略上主要是"运动式"应对、"利益共谋式"应对与"变通"应对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但未能充分实现对环境冲突的有效应对,反而囿于应对策略的失当使得社会风险泛滥和环境正义偏离。研究认为,革新环境冲突的地方政府应对方式是消弭环境冲突的必然途径,可以通过打破中心—边缘结构、改变泛政治化的行政取向以及重建多元协作的治理格局,来实现环境冲突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建政之初就在政党层法下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政一体行政体制,之后虽几经变革,中国公共行政体制的基调仍未改变。可时至转型期,我国的行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政体制与行政实践的关系也异常紧张。在这种背景下,要为我国公共行政实践提供正确的导向,缓解其与外在环境的紧张关系,有必要重构我国的公共行政理论。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要在保持党对政府的领导控制的条件下,以实现公民权利和人民利益为宗旨,重构党和政府与人民和社会的关系,并进行组织人事和公共政策等多角度的技术性的辅助变革。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政治心理学学科的核心,政治认知研究亟需加强。政治认知应置于社会认知路径下进行研究,其需要关注的议题有政治记忆、政治话语、信仰与政治认知、内隐政治认知和政治认知神经科学。政治认知研究的未来发展需要把握解释层次立体化、文化转向与本土化路径、现实问题、跨学科取向与研究方法综合化四个面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公平与效率为视角,论述并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选择过程中,主体选择的工具理性偏好,及其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指出公共政策选择应该做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合,呼唤价值理性在公共政策中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姜鹏 《理论探讨》2012,(5):141-144
地缘环境变迁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观念转变有着重大影响,并进而决定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与粮食安全政策的基本走向。地缘环境的复杂现状和大陆型地缘类属身份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战略选择路径,决定了我国仍需坚守高自给率的粮食战略选择路径。但随着东北亚地缘环境的变迁,中国也需要在具体策略及战术层面上相应调整粮食安全的评估机制,构建东北亚地区粮食安全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国家发展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效用之间最佳的平衡,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法治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甚至酿成社会的动荡。当前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在应对社会转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只有毅然选择并实践法治,才能妥善协调和消解社会矛盾,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