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元明 《民主》2005,(7):46-46
一位中央领导下去搞调查研究,省委书记陪同,一路上得到的反映是各级领导都在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而且已经在认真贯彻落实。在一个相当级别的干部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就问大家四中全会的文件学习了没有?大家回答说,都学了。再问执政党要提高“五种执政能力”都知道吗?回答说,都知道!又问,具体是提高哪五种能力?没人回答了;领导启发说,知道一种也行,还是没人吭声。这位领导很感慨地对陪同的省委书记说:看来还得认真学习呀。  相似文献   

2.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刊登文章说,时下有这么一类干部被大家称为“鼠标干部”,很形象,顾名思义,就是对待工作像鼠标一样,一推一动、一点一闪、疲沓拖拉、推诿应付,缺乏主动性,没有责任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一种工作态度问题,工作责任心问题,也是一种工作作风问题。  相似文献   

3.
冰心百岁     
刚刚李小林来电话,说一句:“冰心姑姑去世了!”就呜呜哭个不停。我竟不知该劝些什么。一是我的心全乱了;二是我深知冰心和巴金两家山高水长般的情谊,用什么话劝也没用。我说:“我不劝你了,小林,你就哭吧!”我拿着话筒,一直静静地听她的哭声,也不感到尴尬。哭声里似有许许多多语言,也把我此刻的情感宣泄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没有商品和货币,劳动者一律通过表示劳动量证书的劳动券实现按劳分配,因而“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十月革命后,列宁用更加明确的语言表述了马克思的思想。他说:“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工人阶级)工人的消灭。既无农民,也无工人,大家都是工作者。”(《列宁文稿》第3卷第173页)。按照马克思、列宁的这种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阶级差别的社会。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梁猷毅,中等个儿,头发已经半秃,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这位五十五岁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研究二室主任,今年一举成了世界名人。他的名字,先后被载入美国的《当代世界名人录》、英国的《国际有成就男人传录》和《国际名人录字典》等名人传录书籍。“这太突然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梁猷毅一见到记者,就搓着手说。这是他的实话。梁猷毅与许许多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只注重实际  相似文献   

6.
牧惠 《瞭望》1997,(23)
黛玉在行酒令时露了怯,冲口而出地说了两句《牡丹亭》、《西厢记》中的“淫词艳曲”。在那个社会里,《牡丹亭》、《西厢记》被判定是淫书,是朝廷严令查禁的黄书,莫说千金小姐,即使公子哥儿偷看了,已是触犯了礼教,何况千金小姐黛玉竟在大庭广众中说了出来呢?幸亏酒席上众人都没有注意到黛玉这一严重错误,唯独薛宝钗,听黛玉说出第一句的时候,就马上警觉,并“回头看看他”,发出警告。“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跟着又说了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于是,在另一个场合里,宝钗把黛玉  相似文献   

7.
彭波 《瞭望》1991,(45)
说来可笑。一天,某单位临时工没来上班,结果就出现了下面一幕:办公室开水没人提,楼道及厕所没人打扫,甚至几步之遥的收发室里的报纸也没人去取了。于是,办公室里议论纷纷,张三说长、李四道短,王五骂“这太不象话!”赵六评“太差劲!”大家说只管说,骂只管骂,可就是没有一个肯“亲自动手”加以弥补的,而且还振振有词:“做了也不多给  相似文献   

8.
知识爆炸时代,人们和汉字打交道比古人多了几万倍.然而还使用着两千年前古人制作的方块字,在欣赏其富有表现力的同时,又饱尝着数量芜杂、笔画繁多、书写烦难之大苦!汉字知多少?东汉《说文解字》收录9353个,清《康熙字典》收47035个,最近编印的《中文字海》收87000多个,吓人一跳.《新华字典》砍掉汉字的八分之七选收11100多个,说是“供中等文化程度读者使用的”,但就是具有高级职称的“高知”,不少人也是认不全的.汉字认起来有多难?有人著文批评教师、干部、医生、科技工作者、节目主持人常把字认错,如把“卫戍”读成“卫戌”.有故事说中国教授考留学生用“戉戊戍戌戎”五字分别造句,老外当场晕倒.其实就是炎黄子孙,又有多少人能辨别  相似文献   

9.
薛涌 《瞭望》1989,(49)
绘画从表面上看很容易欣赏,特别是一些写实作品,似乎一看就懂,而且还可以如此这般评论一番,如画得象不象等;但真正的伟大作品,即使是非常写实的,也是不容你“一目了然”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几百年来一直让人们神魂颠倒,总觉得那神秘的微笑让人琢磨不透,甚至据传有人为此而自杀!可见,大作品“一目”无法“了然”。中国人说“读画”就是指看画要慢慢地、反复地看,象读书一样读出其中的深义。更有些作品、你读也读不明白。  相似文献   

10.
“辨耻”是“立荣”的前提正如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一样,“八荣”与“八耻”也是相对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对什么是耻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无以立荣。因此,辨“八耻”是立“八荣”的前提。确切地说,“辨耻”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和内涵:首先对社会和国家来说,“辨耻”要求社会科学地确立用以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和尺度,即国家认定哪些行为是荣,哪些行为是耻。并对耻的行为加以旗帜鲜明的谴责,而不是含含糊糊,暧昧不清,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社会许多领域的羞耻心就会大面积的消解,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道德秩序难以…  相似文献   

11.
报上登过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两名女乘客先后发觉自己的钱包被掏了,顿时车上议论纷纷。这时售票员说话了:“大伙儿挣点钱也不容易,积点德把钱包扔出来吧!”说罢随手关了灯。片刻,灯复明,售票员说:“请大家都往地上找找。”什么也没有。售票员见状,又“叭”的把灯关了:“再给您一次机会!要为这判两年就太不值了!”灯再亮时,一位失主在自己脚下找到了钱包。当灯第三次打开时,另一只钱包也找到了。(见《北京法制报》)售票员两次喊话是在反复做小偷的思想工作,三次关灯是给小偷三次暗改的机会。为什么不开着灯让小偷把钱包交出来呢?看来这位售票员是懂得一点儿心理学的。他知道那样做小偷不可能承认自己是窃者,更不可能把钱包交出来。正是因为有晓  相似文献   

12.
蒙眼法     
蒙眼法刘洪波朱自清名篇《荷塘月色》,我在80年代初就念过。那时正读高中,老师说“这篇课文是现代散文大家的不朽之作,必须通篇背诵”,所以我对这名篇也就倒背如流。快20年过去,我一直没有再读过这名篇,每每碰到都放了过去,因为我连它有几根汗毛也摸得很清楚了...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学校才着急起对青少年的教育来了。老师挺着急地对家长说:“叫我们加强教育,光在班上讲,就管事了吗?学校又没有别的教育设备。要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家长也应该给他们买点书,多教育教育嘛。”家长牢骚更大:“我去买了,也要买得着嘛”!的确,到书店去看看,许多今天的中年父母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优秀作品,如《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八个“一号文件”《经济日报》2006年2月23日报道,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  相似文献   

15.
反馈     
《瞭望》2006,(43)
一篇以观点和事实取胜的“热点文章”贵刊第42期《社会矛盾新警号》一文读了很有味道,记者是在理性的观察后,很老道地破了“一层窗户纸”,说出了大家挂在嘴边,想说而又没有机会说出来的话。这样的观察并非一家之言、一刊之言,而是“共同的心声”。这是一篇以观点和事实取胜的“热点文章”,  相似文献   

16.
薛鑫良 《民主》2004,(2):44-44
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最近讲了一段既感人肺腑又发人深省的大实话。他说:干部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更新“官”念,坚持“两手抓”。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往往能够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实践证明,凡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有权威,难以发展。华西提倡的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党员干部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一面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帜”。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也不会让干部穷到哪里去。只要我们“有难官当”,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共同克服困难(引自200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他还说过:“看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引自2001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7.
“有位”与“有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有位”和“有为”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到底是“有位”才能“有为”,还是“有为”才能“有位”?意见常常莫衷一是。其实,这是个“说也说不清楚”的问题,如同争论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有位”与“有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上下”、“左右”关系一样,你能说清哪个为先、哪个为后?没有“左”就没有“右”,没有“上”就没有“下”,同样没有“位”就没有“为”,没有“为”就没有“位”,二者相辅相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同时更加突  相似文献   

18.
天底下的人谁不会吃?可是,就是有些干部吃到现在仍然不大会吃。岂止是不会吃,甚至是在吃的问题上,常常要吃批评。文件说,只能吃四菜一汤。他就把盘子做的大大的,一菜胜过一桌。文件说,限制一顿饭的标准。他就把一顿吃的金额说成是一天吃的。因此,有人说几十个、几百个文件管不住某些干部的一张嘴。文件怎么管不住一张嘴呢?是干部不学习吗?显然不是。他们可以不读书不看报,但是红头文件要看——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项政治待遇呀!他们为了钻文件的空子,  相似文献   

19.
孙信成 《党政论坛》2001,(10):28-29
“干部年轻化”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1979年7月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 :“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 ,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 ,”“我们的人才是有的 ,关键是要解放思想 ,打破框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2、193页)1981年7月2日 ,在省、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 ,邓小平同志又说 :“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 ,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 ,再过三五年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 ,要来一次灾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4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  相似文献   

20.
妥协的结果     
“谢天谢地,我宣布大会闭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2000年审议大会主席、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巴阿里5月 20日在联合国总部举锤下敲,总算给持续近一个月的审议大会划上了一个句号。同巴阿里一样,大多数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在经过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激烈讨论、紧张谈判后,心情也相当复杂,因为这次会议的最后文件虽然是187个缔约国15年来首次达成的协议,但文件并没有充分反映国际现实,也未能解决阻碍核裁军的根本问题,文件没有提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问题,也没有提到美国将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