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界定的重大事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政治性,事件本身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层面的重大事件;(2)社会性,既包括事件本身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又必须进行广泛社会动员以应对的事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第一章总则》"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审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群体性事件。政府要依法应对群体性事件,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改进和完善现有诉求表达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处理群体性事件,建立"以群众诉求为中心"的新机制,要慎用警力,并采取切实措施,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要加强政府应对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做好善后处置工作。还要加强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建设,主动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3.
沈丹菁 《唯实》2011,(12):45-47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露事件在中国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风暴",造成"群体性恐慌"事件。群体性恐慌事件的生命周期模型由慌源、积慌、发慌、慌抢四阶段组成。基于系统生态模型的逻辑视角的机理分析,政府应该做好积极的预警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中国新医改成效取得的关键在于重点应对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从医改公平、资源配置失衡、看病贵、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探寻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李俊俊 《唯实》2011,(2):49-51
当前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政治稳定,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认清群体性事件的危害,了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积极掌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从产生到发展直至最后爆发一般都要经过萌芽阶段、显露阶段、发展阶段和激化阶段四个阶段。因此,政府作为主导社会正常运行的一方,也要做到因势而为,采取预防和处置两种应对之策。在萌芽阶段,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基础作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在显露阶段,政府要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在发展阶段,政府要努力畅通政府信访渠道,妥善处理具体案件和依法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在激化阶段,要坚持尽快平息事件原则,建立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协调机制,恰当谨慎使用警力,并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不断地扩建校舍,以满足办学之需要.但由于对基建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意识不强,应对防范不力,导致各种事件频发,为此,文章梳理与分析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各种风险,提出应对之策,供高校决策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6):36-37
省民建部分委员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机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不断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期,突发公共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财产带来巨大危害,造成的社会危害不断加大,政府在第一时间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态度、采取的应对措施使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使执政的合法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进一步研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信仰宗教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危害是巨大的,必须予以遏制。对党员信仰宗教的现象,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理性分析,并切实采取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必须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是树立依法执政观念,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诉求表达机制,把农民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渠道;三是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体现党和政府民主执政的要求;四是把握我国农村民情,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乡镇党委书记的责任就是抓党建、促发展、保民生。"这是辽中县茨榆坨镇党委书记赵永林经常说的话。怀爱民之情、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他带领干部群众用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描绘着茨榆坨镇快速发展的蓝图。"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在群众的一片赞誉声中,笔者心头涌起了莫名的感动。  相似文献   

13.
涂玲 《党史文苑》2007,(12):67-68
法治是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必须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是树立依法执政观念,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诉求表达机制,把农民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渠道;三是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体现党和政府民主执政的要求;四是把握我国农村民情,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弱者的武器"是斯科特在描述东南亚农民抗争行为时提出的概念。本文借用这一概念,重新界定后,用之解释当前中国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弱势群体制度外的一种利益表达形式。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改革以来,我国利益分化的强度和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利益分化引发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群体性事件需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畅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少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社会责任感还很淡漠。食品业中类似如"三鹿奶粉事件",建筑行业的"楼脆脆"、"豆腐渣"工程,医疗行业的高额处方、医疗事故的报道也屡见报端;在生产安全方面,多矿难事件中所死亡的人数屡创新高.其他行业工人的职业病数量也是与日俱增;还有不少化工或者与环境相关的企业唯利是图.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与百姓生活环境.给百姓身体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从朝鲜战争到九一三事件;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从非典事件到甲流风波……可以说,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灾史,就是一部党和国家不断经历、应对和战胜各种危机事件的历史。在一次次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仅凭党和政府的体制内资源并不足以战胜危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因急剧变迁处于失衡状态时,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主要表现为社会诚信缺乏、政府公信力丧失以及民众情感信任脆弱等方面。当前信任危机与县域群体性事件关系密切。县域群体性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不是简单由偶发事件引发的治安紧急状况和不稳定现象,而是牵涉到县域治理所出现的文化与体制的困境,多方面的和深层次的县域治理职能需要强化。社会转型期需要找到社会内生的支撑载体,其中,分析信任危机与县域群体性事件的关系,重建信任体系既是预防和解决县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之策,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江婷婷  王法 《当代贵州》2017,(45):14-15
今年以来,贵州在接连开展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攻坚"大比武"后,再次发起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提出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是和谐社会中的不谐之音。四川“蛆虫柑橘事件”体现了政府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问题的症结是由于预警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强、政府市场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公众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必要知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由各种原因诱发的重大突发事件,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与国家利益。为此,江泽民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思想,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保持了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探求江泽民处理这类事件的应对之策,对解决当前各类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