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东坡小传     
十九、走访农村问积欠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东坡在朝中做了三个月翰林学士承旨之后,终于实现了调任州郡官的愿望,到颍州就任知州。颍州是个比较小的州,但风土人情淳厚,苏东坡所尊敬的老师欧阳修很喜欢这个地方,并在这里度过晚年,所以苏东坡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但愿意来,而且愿意在这里终老。不过终老的愿望很快落空,只过了半年,他又调任扬州知州。在扬州的时间也不长,不到半年,又被召回京师任职。从元祐六年八月到七年八月,一年之中他做了两任知州,时间短促,但他还是做了不少事情。苏东坡在颍州,也很注意兴修水利。颍州常有灾害,老百姓苦于饥荒。他请求朝廷让他将修黄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小传     
《春秋》1998,(3)
苏东坡的传记已经出版了多种。这些书大体有两类:一类为评传式传记,这类传记着重论述苏东坡的作品和思想,一般事迹的叙述居从属地位,学术性较强,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读性较差。另一类为文学传记,着力于将传主的事迹故事化,史料不足便假以想象,带有不同程度的演义性质,可读性较强而学术性不足,严格地说是文学作品而非史学著作。《苏东坡小传》不同于以上两类传记。该文以叙述苏东坡一生主要事迹为内容,不评介作品和思想;但又不是文学传记,所叙事迹都有史料依据,没有臆想成分。为了增强可读性,尽量多写一些见于历史记载的生活细节,但决不添枝加叶,力求反映出在史料中有根据而又比较具体的传主形象,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该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小传     
《春秋》1998,(6)
九、祸从天降(上)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在徐州任官两年多,又调往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任知州。湖州地处太湖岸边,离杭州很近,他在杭州任通判时到过这里,非常喜爱这块地方,所以这次调动他心情愉快。他到任以后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湖州江山风物,不类人间,加以事少睡足,真拙者之庆。”“拙者”,是他对自己的谦称。但他可不知道,正当他心满意足的时候,一场大祸正在悄悄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小传     
十一、耕耘东坡元丰二年(1080年)年底,苏东坡谪贬黄州的命令下达,第二年正月初一就上路,在大儿子苏迈陪同下,经过一个月的陆路跋涉,二月一日到达黄州。他的家属则乘船经扬州进入长江,五月底也来到黄州。苏东坡一家人在黄州住了四年,过的日子与以前就大不相同了。苏东坡是以罪人身份被遣送到黄州的,他的“团练副使”官号,只是空名,没有一般地方官的生活待遇,首先连住的地方都没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小传     
二十二、谪贬岭南元祐八年(1093)冬天,宋朝的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宣仁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一批曾在宋神宗时期借变法得势而在宣仁后听政吋被贬斥的政客,受到了宋哲宗的信用,而曾受宣仁后重用的人,现在都受到排斥和打击。那些政客最恨的是司马光和苏东坡。司马光早已去世,苏东坡成了他们打击的重点。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宋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小传     
十六、心系灾民元祐四年(1089)七月,苏东坡就任知杭州新职。15年前他曾在杭州担任过通判(副州长),这次旧地重游,湖山风景依然秀丽宜人,对于一个将要进入暮年的人,此行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他却难以安下心来享乐,因为杭州一带正遭受着严重的水旱灾害。他到任的上一年,包括杭州、湖州、苏州在内的浙西七州发生水灾,大水淹没了农田,直到他到任的这一年五六月水才退。因此这一年早稻未能栽种,只能种晚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小传     
十四、求田问舍中国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做了官,就能得到朝廷的俸禄,吃穿不愁,生活水平在老百姓之上。如果读了书做不上官,生活便成问题了,就像《儒林外史》里未中举的范进一样。但事实上大多数读书人都出身于地主家庭,做不上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小传     
《春秋》1998,(5)
七、千里共婵娟熙宁七年(1074年)十一月,苏东坡由杭州调到密州任知州。北宋的密州,管辖胶东半岛西南部,州治在今山东省诸城市。古代的山东,经济文化原本比较发达,但到了宋朝,江南已经超过了山东,加上南方的山川景  相似文献   

9.
齐新平 《乡音》2024,(3):26-27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很小的时候,我就能对着中秋之月背诵苏东坡的名句,但是全本地阅读苏轼全传,却是很久以后了,最早看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翻看过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苏轼全集校注》,而找到李一冰所著的《苏东坡新传》,是因为读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中间援引大量的史料即是来自此书。  相似文献   

10.
我曾向几位海外友人问起回乡观感,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谈到,骨肉团聚,亲朋重逢,自然天天欢喜;可是几乎每餐必宴,每宴必盛,又令人却之不恭,受之为难,因而餐餐生愁但东道主们也振振有词:日子好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的养生术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作为一代文豪,苏东坡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我们仍然在吟诵他留下的不朽词章。他在文学上造诣精深的同时,还擅长书画,精通佛理,在很多人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东坡深谙养生之道,却是很多人...  相似文献   

12.
要检验一个人的人生观,最好先看此人的金钱观。苏东坡仕宦一生,坎坷无数,却始终光风霁月,超然高蹈,如同云端漫步的仙人,这与他对金钱的态度不无关系。苏东坡不看重金钱。他在《东坡志林》中说:"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好贼不打空,前提是知道主家有钱可偷、有宝可窃。所以,凡是日进斗金的商人,常有"孝敬"的  相似文献   

13.
秋雨 《今日海南》2007,(4):48-48
一位朋友到海南旅游后,回去写了一篇文章:《天涯海角觅东坡》。大好的春节黄金假期飞到海南,不是如常人那样去欣赏享受中国最后一块绿洲的椰风海韵.而是寻觅九百年前北宋文人苏东坡在海南的足迹,堪称苏氏的铁杆“粉丝”了。  相似文献   

14.
苏灿 《政协天地》2009,(2):86-87
林语堂先生曾说,苏东坡“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确实,苏东坡从政40年,不论是在朝廷任职,还是在地方做官,甚至被贬于蛮荒之地,他都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为老百姓做了大量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15.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苏东坡定居常州却是他自己的选择。故常州堪称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认识东坡苏东坡逝世九百年后,正是21世纪的开始。法国《世界报》于2000年向全世界介绍了在过去的一千年历史里,世界涌现出来的12位英雄。其中不乏一些西方的皇帝、政治英才,12位英雄里面只有一位中国人,他就是苏东坡。《世界报》用整整两个版面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在世界精英中独树一帜。我们认识苏东坡是从文学开始的。可以说,东坡是与屈原、李白、杜甫同样辉煌的超级文化名人,共创作诗词2700多首。词至东坡,浩荡磊落,开豪放一派,达历史之巅峰。…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早年曾为仁宗皇帝所器重,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核心,但是很快便因其同僚所不容,此后屡遭贬谪颠沛流离,终其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多此一举、故意卖弄。具体时间已记不清楚,那是一个电视节目。节目里面主持人向选手提问:《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谁?选手回答:苏东坡。主持人说:错,是苏轼。看到这里,我有点看不下去了,苏轼就是苏东坡嘛。后来想了很久,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8.
顾伯冲 《现代领导》2010,(11):40-40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士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忍受10年哪怕20年的寒窗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扇“窗”与名利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文学大师。九百年来,他像一块兀立不动的文学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伟大的文人之所以不朽,就因为他是一"代"  相似文献   

20.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中的这句名言,近来成了流行语。这让我想到了题目中所列的三位宋代先贤。应该说,他们的身上完美地体现了这种风格,真君子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