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它所内涵的科学性、人民利益观、公平正义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发展、创新完善和获得自信的根本思想保证。新时代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充分发挥其先进性的价值功能,掌握其话语权的制高点,以为制度自信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需要全面掌握西方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的现状,分析其渗透的基本方式和表现,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话语格局,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四种错误的意识形态话语展开批判.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任务,即要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意识形态工作是其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冲击和挑战。为此,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和价值魅力充分展现;坚持与时俱进,使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变化更相适应;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创新,使工作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5.
话语内蕴着话语权,话语权内蕴着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说,话语的建构其实也就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形成既不是自发而成的过程,也不是顺畅无阻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进行自觉有为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过程中,既要关注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向导,也要立足实践,以实践为基础;既要明确话语体系的建构目标,坚持正确的话语方向,又要强调话语主导权,占据话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文章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客观分析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动向,并提出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六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涛 《理论导报》2014,(2):38-40
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智力人才,他们思维敏捷、敢于创新,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理解、判断和选择,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矛盾,这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难题。因此,不断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坚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合法性信仰,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过程,进而在世俗生活领域形成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与主张的认同情感与遵从态度,最终达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6)
意识形态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有其发展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都有论述;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能丢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斗争中行进160多年了。在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历史行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以至于“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期间,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重挫折。但是,中国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探索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意志和信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思想方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具有一致性,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本的具体的哲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相互激荡,争夺话语权,在理想、信念、价值观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冲击。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做好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和国民教育体系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权利在今天应该被看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文章探讨了生态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关系和冲突问题以及生态权利的购买或生态补偿问题,探讨了生态权利、生态价值与生态正史之间的关系.生态权利和生态价值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把生态问题列入正常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之处就是立足解决中国问题,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有理论创新。多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一样,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种思潮和意识形态也在进行激烈博弈,争夺社会意识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是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的有机统一。理论话语包括显性话语与隐性话语,显性话语表现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性质层面,分为经典话语与非经典话语。实践话语表现为基础话语、主体话语、结构话语与特色话语的多重综合。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其现实话语形态的多重表达,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解与整体把握,增强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更好推进人民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广泛流行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分的做法,这种二分实际上是一种二元论。当前二分法已经发展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阶段。但这种结合是机械的、形式上的,是以割裂为前提的。二分法的哲学实质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二元论。它一方面是经验主义的唯物主义,一方面是历史唯心主义。同时,二分法在实践应用中导致了两个困境和三个危险推论。不破除哲学二元论就不可能破除方法论的二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破除实证和规范的对立,在经济研究中把二者真正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作为辩证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恰恰为弥合二元论造成的方法论的裂痕提供了解决方案。因此,经济学研究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基础,摒弃实证规范二分法,建立科学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论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读"宗教中国化",全面分析了宗教中国化的内涵,对宗教中国化进行了辩证分析,阐明宗教中国化的唯物论基础,同时指出推进宗教中国化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规律,必须把握好特殊规定性这个基本视角。从这一特殊规定性出发,需要明确和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发展创新的内容定位;二是发展创新的属性特点;三是发展创新的运行机理和要求。这样才能使研究具有针对性,这样的研究才是当代中国之所需。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石书臣 《探索》2003,(3):81-83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重特性。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方向,突出其主导地位;又应重视其非意识形态性,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的思想文化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从意识形态的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提出的必然性;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从意识形态的作用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加意识形态凝聚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树立核心文化理念等重要作用;从意识形态的建设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