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河 《团结》2007,(4):12-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模式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在引进政党和政党制度后,在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模式的实践失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模式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澄清社会上存在的盲目崇拜西方政党制度的错误认识、挫败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不论哪个党上台,都是垄断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理人掌权。“轮流坐庄”可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并通过具体政策的变换来转移人民的视线。●多党制不合乎中国国情,中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历史证明,在中国没有一个其他政党可以代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证制度是民国初年从西方引进的,至今不到百年历史,仍未真正成为一项与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完全融合的制度.因此,了解公证制度的起源及发展历史,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证制度,对于推进、健全和完善中国公证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刊这一期《中南海纪事》专栏发表了《同舟共济肝胆情》一文,值得一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完善这一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它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西方多党制的孕育和试验,民国初年出现过300多个政党,互相攻讦,拉拢收买,搞得乌烟瘴气。1927年后,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它根本不允许其它政党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上的创造,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又不同于前苏联的一党制。小平同志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为什么我们不能搞多党制,不仅是因为西方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6.
张玄超 《学理论》2010,(24):157-158
民国初年,资产阶级立宪派以政党为斗争的工具,在围绕政权问题上,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进步党是民国初年的大党之一,对进步党在民国初年的兴衰历史进行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学习西方议会政党制度的历程及其失败原因。简单介绍进步党的兴衰历程,对近代政党制度及其作用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栋  吴先宁 《团结》2012,(1):65-66,69
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政党制度,但这种为历史和实践验证为优越的制度安排,并不能在西方的政党理论框架中得到有效阐释。中国的政党制度既非西方意义上的一党制亦非多党制,那么它是怎样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现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必要性。一、历史的必然性所谓历史的必然性,是说历史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必然(或只能)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换言之,中国不能选择别的政党制度。这里所讲的别的政党制度,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与某些国家的一党制。首先,中国为什么不能选择别的政党制度?因为别的政党制度即前面所提的西方国家的多党制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它在1918—1923年间西方国家的革命相继失败的历史背景下诞生时起,就是一种既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在西方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又批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种种缺陷和弊端的思潮。在哲学世界观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按照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唯心主义流派的基本精神去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历史决定论,重新发现马克思原来的设计相标榜。  相似文献   

10.
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邓小平解放思想观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它的发展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是拔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政治宣言 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也正是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两部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1.
"四个全面"话语既是党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以及世界发展趋势结合的成果。"四个全面"具有话语目标设定与话语实践语境的历时性差异、面向"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的整合三个主要特征。这一话语的价值在于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突出了实践积累与理论创新基础上的中国特色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党制度与议会制、选举制构成了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三大支柱。当前,持有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人鼓吹资产阶级民主,认为只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才是真正民主的政党制度,而我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党专制;他们要求在我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中国崛起的政治逻辑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再经过近七十年的建设,中国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政治制度。没有这套优越的政治制度,中国根本不可能崛起。当然,西方的政治制度已经在现实中证明了其也具有优越性,但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不可行的。这既是中国国情所致,也是西方政治制度本身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9,(8):47-47
蔡元明在《红旗文稿》撰文认为,西方多党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对它进行详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它存在着许多与生俱来的弊病。1.西方多党制的一大弊病是短期行为。由于它强调竞争。强调选票,执政党从自己的政党利益出发.只做对自己政党选举有利的事,这样就必然缺乏政策的连贯性和长期性。2.西方多党制的另一大弊病是过多地考虑局部利益。3.西方多党制的特点是制约和牵制,缺乏协调和配合。4.多党竞选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政治深受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控制。5.为了选举的胜利.某些政党不惜使用作弊、违法手段。6.为了拼选举,各政党相互攻击对方。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对立,扩大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冲突,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导致族群甚至是国家和民族的分裂。7.西方的民主选举巩固了地方强人的控制。8.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任何一种变革都会导致利益的调整,从而加大了变革的难度。同时,在变革之初,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弊端,而这种弊端同样会被反对党所利用.导致变革的难度加大。9.西方各党派间的竞争还会导致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改革观源自于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当代中国国情和所处世情的准确把握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它包含改革的动因、性质、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等一系列丰富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凸显了邓小平的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和辩证思维,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重温邓小平的改革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实现从皇权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过渡始终是一条历史主线,而政党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则是瓦解皇权专制、实现民主政治的内在动力。但是,政党政治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个好的载体才能支持。不幸的是,民国初年的政党不仅出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中,无法得到国家的保护和规范,而且它未能自觉地意识到政党与国家的内在关联,政党之间的竞争突破了政治的底线,这就直接导致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种种乱象和最终失败。后来的政党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一教训,都在力争把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变成一个整合性的政党,所以它们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一时间被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人吹嘘得神乎其神,似乎可以原封不动搬过来,作为我们的治国妙方。西方的资产阶级也总是把它作为“民主政治”制度的象征,进行自我炫耀。对于缺乏国际知识、不谙世事的人,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它的确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有必要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包括“两党制”)剖开来,看一看它内里的货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西方学界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释读大致可归纳为历史必然性论证和道德论证两种路径。二者看似各执一端,在发生学意义上实则具有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根源,它们均割裂了正义之历史和理想因素间的本质关联。在马克思看来,正义的历史和理想维度始终融汇交织,互为前提,彼此激发,有机统一于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厘清并准确把握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两重维度及其辩证关系对于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的社会公正现状、化解社会公正难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每一个国家的普遍命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大格局,决定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不可避免受西方现代性观念的支配,走上“现代化在中国”的道路。“现代化在中国”,也即西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化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洋务自强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的相继失败,标志着“现代化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样本,注定只能走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术语革命和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党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既是对旧中国一度尝试的西方多党制和长达22年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否定,也是对苏联一党制社会主义政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