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忧患·责任·参与——关于如何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溶 《湖湘论坛》2002,15(5):25-2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促进了环境教育的产生与成长。环境教育有环境专业教育和环境公众教育之别。面向公众的环境教育是环境科学教育、环境法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的三位一体,根本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因为舍此就不能将环境保护由精英的理念转化为公众的自觉,由政府规划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环境保护事业就会落空。我认为,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要重在6个字上下功夫:忧患、责任、参与,旨在培养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和环保参与意识。一、忧患公众具有对环境问题的知…  相似文献   

2.
国外议会促进公民参与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议会除了具有立法、决策、监督政府等重要功能外 ,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加强与公民的联系、促进公民对议会事务的参与。公众的支持为议会的存在提供合法性 ,议会的有效运转也依赖于公众的支持。议会要改善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 ,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需要为公众提供更多信息 ,不断增强公众对议会事务的参与程度。在促进公民参与议会事务和支持议会方面 ,议员个人和选民之间“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联系 ,是议会和公众直接联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议员对于一些公共政策作出审慎的决定 ,也为解决公众对政府的诉愿提供了有效的机制 ,使…  相似文献   

3.
谭畅 《小康》2013,(6):40-43
现代社会走入信息爆炸时代,公众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或者说个人或者团体如何把自己想让公众知道的信息传递出去,已经成为一门生意。双胞胎起家现代社会走入信息爆炸时代,公众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或者说个人或者团体如何把自己想让公众知道的信息传递出去,已经成为一门生意。生于1920年的丹.埃德曼(Dan Edelman)32岁时在纽约成立了一间叫  相似文献   

4.
立法的德性     
守住边界的立法,对公众而言,是一层保护膜;而越过边界的立法,则无异是一道强加给公众的枷锁。立法除了要遵循合法的民主程序,还是一门专门的法律技艺,应当追求公权力在立法领域应有的德性。作为主权者的一项权力内容,立法权的边界一直是许多政治学家、法学家们研究和争论的主题。鉴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各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已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政府有增强疫情防控信息透明度、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的职责,也有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定义务。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相似文献   

6.
学习与成才     
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学列,这已足准都明白的基本道理。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个人素质的体现,成为第一生产力的象征。面对越来越多的“不懂”、“不会”,除了认真学习,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7.
声音     
各级干部要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把压力变成为人民谋利益的动力。既然我们选择了为公众服务,那就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对我们个人来说,做到了,不仅是问心无愧,也是一种荣誉,社会也会认可。  相似文献   

8.
结合2013年上海市公众捐赠情况的调查数据,对影响个人捐赠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降低个人被动捐赠可能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公众募捐金额满意度越高、对募集财产使用情况的关注度越高、募捐活动由政府和企业发起、捐向不清楚和现金捐赠等因素增加了公众将捐赠视为被动行为的概率,而平均月收入越高、募捐方案满意度越高、有宗教信仰、对受益对象基本情况关注度越高、由媒体发起募捐活动以及捐向卫生健康领域等则降低了公众被动性捐赠的概率。基于此,募捐信息透明公开、募捐活动"去官僚化"、捐赠内容多元化是化解被动捐赠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勇 《当代广西》2009,(9):44-44
脱稿讲话,对领导干部来说是锦上添花的技能。公众场合,领导干部结合实际来一段入情入理的脱稿讲话,既有利于搞活气氛,又能突显出领导干部杰出的口才、渊博的知识,有利于增添领导干部的个人魅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做到娴熟脱稿讲话,笔者认为须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3,(10):94-94
杨军在《理论改革》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网络环境中,全民皆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政府主导舆论的格局被打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是平等关系,信息传播难以控制,任何人都可以对危机事件的是非曲直进行热烈的讨论。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影响力强、影响范围广,擅长通过其言论与公众互动引导舆论方向,与政府形成博弈态势。政府要想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在与其博弈中要主动回应其对新闻线索报道的需要,配合、尊重并引导其报道真实权威信息。政府要积极和意见领袖进行对话,通过意见领袖引领舆论风暴的风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回应公众关注点。  相似文献   

11.
":保密"是商业行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措施。在民事调解中,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保密条款"也被广泛运用。当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发生冲突时,保密条款运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良社会后果,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好心救人却要赔偿"的彭宇案就涉及到个人隐私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文中以彭宇案为例,探讨了"保密条款"合理运用的司法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樵彬、林雷、王英都是与你我一样的小人物,但他们打破了沉默。他们挑战了一些既有惯例的合法性,使我们也能从个人生活中偶尔抬起头来,关注公众权利,从而让行政机关、执法部门和企业提高对公众权利的敬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类中介机构或个人代理转让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中资质配套鱼龙混杂,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代理股份转让行为应界定为证券业务。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应根据中介机构的资质有无及具体的行为表现,对代理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行为作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政务公开”法制化 ,是指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行为 ,使个人和团体真正有权知悉 ,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 ,亦即用法律保障人民的“知情权”。随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和“司法公开”等制度的推行 ,“政务公开”法制化也已经提到我们面前。一首先 ,政务公开法制化是公众参与行政活动的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活动是我国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但公众要参与行政、监督行政活动 ,必须要了解行政活动 ,要取得有关行政活动的情报。因此 ,政务公开是人民参与行政、监督行政的基本前提 ,没有政务…  相似文献   

15.
"辱母杀人案"一审判决书公布的法律事实及判决结果引发公众强烈质疑,暴露出了当前公众法律信任与司法权威之间存在的严重断裂现象。公众判意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复杂交织、当下司法无法胜任适格的权力信源角色是形成信任断裂的内在原因。司法要回应公众质疑、赢得公众信任,重接与维续司法权威和公众法律信任的正向联系,需纾解公众判意中的非理性因素、努力构建与公众的"重叠共识",同时要提供具备技术理性与经验理性的司法产品以提振智识权威;公众则要对司法形成理性的法律信任。  相似文献   

16.
社区警务是一门哲学、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警察应当与公众保持紧密联系从而实现预防犯罪的目标,并且根据特定的社会背景特征,通过许多不同的策略和行动来实现。社区警务与犯罪预防相辅相成,香港警察以往的犯罪预防策略是控制多于充权,宣传警队形象多于解决特有社区犯罪问题,对防止高危青少年犯罪作用有限。突破行动计划是一个社区警务理念与犯罪预防策略相结合的行动计划,该计划结合了个人介入与社区介入的犯罪预防策略,并采用跨界别合作模式以及核心八项要素来改善曾经犯过罪的青少年的自我形象以及对警方的认识和印象,从而降低青少年再犯罪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周宜开 《世纪行》2010,(3):13-13,15
<正>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绿色交通理念,鼓励人们以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轨道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其目的是推进城市交通向"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模式转变。目的就是要降低公众出行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与车辆。  相似文献   

18.
田莉莉 《传承》2013,(2):82-85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将传统的个人传承、单一模式传承转化为公众参与、合力传承,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消费的引导性,关照公众需求,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将民俗文化更大程度上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提高社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性和认同感,是培育民俗文化活力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文静 《人民论坛》2010,(6):224-226
在当前创建文明城市的背景下,公众的生态意识不仅体现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在价值,而且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思想动力。因此,培育公众生态意识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协调,共同努力,是当前培育公众生态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孟威 《人民论坛》2020,(3):98-99
信息时代,公民借助新媒体平台参与意见表达,展现个人情绪、态度和认知,丰富了公众舆论信息的内涵,推进了话语民主的建构。但一些新媒体为了谋取利益,毫无底线地蹭热点,用不堪入目的内容博取点击率。新媒体亦属于媒体,必须要受到道德、法律等行为规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