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杳 《瞭望》1991,(12)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今往后,可以说已经找到一个支点。这不仅因为确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因为在决定国民经济发展时,科技和经济正被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来考虑,并且将有利于科技进步放在优先地位。 自从确定“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的基本方针后,中国制订了一系列符合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切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在新机制里运行  相似文献   

2.
任华 《侨园》1996,(Z1)
张荣发与香港的包玉刚爵士齐名,并称华人运输大王,他连续五年在台湾十大超级工业富豪评选中,高居前五名。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着梦想,不同的是有的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而有的人却一直实现不了。世界货柜船王张荣发,可谓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杰出代表。张荣发祖籍台湾澎湖,1927年生于台湾基隆。其父曾在船上当木工,在他18岁时便去世了。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0年刚刚几个月,人们 的确已经强烈地感受到面向 新世纪的新气象。如何实现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越,使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生存发展,正在成为决策层和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主题。从“梦想”到现实可能 事实上,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民族。跨越发展,迎头赶上都是深藏在心中的长久的梦想,无疑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然而,直到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跨越发展”才第一次真正有了可能实现的大背景和大环境。“梦想”终于可能变成现实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到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又进一步升华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特别是对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到来后的科学——技术——产业革命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是当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这种趋势不仅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在科学、技术、生产出现一体化趋势的今天,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命题存在着缺陷.他们的理由是:科学是知识形态,是精神性的东西,不是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在没有转化为生产之前,也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生产力只能是容观的物质力量,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未,在生产力中就同时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种因素,因此生产力也就不再是容观的了.以此引伸,其一是说,知识形态如果可以作为生产力,那它就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一样成为物质力量了,这样一来,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就无从划分了.其二是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提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大力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党诞生74周年前夕,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继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它吹响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号角。学习会议精神,我们各条战线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样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召唤,一种庄严的使命。 把共和国的前途命运,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得这样紧密,是我们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一个极其重要的拨乱反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直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同志这些重要的论断,曾使历经艰难的科技工作者如沐春风,油然生出一种“解放”感,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改革开放十多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催发了千树万树璀璨夺目的科技之花,结出了千里万里遍布共和国城乡的科技之果。  相似文献   

9.
切实把科技和教育放到发展战略首位四川代表曹泽毅:《报告》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拥护。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不能不特别重视科技和教育。科技本身就是生产力,在80年代的今天,生产力的发展离开了科学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是说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它决定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疑,"生产力标准"具有客观性.然而,客观性并不排斥时代性.对"生产力标准"的时代意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上更好地把握其实质内容. 一、"生产力要素内涵科学技术"在世纪之交有特殊意义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世纪之交.当人类社会向新的世纪逼进的时候,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动态格局.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重大突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当代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营造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环境条件,必将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和针对性更强,威力和有效性更大,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整个精神境界。同时,宣传科学理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本身也是现代科技发展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和更高的要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对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必须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战略性的任务来抓,强根固…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在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斗争中,人们在分析“法轮功”泛滥的原因时得出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很不够,精神文明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今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不久前就科学技术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发表了长篇讲话,本刊达我如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这是当前世…  相似文献   

14.
吴太胜 《理论探索》2005,2(5):97-98
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邓小平在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总结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经验,高瞻远瞩,果断提出:中国必须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步伐;造就世界一流的科技专家队伍;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科技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宏伟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52)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一个科技生产力从入手的延伸发展为人脑的延伸的世纪,仿佛一夜之间,物质文明的象征已从烟囱林立、汽车如流、机器轰鸣转换到了互联网络、高智能计算机、航天飞机和火星探测器。可以预见,下个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更加令人眩目,科学家的预测无疑舍给我们的梦想添上科学的羽翼。近2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海面上升问题已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关注。最新资料表明,1861-1997年的137年间,全球地表年均温度上升约为0.6℃全球气…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已深入人心,它对各条战线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我国科技统计工作正逐步发展起来。几年来,我们建立了有关研究与发展(R&D)的统计,并着手进行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的统计。但是,尚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这是我国和国际经济界、科技界和统计界长期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根本内涵在于强调人们应有科技意识,正视科技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全人类共同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成果,以其文化属性给历史上和今天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了极大裨益.我国现代化事业正受益于科学技术的与日发展.然而,把科技作为人们普遍心理和文化意识,并积极接受与推进其物化,还时常遇到传统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存在于农村和农业生产中.一、传统生产形式形成物质阻力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进入现时人们频频道及的新技术革命时期以来,历史的伟力,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带入了一场不管你自愿与否都不能不参加的“国际马拉松大赛”之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不在这场比赛中决定自己的国运,体育赛场上“弃权=失败”的规则在这里同样适用。这就是鏖战正酣的世界范围的一场科技竞赛——不断加速和达标起点越来越高的发展生产力之赛。其竞争性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激烈,而且以后还必将更加激烈。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  相似文献   

20.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搞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这一战略方针,使科学技术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动员和组织科技界和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科技成果大面积、大范围地进入广大农村、工厂,进入传统产业之中,切实把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起来,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