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以政府网站上所提供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全/隐私、信任、可用性、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质量五个维度,对影响公众满意度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构建基于公众满意度的网上行政审批绩效评估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可用性、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质量显著影响公众满意度,而安全/隐私、信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分别梳理了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电子政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在线政务服务的相关标准规范,分析了中国在线政务服务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线政务服务规范化的建设思路,认为在线政务服务标准规范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实现在线政务服务规范化可以从统一服务目录、统一服务平台和服务接口、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管理机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马亮 《电子政务》2014,(4):49-60
采用中国36座城市的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管理者对政府网站办事功能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政府网站绩效对企业满意度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所在城市政府网站提供的在线办事服务总体表示满意;企业的目标市场、竞争优势与电子政务满意度呈显著相关,而企业的所有制、年龄、规模和产业等则与电子政务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企业对所在城市公共服务与投资环境的满意度同企业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显著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尽管政府网站绩效同企业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其效应并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城市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和互联网普及率是影响企业对电子政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对上述发现的理论与政策启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和普惠效应,有利于扩大优质服务资源的覆盖面,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基于2020年京津冀居民家庭调查数据,采用Tobit、QR与SEM模型分析信息化对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层面,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每增加1%,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升19.3%。在不同类别居民层面,信息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高收入与低收入居民,北京、天津与河北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增强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与“扩大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反腐败斗争和政务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电子政务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地区清廉水平在实证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本文采用中国282个地级市政府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电子政务确实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的清廉水平,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越高,公众经历的索贿、贪污类腐败事件比例越低,对政府的清廉感知水平越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电子政务发展是通过控权问责和服务提升两种内在机制改善了地区的清廉水平,前者显著减少了地区公职人员的索贿行为,而后者在提升公众的清廉感知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在廉政治理中的潜力发挥,未来应采取措施推进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和在线服务等方面的纵深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获得感”强调群众的“主观幸福感”须以“客观获得”为基础。据此,本文重点研究公共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的运行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供给模式释放公共服务的“获得感效应”。借鉴政府质量与幸福感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拓展性分析框架,本文对2018年重庆市群众获得感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1)公共服务的“客观获得”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2)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低时横向合作生产网络通过提供志愿服务补缺公共服务不足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3)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高时垂直合作生产网络通过促进个体公共服务的客观获得进而增强了主观幸福感。本文实证检验了客观获得与主观幸福感的辩证关系,发现了公共服务供给稳定时进一步提升获得感的差异化路径。研究结论深化了获得感研究的理论深度,也为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是反映问题建议、推动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对于有效利用政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督考核、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2010年11月对湖北省3个县市624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从满意度和需求度二维耦合的视角对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度的评价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满意度和需求度的得分为观测值,运用系统聚类法将基本医疗保障等15项农村公共服务分为6类各具特征的公共服务。文章建议各级政府依据各类公共服务的特征及优先序,采取差异化的供给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工作目标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显著提升省级政务服务能力。到2019年建成省级统筹、部门协同、贯通市县乡村的多级联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必上、全程在线",实现办事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1,(12)
正政务服务中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阵地,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窗口。"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坚定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坚持标准化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极简审批,打造最优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存在诸多困境,已有研究多从政府主导角度进行分析,这并不能真正解读相关困境。本研究以B市C区为个案,运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服务供给中存在的服务目标、服务过程和服务能力等困境已经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实践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这些困境的产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中权力、规则和信息等资源的扩散机制综合影响的结果,涉及到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三类代表主体。因此,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应当通过制度场域中各代表主体协商共治加以优化。通过解决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中存在的系统性困境,可以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的理想功能,显著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健康发展,进而对探索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的合作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公共安全状况是公民的基本需求,是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合作网络治理理论的内在逻辑与本质,以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为分析工具,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进行制度分析,试图构建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理论框架和运作机制,推动该领域多元行动者的共治之道。笔者认为,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领域政府单中心供给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多中心治理格局初显端倪;多元行动者通过公安机关内部协作网络、公私伙伴关系及社会合作网络等主要互动网络形式,逐渐使多元化和高质量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需求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实施中,必须与依照法律和妇联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与政府、其他团体及妇女群众的关系;必须与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抓住决策、执行和评估三个环节来实施参与;必须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找准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14.
何华玲  张晨 《桂海论丛》2013,(2):96-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再造改革浪潮在世界各国相继开展。进入新世纪,我国也确立了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基本导向的政府改革思路。在此背景下,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测评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总结梳理了国外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的脉络,分析当前我国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轨迹与趋势,并对推动政府公众满意度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王蓉  楼俊林 《中国发展》2009,9(2):28-34
科技资源具有准公共品属性,这决定了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是科技资源共享的内生需要,该文就此予以论证,并往分析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提升中国现阶段科技资源共享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提出创新要求并设计出法规框架。  相似文献   

16.
GBC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了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需求,通过与现有各类电子政务系统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公共管理服务的GBC模式和系统解决方案,强调政府、企业、市民的良性互动,利于创建有序和谐的城市管理局面,并对GBC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NGO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虽然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政府的职责,但也是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态来提供的。本文分析了国家级NGO参与公共卫生项目的数量、比例和领域,提出了公共卫生服务中NGO的补充角色及其具体体现,包括在人力资源、资金、特殊领域和内容、特殊地区和人群以及服务模式探索等方面的补充作用,并从筹资和服务两个方面总结了NGO参与的方式。基于此,作者提出NGO和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良性互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基于福建省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本内涵、要素和评价标准,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实践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创新战略。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利用财政手段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农村财税体制与公共服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两次财政体制改革都不利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财税体制改革也对乡镇政权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财富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领域的误区等体制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主要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必须从调整乡村治理结构、提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作用与功能以及提高农民主体地位与参与程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