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相互制约、相巨促进,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党员主体地位是实行党内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是党员主体地位得以落实的基本保障。通过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党内民主运行机制,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内民主的双向互动,是当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党员对党内权利的分享体现了党内民主的本质特征。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党员对党内权利的分享既明显滞后于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也与当前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因此,探究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因素,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大党员对党内权利的分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冬梅 《党史文苑》2010,(3):26-27,72
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党员对党内权利的分享体现了党内民主的本质特征.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党员对党内权利的分享既明显滞后于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也与当前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因此,探究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因素,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大党员对党内权利的分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兰  李娟 《学习论坛》2008,24(2):15-17
党内民主意识是全体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的主观反映,是党内民主认知、党内民主情感与党内民主意志的统一.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提高党内民主主体素质,坚持党内民主的理念和目标是党内民主良好运行的根本要求,强化党内民主意识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主发展不仅需要观念更新,更重要的是要有制度创新.成都市新都区以党务公开为突破口发展党内民主,探索实行了"三会开放"、"公推直选"和"民主测评"三个轮子同步驱动的制度实践,在转变理念树立"三大主体"意识中破解"三个过于集中"难题,在落实保障党员权利中激发广大党员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在体现党的先进性中推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为当今中国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吴少华 《党史文苑》2012,(16):43-45
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影响、党员自身教育水平限制、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现行体制和监督机制的不足,当前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仍存在民主意识淡薄、民主透明度低、权利保障不足、民主执行不力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教育实践,建立民主意识的培育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健全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员是党的工作主体、党的建设主体、也是党内生活和党内基层民主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关系密切,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党员主体地位的突出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探寻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关系基础上,分析目前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党员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突出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员是党的工作主体、党的建设主体、也是党内生活和党内基层民主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关系密切,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党员主体地位的突出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探寻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关系基础上,分析目前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党员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突出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党内民主建设的若干关系:坚持党内民主与发展人民民主相互统一,互促共进;党内民主思想教育与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相互统一,协调互进;发扬党内民主与坚持集中领导相互统一,辩证发展;发扬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团结相互统一,一体推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推动党内民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中。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最终形成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循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